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王钱镠诗之二
没了期歌《晋公谈录》,武肃所言,皆可律下。忽一日,杂役兵士于公署壁题云云。部辖者皆怒,王曰:不必怒,续书云云。卒伍见之,怡然力役,不复怨咨。没了期,没了期,营基才了又仓基。军士题没了期,没了期,春衣才了又冬衣。武肃续
对话间的家国考量:钱镠诗中的劳役与安抚
在五代十国那个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的特殊时期,各方势力为了争夺地盘、巩固统治,无不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而这背后,往往伴随着沉重的劳役负担,压在了普通兵士的肩头。吴越王钱镠的这首诗,犹如一面镜子,透过兵士与他之间的对话,清晰映照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以及一位统治者在维护统治与关爱兵士之间的权衡与智慧。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剖析这首诗的逐联精妙之处,并展开全面而深刻的整体赏析。
首联:没了期,没了期,营基才了又仓基
? 含义:诗的开篇,传来的是兵士们满含无奈与疲惫的声声叹息。“没了期,没了期”,这简单的重复,宛如一声声沉重的鼓点,敲打着兵士们疲惫的心灵,直白而强烈地表达出他们对无休止劳役的深深抱怨。在他们的世界里,仿佛永远看不到尽头,刚刚历经无数艰辛,完成了营房的基础建设,还来不及喘口气,又马不停蹄地被派去建造粮仓的基础。那一块块沉重的基石,一次次弯腰的劳作,都化作了他们心中难以言说的苦楚。
? 赏析:这一联以兵士的口吻起笔,极具感染力。“没了期”的反复咏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劳役的漫长无尽,将兵士们内心的无奈与绝望展现得淋漓尽致。“营基才了又仓基”则是对劳役具体内容的细致描述,从营房到粮仓,一项接着一项,无缝衔接,生动地勾勒出劳役的连续性和繁重性。读者仿佛能看到兵士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却依旧不得不咬牙坚持劳作的身影,深刻感受到他们生活的艰难困苦,也为全诗奠定了沉重压抑的情感基调。
颔联:没了期,没了期,春衣才了又冬衣
? 含义:兵士们的抱怨仍在继续,这一联进一步诉说着他们生活的艰辛。“没了期,没了期”,熟悉的无奈再次响起,像是一曲悲歌,在岁月中回荡。“春衣才了又冬衣”,这不仅是对劳役连续性的又一次强调,更暗示了时间的悄然流逝。从春天到冬天,寒来暑往,兵士们的生活被无尽的劳役填满,他们的精力被一点点耗尽,生活变得单调乏味,除了劳作,似乎再也没有其他的色彩。
? 赏析:此联延续了首联的情感脉络,进一步深化了兵士们的痛苦与无奈。“春衣才了又冬衣”,巧妙地将劳役与季节更替联系起来,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劳役的无休无止。春天忙着制作春衣,冬天又接着赶制冬衣,兵士们在这年复一年的重复劳作中,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期待,情感的深度和感染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这一联也让我们从侧面看到了那个时代兵士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劳累,还要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颈联:不必怨,不必怨,如今岁熟皆丰羡
? 含义:就在兵士们的抱怨声此起彼伏时,钱镠站了出来,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劝慰着他们。“不必怨,不必怨”,这简短的话语,像是一阵温暖的春风,试图吹散兵士们心头的阴霾。钱镠接着说道,“如今岁熟皆丰羡”,他向兵士们指出,现在庄稼大丰收,粮食满仓,百姓们都十分羡慕。言下之意,虽然劳役辛苦,但当下的生活并非毫无希望,丰收的景象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 赏析:这一联是钱镠对兵士抱怨的直接回应,体现了他作为统治者的智慧和安抚策略。“不必怨”重复两遍,直接而有力,试图打断兵士们的消极情绪,让他们冷静下来。“如今岁熟皆丰羡”则是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引导兵士们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在那个以农业为主的时代,庄稼丰收意味着生活有了保障,也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钱镠通过强调这一点,试图让兵士们明白,他们的辛苦劳作并非毫无意义,而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从而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缓解他们内心的不满。
尾联:军士衣食尽有余,不似平常多蹇薄
? 含义:钱镠的劝慰并未就此结束,他继续深入地向兵士们描绘着当下的美好生活。“军士衣食尽有余”,他明确告诉兵士们,现在大家的衣食都非常充足,再也不用担心温饱问题。“不似平常多蹇薄”,通过与过去的对比,突出了当前生活的优越性。曾经,兵士们生活困苦,饱受磨难,而如今,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生活得到了切实的改善。
? 赏析:这一联进一步强调了钱镠安抚兵士的意图,通过具体的描述和对比,让兵士们切实感受到生活的改善。“军士衣食尽有余”直接点明了兵士们物质生活的充足,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安慰。“不似平常多蹇薄”则运用对比的手法,将过去的艰难困苦与现在的富足安逸进行对比,使兵士们更能体会到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产生满足感和安全感。这一联不仅体现了钱镠对兵士生活的关注和关怀,也展示了他作为统治者的治理成果,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对话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兵士对无休止劳役的抱怨以及钱镠的安抚策略,犹如一部微型的历史剧,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物情感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从情感表达来看,诗歌情感真挚而复杂。兵士们对劳役的抱怨,饱含着生活的无奈和艰辛,让人感同身受;钱镠的安抚之词,则充满了对兵士的关怀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他作为统治者的仁爱之心。两种情感相互交织,既有矛盾冲突,又有和谐统一,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巧妙运用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没了期”的反复咏叹,突出了兵士的无奈;“不似平常多蹇薄”的对比,强调了生活的改善。同时,对话形式的运用,使诗歌更加贴近生活,富有真实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亲耳聆听兵士与钱镠的对话。
从结构上看,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前两联通过兵士的抱怨,营造出压抑的氛围;后两联通过钱镠的安抚,逐渐化解矛盾,使氛围变得轻松积极。这种先抑后扬的结构安排,使诗歌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总体而言,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它不仅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现实,让我们看到了兵士们的生活状况和统治者的统治策略,还展现了钱镠作为君主的智慧和担当。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钱镠成功地缓解了兵士的情绪,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也为后世留下了一段宝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学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