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诗之二十三
唐明堂乐章十
武则天的《唐明堂乐章·商音》,虽篇幅简短,却承载着极为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内涵。作为一首四言诗,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武则天对祭祀仪式的庄重对待,对天地神灵的尊崇敬仰,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深切期许。下面,让我们一同深入诗境,逐联品味其中的深意,再从整体上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
商音
律中夷则,序应收成。功宣建武,义表惟明。爰申礼奠,庶展翘诚。九秋是时,百谷斯盈。
? 首联:“律中夷则,序应收成。”诗章伊始,武则天以简洁而精准的笔触,巧妙地将自然节气与国家的繁荣富足相联系。“律中夷则”,在古代的音律体系里,“夷则”是十二律之一,与秋季相对应。当音律奏响夷则,便仿佛宣告着秋天的到来,那是一个充满收获与成熟气息的季节 。“序应收成”,“序”指的是季节的顺序,秋天按照自然的时序,带来了丰收的景象。金黄的麦浪在田野中翻滚,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农民们辛勤劳作一年的成果在此时得以收获 。这两句诗,表面上只是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绘,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寓意。秋天的丰收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百姓们生活富足,仓廪充实,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体现出武则天对国家繁荣的美好愿景 。
? 颔联:“功宣建武,义表惟明。”此联的表意较为含蓄,却充满了对国家功绩的赞美。“功宣建武”,“建武”一词可能有着多重含义,它既可以指代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建武”年号,刘秀在这一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家得以稳定和发展;也可理解为泛指国家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建设性功绩 。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国家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这些功绩的积累。“义表惟明”,强调这些功绩背后所蕴含的正义与光明正大。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基于正义的原则,为了百姓的福祉,每一项举措都光明磊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武则天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国家所取得成就的自豪与崇敬,同时也表明国家的发展道路是正义而正确的 。
? 颈联:“爰申礼奠,庶展翘诚。”诗句笔锋一转,将重点落在祭祀仪式上,抒发对神灵和先祖的恭敬与感恩之情。“爰申礼奠”,“爰”为语气助词,“申”是举行、进行的意思,“礼奠”指的是祭祀的礼仪和奠祭的仪式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是对神灵和先祖的敬重。“庶展翘诚”,“庶”表示希望,“展”为展现,“翘诚”即非常真诚的心意 。武则天希望通过这场祭祀,将自己内心深处对神灵和先祖的诚敬之心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她深知,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神灵的庇佑和先祖的福泽,所以以最虔诚的态度来表达感恩之情 。
? 尾联:“九秋是式,百谷斯盈。”诗的结尾,再次聚焦于秋天的丰收景象。“九秋是式”,“九秋”指的是深秋,代表着秋天的美好与成熟。“是式”表示遵循这样的方式,即遵循自然的规律,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百谷斯盈”,“百谷”泛指各种谷物,“盈”为充盈、丰收之意。各种谷物都获得了丰收,仓库里堆满了粮食,这是一幅充满喜悦和满足的画面 。这两句诗,既是对秋天丰收的直接赞美,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百姓的富足安康。武则天以这样美好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希望国家能够像这丰收的秋天一样,持续繁荣发展 。
通览全诗,《唐明堂乐章·商音》宛如一首优美的秋日颂歌,又似一篇庄重的祭祀华章。它通过对秋天丰收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祭祀仪式的精心刻画,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出武则天对天地神灵的尊崇之情,同时也清晰地体现出她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热切期望 。诗中巧妙运用“夷则”“建武”等丰富的意象,融入古代音律、历史典故等文化元素,使诗句内涵丰富,韵味悠长 。语言简洁凝练,却字字饱含深情,每一句都仿佛是从诗人心底流淌而出的真挚情感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祭祀和秋天的文学描绘,更是武则天作为统治者对国家治理理念的独特表达 。它深刻反映出她对礼仪制度的高度重视,认为通过庄重的祭祀仪式,传承和弘扬传统礼仪文化,能够凝聚民心,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 。同时,也为后世了解武则天的思想和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提供了珍贵的文学和历史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