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主衍诗之二
题剑门缓辔逾双剑,行行蹑石棱。作千寻壁垒,为万祀依凭。道德虽无取,江山粗可矜。回看城阙路,云叠树层层。
《题剑门》出自后主孟衍之手,这是一首蕴含着丰富情感与深刻思考的诗作。诗人凭借细腻笔触与独特视角,生动勾勒出剑门关雄伟险峻的风貌,在抒发对江山由衷赞美的同时,也将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融入其中,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回味无穷。下面,让我们深入剖析这首诗的逐联精妙之处,并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整体赏析。
首联:缓辔逾双剑,行行蹑石棱
? 含义:画面伊始,诗人骑在马上,手中轻挽缰绳,以一种舒缓而沉稳的姿态,缓缓越过剑门关那巍峨耸立的双剑峰。马蹄轻点,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踏在高低不平的石棱之上,每一步前行都似乎在与剑门关的险峻地势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
? 赏析:“缓辔”一词,宛如一个特写镜头,精准捕捉到诗人此刻的神态与动作。他的从容不迫,并非源于轻松惬意,恰恰相反,这是对剑门关险峻道路的谨慎应对。在这看似悠然的举止背后,实则隐藏着对路况的高度警惕,暗示着剑门关道路崎岖难行,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困境。“逾双剑”则清晰点明诗人的行踪轨迹,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正置身于剑门关这一充满传奇色彩的险要之地。而“行行蹑石棱”进一步细化了行走的动作与环境。“蹑”字极为传神,生动展现出诗人在行走时的小心翼翼,仿佛能听到马蹄轻触石棱时发出的细微声响。通过这一系列描写,剑门关的险要地势被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人身临其境,深刻体会到其道路的崎岖与艰难,也为全诗奠定了雄浑壮阔的情感基调。
颔联:作千寻壁垒,为万祀依凭
? 含义:剑门关在诗人眼中,宛如一道高耸入云的壁垒,其高度仿佛可达千寻之遥。这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历经岁月的洗礼,成为了千秋万代的依靠,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与厚重的战略意义。
? 赏析:此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千寻”一词,极力渲染剑门关壁垒之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在古代,“寻”是一种长度单位,“千寻”则是一个夸张的虚数,用来形容极高极远,让剑门关的雄伟壮观形象跃然纸上。“万祀依凭”更是从时间维度上,强调了剑门关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万祀”代表着千秋万代,意味着剑门关自诞生以来,就一直肩负着守护一方疆土的重任,成为历代王朝不可或缺的战略屏障。无论是抵御外敌入侵,还是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统一,剑门关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联通过对剑门关高度和历史意义的夸张描写,不仅凸显了其雄伟险峻的外在特征,更挖掘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剑门关的形象在读者心中更加立体、丰满。
颈联:道德虽无取,江山粗可矜
? 含义:诗人笔锋一转,以一种略带自谦与感慨的语气表达内心想法。他认为,或许在道德层面,自己并没有什么值得称赞之处,但眼前这壮丽险要的江山,却足以让人为之骄傲自豪。
? 赏析:“道德虽无取”这句话,可能蕴含着多重含义。一方面,它或许是诗人的自谦之词,体现出其谦逊的品格。作为君主,面对江山社稷,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即便在他人眼中已取得诸多成就,仍觉得自己在道德修养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诗人对当时社会道德状况的一种感慨。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社会道德观念或许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冲击,诗人身处其中,难免会发出这样的喟叹。而“江山粗可矜”则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山的赞美与自豪之情。“粗可矜”虽然用词质朴,但情感真挚,充分展现出诗人对剑门关等大好河山的热爱与珍视。在他心中,江山的险要和壮丽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是值得每一个人骄傲的资本,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在诗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回看城阙路,云叠树层层
? 含义:诗人在领略完剑门关的雄伟险峻后,缓缓转身,回头遥望通往城阙的道路。只见云雾弥漫,层层叠叠,像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树木郁郁葱葱,高低错落,构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眼前的景象如梦如幻,令人陶醉其中。
? 赏析:这一联以景结情,通过描绘诗人回望时所见的壮丽景色,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云叠树层层”短短五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画面感。“云叠”生动地展现出云雾缭绕的动态美,仿佛能看到云雾在山间飘动、聚集、消散的过程;“树层层”则突出了树木的层次感,高低起伏的树木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画卷。这美丽的景色不仅展现了剑门关周围环境的秀丽迷人,更暗示了诗人对前路的迷茫与对未来的思考。在这云雾与树木的掩映之下,通往城阙的道路显得若隐若现,仿佛象征着人生的道路充满了未知与变数。诗人或许在思考国家的命运,或许在感慨历史的沧桑,这种复杂的情感与眼前的美景相互交融,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让读者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整体赏析
《题剑门》是一首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与个人情感完美融合的佳作。孟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剑门关雄伟险峻的风貌,抒发了对江山的深深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作为君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巧妙运用多种技巧,使诗歌充满了艺术魅力。首联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生动展现剑门关的险峻地势;颔联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剑门关的雄伟高大和历史意义;颈联以自谦与感慨的方式,表达对江山的赞美;尾联以景结情,营造出深远的意境,引发读者的无尽遐想。
从情感表达来看,诗歌情感真挚,层层递进。从对剑门关自然景观的惊叹,到对其历史意义的思考,再到对自身和社会的感慨,最后以对前路的迷茫与思考收尾,情感丰富而复杂,却又自然流畅,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
在结构上,全诗层次分明,严谨有序。每一联都紧密围绕剑门关展开,从诗人的行踪、剑门关的形态、历史意义,到诗人的感慨与展望,逐步深入,环环相扣,使整首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总体而言,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剑门关的壮丽景色,更让我们透过诗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山河的关怀、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孟衍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让后人在欣赏诗歌之美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