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生笑吟吟地看过来:“你问他,看他怎么选。”
刘子魁已不是当初那个只想着扛枪打鬼子的懵懂少年,端起酒杯敬老洪和老卞:“抗日战场没有前线与后方之分,我们每一个人、每一项工作都是在抗击日寇的第一线,我把咱们铁道游击队的英勇事迹发表到报纸上,去鼓舞和发动更多群众拿起枪打鬼子。我现在坚信,一张报纸能抵十万兵!”
“十万兵啊,”老洪等人对视一眼顿生豪气,“少年好志气,我们敬你!”
……
两天后,王茂生和刘子魁回到沂蒙山区,发现周围村庄的炮楼里又换了生面孔,其中还多不少日本人。
敌工部的同志汇报情况,日军上万人的先头部队已驻扎到了周边几个县城,摆出了大举进攻的阵势。
实际上他们还不知道,这次大扫荡由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亲自督战,日军驻山东的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指挥,调动17、21、32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5、6、10旅团各一部共计五万兵力。
其中,第32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0旅团主力位于新泰、蒙阴、费县地区,17师团和33师团位于临沂地区,构成了对临沂、沂水、蒙阴三角地带的封锁线。随着多路多梯队的分进合击,已经对沂蒙山根据地形成了铁壁合围。
这是抗战以来,日军对山东根据地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
整个沂蒙山区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连耳聋眼花的耄耋老人都知道鬼子又要来了,尽力帮着家人做着逃难准备。
所有壮劳力都在忙着连夜抢收庄稼,不管高粱、谷子还是玉米,成熟的收,欠熟的也得收。大家留足1个月的口粮,其余的全部藏匿起来,确保一粒粮食都不留给敌人。
八路军115师、山东分局和战工会联合下发了“反扫荡”的作战指导方针,要求主力部队为避敌锋芒避免无意义的损失,适时跳出日军包围圈发动袭击。师部和机关单位2000余名干部留守山区牵制敌军,配合老百姓实行坚壁清野,以搬空、藏空、躲空来应对敌人的烧光、杀光、抢光。
刘子魁养的几头猪还没到出栏的时候,不得不提前杀了取肉腌制,他不忍心看炊事班杀猪,跑去帮印刷所的同志干活,结果看到铅印机被拆成零件掩埋,哭得更伤心了。
他从地上捡起一枚遗落木活字,这是一个“党”字。
这个字平时使用频率很高,偏偏之前刘子魁运输的时候磨破夹袄弄丢了几颗,王茂生后来用硬木雕了十几个作替代。
他紧紧攥在掌心,忍不住回宣传部找王茂生告状:“你看看,活字都丢啦,这日子不过了吗?”
王茂生拿过来细细看了一会儿,安抚刘子魁的情绪:“印刷所的排字同志已经能自己铸造铅字了,这些旧的可能用不着或者不好用了,丢就丢吧,不打紧。”
“哼!”刘子魁拿回来放进口袋,“他们把机器都埋了,咱们报纸也要暂时停刊吗?”
“不,我们要坚持出报,理由我不再重复了,大家克服困难多背些油墨纸张,要把报纸当做对付敌人的重要武器!”
王茂生放下他那套老旧的油印机,交给刘子魁一个重要任务,把那个牛皮公文包藏到半山崖上去,鬼子进山后肯定会到处搜查,新挖的物资坑和山洞不太安全,把这个包单独隐藏比较稳妥。
刘子魁上次就有个念头:“这里面的党员档案这么危险,还不如提前毁了呢。”
“许多同志一辈子都没有照过相,牺牲的时候连人名都对不上号,我们这份档案里有每个人的相片底版,都是孤品,不到万不得已还是留着吧。对了,敌人要来了,枪还你。”
王茂生把压箱底的四四式步骑枪递过来,顺带还有上次获赠的近百发子弹。不过在刘子魁接枪的时候,他笑着又补充了一句:“万一,我说万一啊,我要是受了伤被鬼子抓住,记得给我一枪!”
刘子魁惊愕地看着他,忽然觉得这支枪特别重,重得他单手接不住。
他双手握住枪眼里浮现出一层雾气:“别胡说,你要是被鬼子包围了,我肯定也跑不掉呀!”
王茂生深吸一口气强颜欢笑:“这是在山里,谁能抓得住你呢?对了,你看到小魏了吗?”
王茂生转移了话题,说有别的事情交代魏俊杰,但那家伙却不知跑哪去了。
“他啊,多半又跑文工队去了,我去叫他?”
为了避免被敌人一锅端,上级要求机关单位划分成四十多个小队,各自开展行动,这对鸳鸯肯定正上演生离死别呢。
“唉,这家伙,我自己去找他吧,你先把文件包藏起来,越隐蔽越好!”
王茂生摇头苦笑着走了,不知是不是太瘦的缘故,刘子魁看着他的空荡荡的军装背影,第一次理解了什么叫形销骨立。
宣传部驻地有些孩子经常趁部队开饭的时候来讨吃的,王茂生自己都吃不饱还总掰出半个菜团子分给他们,这半年属实消瘦得狠了。
刘子魁叹口气抹去眼里的水雾,把枪弹收好后背上文件包,独自去了后山。
他选了一处离地十多米高的裸露岩壁,那上面一般人爬不上去,中间有一条拳头粗的裂缝,牛批文件包刚好可以塞进去。
他没在外面掩盖什么,因为越明显的地方敌人越不会起疑。反倒是村里村外正忙着挖的井窖、匆忙开辟的山洞看起来都太可疑了,藏在里面的东西十有八九会被鬼子搜出来。
他提醒过大家,但部队和村民要藏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粮食、被服、机器、原材料、还有老百姓的锅碗瓢盆等等,大家得知鬼子要搞三光政策,恨不得把家都塞进山洞里去。
东西永远藏不完,但日军的进攻马上就要开始了。从11月1日起,上级命令所有单位都在固定地点集结待命。大家吃完早饭就整理行装备好干粮,马不解鞍人不离枪,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但所有人都没料到,一向白天发动进攻的日军这次居然选择了夜间偷袭,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