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毫不犹豫地决定跟随龙森一同返回未来城。毕竟,对于收服各县县兵这样的任务,袁义完全能够胜任。而且,宋明也有意让袁义立下这一功劳,以确保他能够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生存下来。
于是,宋明向陈山猫极力推荐袁义,他说道:“袁义原本就是都尉,与各县的县尉们都相当熟悉。由他去诈开城门,不仅会更加容易,还能够顺利说服那些县兵。至于县令们,你们也能更方便地进行处理。只要控制住了县兵,县城自然就会落入我们的掌控之中。”
陈山猫虽然对宋明的话心存疑虑,但他并没有直接表示反对。毕竟,宋明可是鸠计划的关键人物之一,而且还要负责保护他的安全。这些官员们的心眼比马蜂窝还要多,让宋明跟着龙哥回未来城,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龙森本人也非常希望能带着宋明一同离开。他对整个天下的形势以及周边的情况都充满了好奇,想要从宋明那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见解。既然现在已经不需要宋明亲自出马去收服其他县城,那么同意陈山猫的建议,带宋明一起回未来城,似乎也是个明智之举。
龙森对秦末的了解其实相当有限,主要还是来源于初中和高中时期的历史老师。当然,除此之外,他也会通过观看一些历史电视剧以及阅读一些穿越小说来补充这方面的知识。然而,这些信息要么过于简略,要么太过玄幻,而且都经过了后人的加工处理,所以并不完全准确。
尽管如此,龙森还是非常努力地去了解秦末的情况。他曾尝试通过商队的刘财来打听相关信息,但刘财所接触的大多是社会中下层的人员,对于整个秦末的局势了解甚少。此外,龙森也曾与卫申交谈过一个上午,不过由于他和卫申的交往并不深,所以也不敢过于深入地探讨这个话题。
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在这个时代,秦朝并没有报纸之类的刊物,这使得龙森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异常狭窄。面对这样的困境,龙森感到十分焦虑。不过,他想到现在的宋明是一郡的主官,应该对秦末的局势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返回未来城的路途中,龙森选择了白天行军,夜晚则会将宋明传唤至自己的营帐之中,与之进行深入交谈。
这两人都对彼此充满了好奇和交流的欲望。尽管宋明如今身为阶下囚,但他内心深处仍渴望了解龙森的真实情况,以便决定是否要追随于他。毕竟,如果龙森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豪强,那么宋明自然会寻找合适的时机逃离,并另寻明主;然而,若是龙森虽然出身低微,却拥有远大的志向和卓越的才干,那么宋明完全有可能心悦诚服地投效于他,甚至有可能一同开创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与此同时,龙森的势力扩张速度令人瞠目结舌。短短半年时间里,他竟然成功地掌控了一个郡的地盘。然而,这种扩张仅仅依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住经济和思想,那么龙森所占据的这片土地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被他人夺走,甚至可能会成为那些士族的嫁衣。
然而,龙森确实缺乏管理人才。尽管未来城设有学校,但那些学生仅仅接受了短短几个月的培训,还远远无法胜任重要职务。目前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从老家带来的人。尽管他们年纪尚小,但毕竟龙森已经亲自教导了他们将近一年,对他们的能力和潜力有着一定的了解。
不过,人数实在太少,仅有四十多人。这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承担双倍甚至更多的工作任务。比如卫青,他平日里主要负责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必须立刻带领士兵投入战斗。而陈山猫则负责管理治安和训练新兵,可一旦开战,他就会摇身一变,成为突击队的指挥官。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次的情况更为特殊。陈山猫原本只需带领一百人,如今却要统领一两千人,这简直是从连长直接跃升为团长!连卫玉这样的人都不得不肩负起管理学校、医院以及民政等诸多事务的重任。
在这个时代,知识的传播和掌握主要集中在士族阶层。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获取知识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因为书籍的载体要么是竹简,要么是昂贵的帛,这使得普通人根本无力购买。
然而,在未来城,情况有所不同。这里虽然有纸张,但缺乏足够的教师资源。龙森所教授出来的人,大多数仅仅能够认字和算账,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还有很大的差距。当然,也有一些特别出色的学生,但他们往往都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并非完全依靠龙森的教导。
面对这样的现状,龙森并没有放弃。只要一有空闲时间,他就会埋头编写各种教材,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这些教材可以说是小学和初中知识的混合体,其中物理和化学的内容相对较为基础,甚至有些只是描述了现象,对于原理的讲解也只是点到为止。
这并不是因为龙森不想把知识讲得更透彻,而是他自己对这些知识的记忆也并不完整。为了避免传授错误的信息,他选择了一种更为谨慎的方式,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去探索和发现其中的奥秘。
然而,今日龙森所书写的并非教材,而是关于县乡管理的思路。他的管理理念别具一格,将军政分离开来,部队由统一的指挥系统进行管理。同时,县里有权驻扎守备军,每个连的人数为一百人。尽管这些守备军并不隶属于县里的管辖范围,但他们有责任保卫县城的安全。
县长则负责县里的民政事务、司法工作、社会治安以及税收征收等方面。在县以下,设有乡级机构,其职能与县级相似,但人员规模相对较小。而在乡下,又进一步设立了村庄,每个村庄设有三老。其中,乡里会派遣一人担任首领,其余的则由十五岁以上的村民通过选举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