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匡英带着五名斥候出发后,李明便在村子里焦急地等待着消息。这一天,他在村子里来回踱步,时而抬头望向山林的方向,时而又低头沉思,心中满是不安。
终于,在夜幕降临之时,匡英等人回来了。李明赶忙迎上去,只见匡英满脸疲惫,但眼神中透着坚定。匡英单膝跪地,大声汇报:“将军,官兵约有300多人,全部骑着马匹,其中家丁大概有百人。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李碑已经率领官兵开始撤退了。”
说到这儿,匡英顿了顿,脸上闪过一丝悲痛,继续说道:“将军,还有个噩耗。葛杨兄弟被官兵搜山抓到了,他们……他们把他杀头示众了。那些官兵在突袭我们的第二天,又在附近烧杀抢掠,杀掉了不少逃散的起义军兄弟,还抢掠了好几个山里的小村子,甚至割下不少百姓的脑袋去冒充军功!”
李明听后,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拳头紧握,关节泛白,愤怒地吼道:“这群畜生!葛杨兄弟追随我起义,一心为了百姓,却惨遭毒手,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周围的士兵们也都义愤填膺,纷纷叫嚷着要去报仇。
李明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现在不是冲动的时候。他召集赵刚、刘瑞峰、张浩等人,围坐在一起商量对策。
赵刚率先开口:“将军,咱们跟他们拼了!他们如此残忍,不报仇难解心头之恨!葛杨兄弟不能就这么白白牺牲!”
刘瑞峰却皱着眉头说:“可是咱们现在兵力悬殊,对方又有马匹,机动性强,咱们去报仇,只怕是以卵击石。葛杨兄弟的仇要报,但得从长计议。”
张浩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而且他们已经开始撤退,我们去追,很可能中了他们的埋伏。如今咱们实力薄弱,不能再贸然行动,得保存实力。”
李明抬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神色凝重地说道:“兄弟们,咱们必须认清现实。眼下咱们这点人马、这装备,别说官兵再来围剿,就算碰上一伙势力强些的土匪,或者厉害点的地主乡绅武装,咱都毫无胜算。咱们拿什么去跟人家拼?就凭着一腔热血吗?这不是送死吗?”
众人听了,都沉默不语,李明这番话戳中了他们的痛处,残酷却又无比真实。
李明接着道:“所以,咱们必须赶紧撤。但往山的深处撤也不行,那里荒无人烟,根本找不到粮食,用不了多久,咱们就得饿死在山里。”
赵刚忍不住问道:“将军,咱们往哪儿撤?”
李明目光坚定,沉声道:“往山外撤!山外有村庄,有地主大户。咱们去找那些地主‘借’些粮食,就当是为那些被他们压榨的百姓讨债!”
众人纷纷点头,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于是,李明立刻下达命令:“收拾行装,我们马上撤离这个村子。不能让官兵发现我们的踪迹,以免他们再次追杀。”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将抢来的粮食简单打包,带上仅有的武器装备,准备离开。
李明来到被集中看管百姓的屋子前,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百姓们见他进来,眼中满是恐惧与愤怒,不自觉地往后缩。李明心中一阵刺痛,他缓缓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递向一位看起来较为年长的村民,声音略带沙哑地说道:“乡亲们,对不住了!是我们的错,给你们带来这么大的灾祸。这银子,就当做是给大家的补偿,希望能稍稍弥补我们的过错。等我们有了立足之地,一定会回来报答大家的。”那村民犹豫着,最终还是没有伸手去接,只是别过头,冷哼一声。李明无奈地将银子放在一旁的桌子上,接着说道:“大家赶紧回家吧,把门窗关好,官兵虽然暂时撤退了,但保不准还会再来。”
趁着夜色,李明一行人悄悄地离开了村子,朝着山外的方向走去。一路上,大家都小心翼翼,不敢发出太大的声响,生怕被官兵发现。
山路崎岖难行,士兵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不时有人被石头绊倒,但没有人抱怨,只是默默地爬起来继续前行。李明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的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无奈。他知道,这次的失败让兄弟们受苦了,也让许多无辜的百姓遭了殃。但他坚信,只要他们还活着,就一定有机会报仇雪恨,推翻这腐朽的朝廷。
天渐渐亮了,李明一行人已经朝着山外走出了很远。他们找了个隐蔽的地方稍作休息,李明看着疲惫不堪的兄弟们,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不再受这颠沛流离之苦。接下来,他们即将面对的是向地主“讨债”的挑战,李明知道,这同样充满了危险,但为了生存,为了未来,他们别无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