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李纲,乞骸骨!”
第二日,于朝会之上,李纲颤颤巍巍的站了出来,面对着如今的天子,说出来了自己这辈子最不想说的一句话。
乞骸骨。
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政治生命的结束。
殿内衮衮诸公不少人心中升起一丝好奇,但,这都是没得人脉的。
有人脉的,都提前听到个大概了。
他们对于李纲此人没什么意见,当然,也没什么好感。
说句不好听的,大唐最最最不能得罪的人,这老东西自己一口气得罪了三个,呵呵。
三个。
过去的天子,现在的天子,以及将来的天子。
说真的,他们甘愿称李纲为最强捅篓子的王者!
“朕,准了。”
没有任何感情的声音于大殿内响起,平稳,有力,却又带着相当遥远的距离。
李纲哆嗦一下,再次叩首,然后缓缓退去。
当然,赏赐也是有的,只不过,都是些金银财货罢了,这并不是某位前·王傅想要的赏赐。
殿内气氛有些沉寂,但并无人站出来为李纲说话,哪怕是魏铁头也是一样的。
他,魏征,魏铁头,甘愿将铁头称号让给李纲!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李纲惹得这群大爷,他魏征都不敢同时招惹。
他可以一个一个的招惹,但绝对不可能同时招惹。
那跟老寿星上吊没什么区别。
李承乾嘴角噙着一丝笑容,刚刚李纲离开大殿的一刹那,扭头看了一眼殿内。
他觉的,此人的眼神儿中除了有着对于朝堂的眷恋,还有一丝丝的别的意味。
不管是什么意味,李纲,走不到贞观二年的年尾,他李承乾说的!
李纲落寞离场,裴寂哆嗦了一下,恍惚间,他好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幸好,接下来的朝会很安稳,很平静,也让所有人回到了他们所熟悉的那个流程,众人很是满意。
——
安稳的日子继续向前推进,大唐无事,长安无事,大唐于草原的租界也是无事。
风平浪静,市井繁荣。
“走了,承乾,今日朕带着你去体验体验我大唐的市井生活!”
东宫一处宫殿,李世民乐呵呵的背负着双手,望着刚刚锻炼完毕的太子李承乾笑道。
这是他们爷俩很早之前就商量好的事情,绝对绝对不是他李世民想借着这个由头出去溜达溜达玩儿,绝对不是。
父子二人带着四大金刚溜溜达达的出了皇城,直奔那外郭城。
只有长安的外郭城才是非皇室成员能居住的地方。
外郭城占据城市大部分面积,以南北11条、东西14条大街划分为108个“坊”(居住区)和2个“市”(商业区)。
相当繁华,此时的长安,大唐虽然未能到达那最为繁华鼎盛的时期,但,明显已经初具盛世端倪了。
其中,长安108坊,乃是居住区,每一坊均四周筑墙,定时启闭坊门,夜间宵禁。普通百姓多居住于外郭城的南侧及边缘坊,如延康坊、崇贤坊、光德坊等。
普通百姓主要分布于外郭城南部的坊中,远离宫城与权贵聚集的北部(如朱雀大街以东的“万年县”多贵族,以西的“长安县”多平民)。
延寿坊(手工业者聚居)、光德坊(临近西市)、通义坊(商贩杂居)等等就是单纯的平民坊,坊内多为低矮土墙房屋,布局紧凑,部分坊内设小型寺庙、水井等公共设施。
当然,长安城的郊外也有有大量贫民,居住于城墙外临时搭建的棚屋中。
不过,李世民父子俩这次要去的地方,倒不是郊外。
只是随机挑选几个坊去体验体验罢了,也是真的去勘察一波民情。
至于长安城内的两个‘市’算是唯二合法的交易区,东市,西市,这两市受到极为严格的管控。
毕竟属于商业活动,在这个年头还是不怎么受到人们更多的欢迎的,但其中却蕴藏着大量的财富,不能不严格管控。
一行六人自朱雀门走出,面前便是一个十字路口。
朱雀门为中心,后方便是皇城,前方便是赫赫有名的朱雀大街,自朱雀大街起,两侧便是长安的108坊。
六人自朱雀门出来便往东走,目的地便是崇仁坊。
体察民情也得雨露均沾嘛。
“走,跟爹去看看崇仁坊的情况,话说回来,为父倒是有些时日没来这崇仁坊了。”李世民神色有些兴奋,李承乾看出来了,自己老爹这是想出来玩儿了。
就离谱。
不过,李承乾也很喜欢就是了,偶尔出来溜达溜达,感觉自然还是不错的。
崇仁坊,乃是大唐顶级权贵们的聚集地,因为受到他爹李世民一项政策的缘故,开国元勋多集中于万年县北部邻近宫城的坊中,崇仁坊便是其一。
其位置紧邻皇城东侧的景风门,地处万年县核心区域,且毗邻东市,靠近尚书省等官署,便于处理政务;坊内多高官府邸,如房玄龄、杜如晦等均居此坊。
同时还兼具了一定的居住与社交功能,坊内设有寺院、酒肆等,是贵族文化活动的中心。
总之,非权贵不可居。
至于他那个便宜兵法师傅则居住在务本坊,靠近国子监,文化氛围浓厚,嗯,文化人嘛,很正常。
“话说回来,爹啊,我这老舅的府邸当真豪横啊!”
李承乾站在长孙无忌府邸外面,望着那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院墙忍不住感慨道。
李世民略显骄傲的抬抬下巴,“都是为父赐予的。”
“为父要是没记错的话,得有六十亩呢!”
“里面的建筑也是相当不错的,亭台楼阁,廊院檐庑,漂亮的紧!”
李承乾不知道自己老爹骄傲个什么劲,但他还是象征性的拍了拍巴掌表示欣赏。
没办法,自己的爹,得自己宠着。
“话说,咱们爷俩,还有后面那四大金刚的午饭您打算怎么搞?进去蹭一顿?还是咱们爷俩溜达溜达找个食摊来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