武则天诗之二十一
唐明堂乐章八
武则天的《唐明堂乐章·角音》虽为简短的四言诗,却承载着厚重的情感与深刻的内涵。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武则天对祭祀仪式的敬重与庄严态度,对天地神灵满怀的尊崇之意,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深切祈愿。下面,让我们深入诗境,逐联赏析,再从整体上领略其独特魅力与深远价值。
角音
出震位,开平秩。扇条风,乘甲乙。龙德盛,鸟星出。荐珪篚,陈诚实。逐联及整体赏析
? 首联:“出震位,开平秩。”诗章伊始,武则天便以宏大的视角,勾勒出祭祀开篇那震撼人心的庄重画面。“出震位”,在古代的文化认知里,震位位于东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新的开始、蓬勃的生机与无限的希望 。祭祀从震位开启,仿若在天地间奏响了一曲神圣的序曲,寓意着借助这初始的力量,与天地神灵建立起神圣的联系,为整个祭祀活动奠定了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基调。“开平秩”,“平秩”原意为辨次耕作的先后,在此处表示祭祀的秩序。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流程,都严格遵循着既定的规则,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祭品的摆放,到祭祀人员的站位与行礼,皆秩序井然,毫无杂乱之感。这种对秩序的严格把控,彰显出对祭祀礼仪的高度重视,也表达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心,仿佛在向神灵表明,后人以最虔诚、最庄重的态度来举行这场祭祀 。
? 颔联:“扇条风,乘甲乙。”此联进一步将祭祀的神圣氛围渲染到极致。“扇条风”,描绘出祭祀之时,微风轻拂的美好自然景象。条风,是春天的东北风,它吹过大地,带来温暖与生机,万物在其吹拂下开始复苏、生长。这轻柔的条风,不仅为祭祀现场增添了一份宁静祥和的气息,更象征着风调雨顺,寓意着国家在神灵的庇佑下,农业丰收,百姓富足 。“乘甲乙”,在古代的天干地支计时系统中,甲乙日被视为吉利的日子,尤其适合举行祭祀等重要活动。选择在甲乙日祭祀,体现了古人对天时的尊崇与顺应,认为在这样的吉日里,更能与神灵沟通,得到神灵的庇佑。武则天通过这一选择,表达出对祖先庇佑的热切期盼,希望祖先的神灵能够感受到后人的诚意,赐予国家和百姓福祉 。
? 颈联:“龙德盛,鸟星出。”诗人在这一联中,以极具象征意义的表述,对神灵的无上功德进行了热烈的歌颂。“龙德盛”,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至高无上的象征,代表着威严、力量与祥瑞 。“龙德盛”寓意着神灵拥有如同龙一般强大而神秘的力量,他们主宰着世间万物的运行,掌控着风雨雷电、四季更替,以其无与伦比的能力庇佑着人间。“鸟星出”,鸟星,又称朱雀星,是古代星象中的重要星宿,它的出现往往被视为吉祥和希望的象征 。当鸟星闪耀于夜空,仿佛是神灵洒下的光芒,带来祥瑞与好运,预示着国家将迎来繁荣昌盛的美好未来。武则天通过对“龙德盛”和“鸟星出”的描绘,深刻地体现出她对神灵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祭祀意义的深刻领悟,明白正是神灵的庇佑,才有了世间的安宁与美好 。
? 尾联:“荐珪篚,陈诚实。”诗的结尾,武则天直截了当地强调了祭祀的核心目的。“荐珪篚”,珪和篚是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珪象征着纯洁与高贵,篚则用于盛放祭品 。在祭祀仪式中,献上珪篚,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奉,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代表着后人对神灵的尊崇与敬意。“陈诚实”,“诚实”即真诚、纯粹的心意。祭祀之时,怀着一颗毫无杂念的纯洁心灵,将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与祈愿传达给神灵。无论是对国家风调雨顺的期盼,还是对百姓安居乐业的祝愿,都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通过这种庄重的仪式和纯粹的心灵表达,向神灵祈求庇佑,展现出武则天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 。
通览全诗,《唐明堂乐章·角音》宛如一首庄重而深情的祭祀颂歌,通过对祭祀场景、氛围、意义以及目的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出武则天对天地神灵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清晰地映照出她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殷切期望。诗中巧妙地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意象,如“震位”“条风”“龙”“鸟星”“珪篚”等,这些意象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庄重、神秘而又充满希望的意境 ;还蕴含着诸多历史文化典故,使诗句的内涵更加丰富深邃,韵味无穷。语言简洁凝练,却字字饱含深情,每一句都仿佛是从诗人心底流淌而出的真挚情感。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这首诗不仅是一篇描绘祭祀的精美篇章,更是武则天作为统治者对国家治理理念的独特表达。它深刻地反映出她对礼仪制度的高度重视,认为礼仪是国家秩序的根基,只有通过庄重的祭祀仪式,传承和弘扬传统礼仪文化,才能凝聚民心,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为后世了解武则天的治国思想和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提供了珍贵的文学和历史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