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减开支与革新选官制度的波澜尚未平息,苏悯贤便将锐利目光投向宫廷秩序整顿。长久以来,宫廷侍卫与太监宫女管理混乱不堪,勾结权贵、监守自盗现象频发,已然成了藏污纳垢之所。苏悯贤决心彻底整治,精心制定了一套严格缜密的行为准则和奖惩机制,严令所有人务必遵守,开启拨乱反正之路。
破晓时分,天色尚暗,苏悯贤便已起身,匆匆赶往侍卫营。此时,侍卫营里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哈欠。苏悯贤站在操练场中央,神色冷峻,目光如炬。不一会儿,侍卫们陆陆续续赶来,睡眼惺忪,脚步拖沓。苏悯贤看着这散漫的队伍,眉头紧皱,大声喝道:“从今日起,若再有迟到、偷懒者,军法处置!”他亲自监督操练,对每一个动作都严格要求,一旦发现有人耍滑,当即揪出,当众训诫。有个侍卫动作敷衍,被苏悯贤当场罚跑十圈。
同时,苏悯贤在宫廷各处显眼位置设立举报箱,鼓励大家揭发违法乱纪行为。他承诺,一经查实,举报人便能得到丰厚奖赏,犯错者则会受到严厉惩罚。这一举措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太监总管刘福的侄子在宫中当差,平日里仗着叔父权势,嚣张跋扈,经常欺负其他太监,还多次盗窃宫中财物。有人匿名将此事举报到苏悯贤处,苏悯贤立刻展开秘密调查,他乔装打扮,混入太监居所附近,暗中观察。经过数日蹲守,终于掌握确凿证据,一举将其拿下。在人证物证面前,刘福侄子无从抵赖,被苏悯贤果断逐出宫廷。刘福得知此事,气得暴跳如雷,表面上点头认错,内心却埋下仇恨种子,伺机报复。
除了惩治恶行,苏悯贤还格外注重提升宫廷人员素养。他定期组织太监宫女学习礼仪和文化知识,邀请朝中饱学之士前来授课。起初,大家还觉得新鲜,但日复一日的学习让很多人感到枯燥,开始抵触。太监们抱怨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偷懒,宫女们也觉得绣花比读书更实用。一些权贵趁机煽风点火,教唆他们抵制。有个受权贵指使的太监故意在课堂上捣乱,被苏悯贤当场抓住,罚去打扫马厩一个月。
苏悯贤一系列改革举措,如利刃般刺痛众多权贵利益,他们决定联合起来,给苏悯贤一个下马威。在一次盛大宫廷宴会上,灯火辉煌,歌舞升平,气氛热烈。然而,几位王爷和大臣却心怀不轨,蓄意挑起事端。王爷李康借着酒劲,满脸通红,大声叫嚷:“苏大人,你这整顿宫廷的手段是不是太严厉了些?咱们宫廷向来如此,你一来就大动干戈,搞得人心惶惶,这不是在破坏宫廷的祥和吗?”其他权贵纷纷附和,一时间,指责声此起彼伏,矛头全部指向苏悯贤。
苏悯贤不卑不亢,缓缓起身,目光坚定地扫过众人,沉稳回应道:“王爷,宫廷秩序关乎国家根基。以往的混乱致使贪污腐败横行,若不加以整治,如何能让百姓信服?如今的小惩,是为了日后的大治。”尽管苏悯贤据理力争,但权贵们铁了心要扳倒他,并不打算善罢甘休。他们在朝堂上频繁弹劾苏悯贤,罗列种种莫须有罪名,说他滥用职权、扰乱宫廷。甚至暗中雇佣市井无赖,在民间四处散布谣言,称苏悯贤改革是为了揽权,搞得不明真相的百姓议论纷纷,民怨渐生。
面对如山压力,苏悯贤内心也有过挣扎。无数个夜晚,他独自在庭院中踱步,月光洒在身上,拉长孤独身影。改革之路艰难险阻,每一步都充满荆棘,不知还能走多远。每当这时,叶善依的身影就会浮现在脑海,她温柔笑容、鼓励话语,像黑暗中明灯,给苏悯贤坚持下去的勇气。他深知,自己肩负正义与百姓期望,必须与权贵抗争到底,绝不退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