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郑到马鸣阁有一条小道,只有汉中本地的猎人才知道。道路不能说是崎岖难行,只能说是根本没法走。只有那些惯常在山林中追逐猎物的老猎人,才能走的通。
可如今军情紧急,若是走大路往马鸣阁,肯定会被吴懿探知,到时有了防备,别说赵云只带了一万精锐,就是再来三五万,短期之内,想要拿下马鸣阁,那也是妄想。此次吴懿率军一万,日夜不停的强攻马鸣阁,前后伤亡五六千人,才勉强攻下马鸣阁,就这还是因为马鸣阁中兵力不足,否则吴懿这一万大军就算伤亡殆尽,也别想拿下马鸣阁。
所以若想快速的打通马鸣阁,只有走小道偷袭一条路。
带路的是个活了五十来岁的老猎人。猎人这个职业,能安然活过五十岁的不多,尤其是在缺少医疗,感冒发烧都能要人命的古代更少。过硬技术和人的运气,二者缺一不可。技术不好,打不到猎物,只能改行或饿死,运气不好,被猎物抓伤,伤口感染只能等死!
老猎人姓张,忘记本名叫什么了,大家叫他猎人张。听说是跟张鲁一样都是留侯之后,真假无人知晓,四百年足以埋葬太多东西了。
自他记事起,就跟着父亲一起进山打猎了,四五十年下来,汉中周边的各条山道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
进山不是去旅游,里面的门门道道很多,远不是一拍脑袋直接莽就能成的。
想要在两千年前的深山密林中穿行,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首先是山中的瘴气,其次是蛇虫鼠蚁的叮咬,至于猛兽,看到这么多人,野兽的直觉会让它们避开,反而不怎么危险。
好在这些猎人张都有经验,毕竟吃这碗饭吃了几十年,没有经验全靠莽的,尸体都成灰了。
等到三千大军准备齐全,在猎人张的引导下,寻着一条几乎不能通行的小道,直插马鸣阁后方,准备从吴懿的菊部地区发起偷袭。
山路难行,非语言所能表达,亦非文字所能描述,只知道两天之后,三千精锐能够活着到达马鸣阁后方的,只有两千出头。
只是赶路,就造成了三成的减员。
要知道古代的军队,即便是精锐,减员三成也要崩溃了。
减员五成以上还能继续作战的,那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至于全军至死不退的顶尖军队,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只有寥寥几支。冷兵器时代,首屈一指的,当数岳家军。
因为岳家军是唯一一支能够在平原地带以步军扛住重甲骑兵大规模集团冲锋,并且成功反杀的军队,所以金人才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
好在赵云率领的这三千步军,也都是优中选优的精锐,赵云又一向与士卒同甘共苦,在军中威望很高,加之不是战斗减员,因此才没有崩溃。
但造成的损失,不可谓不严重。人员损失还在其次,乱世人命贱如土,只要有钱有粮就不愁招不到兵。
反而是兵器甲胄的损失才是大头。
这三千精锐每个都武装到牙齿,身上穿的是精铁打制的铠甲,手里拿的是百炼精钢的兵器,这一整套装备,放到普通人家里,那都是可以作为传家宝的存在。
如今近千套装备就这么扔在了深山老林子里,赵云只是想想都心疼。
好在一切都是值得的。
此时的吴懿,还在等着南郑方向的来敌。打死他也想不到,敌人居然摸到了他的身后。
\"将军,敌军未设后防!\"斥候压低声音禀报。
赵云抹去脸上的泥水,长枪直指敌营:\"休整半个时辰,子时突袭!\"
他转身看向猎人张,解下随身玉佩递去:\"张老,此去凶险,若能活着回去,定当厚报。\"
猎人张将玉佩塞进怀里,咧嘴一笑:\"俺老张这辈子,就盼着给祖宗争口气!\"
子时三刻,月黑风高。
两千汉军如鬼魅般摸上关城。
吴懿的营帐内,灯火通明,将领们正围着地图商讨如何应对南郑来敌。
就在赵云出发后不久,徐庶率领剩余的七千精锐,连同张鲁召集的五斗米教的三万教众,号称五万大军,大张旗鼓的往马鸣阁进发。
目的便是为了吸引吴懿的注意,好为赵云创造战机。
突然,一声凄厉的惨叫划破夜空——放哨的士兵被弩箭射穿咽喉。
赵云一马当先,银枪连挑数人,高声怒吼:\"杀!\"汉军将士们如猛虎下山,冲进关内,喊杀声顿时响彻山谷。
吴懿慌忙提剑出帐,口中大喊:“敌人在哪?敌人在哪?”
却见关后火光冲天,汉军的赤色旌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
他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望着从背后杀来的敌军:\"怎么可能......\"未等他反应过来,赵云的长枪已抵住他的咽喉。
马鸣阁的烽火,终于在血色黎明中熄灭。
为了吸引吴懿的注意力,徐庶的大军行军极其缓慢,一日不过二十里,而后便安营扎寨。
距离马鸣阁道上百里外的大营内,徐庶正对着沙盘推演战局。
忽闻帐外马蹄声急,他疾步而出,接过斥候递来的竹筒。
展开密信的瞬间,紧绷的眉头终于舒展:\"传令下去,七千精锐即刻集结!\"
然后又转身对身边的校尉吩咐道:\"辎重全部交给五斗米教教众,让他们三日内务必跟上!\"
副将面露难色:\"军师,若无大军押运粮草,只凭这些民夫,大军的粮草恐怕......\"徐庶猛地挥动手上竹简:\"阳平关危在旦夕!张卫的守军撑不过几日!\"
他的目光扫过整装待发的将士,\"子龙轻装奔袭,横穿莽荒密林,必定损失惨重,又与吴懿厮杀一场,肯定人困马乏。此时若是蜀兵若是再次攻打马鸣阁道,只怕子龙难以为继,所以我们必须早日抵达马鸣阁道,支援子龙。!\"
次日傍晚,马鸣阁道扬起漫天尘土。徐庶的七千大军终于抵达时,赵云正倚着城垛擦拭长枪。两人对视一眼,来不及寒暄,便直奔临时搭建的军帐。羊皮地图在案上铺开,阳平关的标记被朱笔重重圈住,仿佛滴着血。
\"子龙,与你五千精兵支援阳平关,可否?\"徐庶点在蜿蜒的山道上,\"马鸣阁道失守,张任已经得到消息,其必定在金牛道设伏,你需小心。\"
赵云的指尖划过地图上险峻的地形,银甲在烛光下泛着冷光:\"可!\"他抬头时,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明日便出发。\"
第二日破晓,五千精兵在晨雾中悄然启程。赵云骑着照夜玉狮子,长枪上的红缨被露水打湿。身后,徐庶伫立城头,望着这支精锐渐渐消失在山道间。他转身下令:\"立刻加固城墙,修复拒马!五斗米教教众一到,便将粮草入库!\"
此时的阳平关,早已化作人间炼狱。张任亲自擂响战鼓,益州军如潮水般涌向城头。箭矢遮蔽天空,云梯密密麻麻架上城墙。张卫的铠甲染满鲜血,手中宝剑断了三柄,又换上一柄新剑。\"守住!给我死死守住!\"他声嘶力竭地呐喊,喉咙里泛起血腥味。
一名校尉踉跄跑来:\"将军!西城门告急!敌军已登上城楼!\"张卫猛地将佩剑刺入一名敌兵胸膛,转身冲向西门。城墙上,汉军与蜀兵短兵相接,惨叫声、兵器碰撞声、怒吼声交织在一起。张卫挥剑砍倒两人,却再次被飞来的流矢射中肩膀,鲜血顿时染红了衣甲。
夜幕降临,阳平关的烽火在夜空中明灭不定。张任望着城头摇摇欲坠的\"汉\"字大旗,嘴角勾起冷笑:\"传令下去,今夜务必破城!\"他的目光扫过疲惫不堪的士兵,\"攻下阳平关,论功行赏!\"
而此时,赵云的五千精兵正在山道中疾驰。马蹄声惊飞林中之鸟,山道上不时传来碎石滚落的声音。一名斥候疾驰而来:\"将军!金牛道发现敌军伏兵!\"
赵云勒住战马,眼中闪过寒光:\"军师所料果然不错”
可阳平关危在旦夕,根本容不得赵云多做思考,唯有拼死向前,杀穿伏兵。
想到此处,赵云长枪一举:“众将士,随我杀过去!\"
说完一马当先,往前冲去。
金牛道中,喊杀声震天而起,张任的伏兵从两侧山崖杀出。
却见汉军如猛虎下山,长枪所指,所向披靡。赵云一马当先,银枪连挑数将,所过之处,无一合之敌。
蜀兵承平多年,即便与人对阵,也不过是张卫之流,何曾见过如此英勇之人,一时间阵脚大乱,看赵云杀来,皆四散而逃,唯恐避之不及。
汉军紧随在赵云之后,各个奋勇争先,杀的蜀兵哭爹喊娘,狼奔逐突,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蜀兵的指挥是员偏将,见赵云如此英勇,急忙上前拦截:“来将休得猖狂,可认得…呃呃呃”
“扑通”
蜀将的尸体从马上栽倒在地。
赵云这才反应过来:“刚才那厮在说了什么?算了,反正人都死了,早日救援阳平关才是正事。”
“兄弟们,随我杀。”说完再次发起冲锋。
没了指挥,蜀兵逃的更快了。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阳平关的城墙上,张卫已经精疲力竭。他望着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心中绝望蔓延。
就在此时,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抹熟悉的赤色旌旗刺破夜幕——是赵云的援军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