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人反映说百x号被封了。
首先完全封禁这个情况我之前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大概率可能是你被禁言几天而已。
这个情况在初期起号阶段其实都遇到过,所以不需要太紧张。
你可以点开他通知栏,来看看官方给你发的消息,究竟是哪一条违规哪里违规了?
它违规的具体理由是什么?
他为什么封?
先了解到这一点。
然后根据他的情况,如果说你犯了,那你下次就别犯类似的,在号还没有几千几万个粉丝之前,确实比较容易封。
因为他们也不太确定你到底是不是恶意营销的机器人程序,还是真的一个活人在那边发。
所以那几个关键点再重复一次,第一你搬运的人他的头像上有没有v?他是不是一个大v,无论蓝v,黄v,只要带v的都别去搬。
然后是不是20个小时以内,你到底有没有眼花不小心搬到几天前的东西。
几天前肯定有很多很高赞的,因为他已经累积了好几天了,但是正因为他累积了好几天了,所以他的数据已经彻底被数据库给记住了,所以这种内容就非常的危险。
然后你要注意一点,你复制和粘贴过去,有的时候复制粘贴的过程它会产生一些乱码,你有没有把那些乱码给去掉?
像之前我做的时候,经常会有中间突然出现,icon,这4个字母会夹杂在文字中间,通常会在一些比较知名度高的名词后面,这些搬运中途出现的这些乱码给它去掉。
然后搬运图片,如果右下角有水印的,你就剪裁一下,把那个水印给它剪出去,否则你不成自首了么?
如果你这一切都做到了,他还是来封你。
那你尽量前期先别碰那些政治相关的敏感话题,国际局势相关的,战争相关的这些都别碰。
就搬一些新闻,民间新闻和娱乐圈事件。
如果这些都做到了,他还要来封你,那你就不要15条发的太密集,你可以早上5条,中午5条,晚上5条。
每条中间可能隔个一分钟再发,或者隔个两分钟再发。
被封了以后,别慌,你就去找那个申诉与反馈的按钮,应该就是在“我的”那一栏里头的下面。
去跟官方讲点道理(犟嘴),说发布的内容都是我本人亲自原创,其实是别人抄我的,我诚心诚意想为平台提供优质内容,希望官方明察秋毫,还我清白,在此跪谢。
正式一点,正经一点的卖惨,再表个忠心。
然后就看审核会不会做人了。
如果还封,你就继续去申诉,如果依旧没什么结果的话,也没事,过一段时间自动莫名其妙又会好的。
因为他那边创作者有限,到时候又会想起你这个弃子,就好像国产凌凌漆里说的,哪怕是一张毛纸一条内裤也有它的价值。
但也揭示一个真理,起号阶段无论在哪个平台其实都挺艰难的,这个是没办法,就要像社会规矩一样。
如果说前期审核尺度严,尽可能修改几个词,或者自己语音输入说一段自己原创的话。
毕竟你也是人,你看完上文,随手接两句不难吧?你现场胡编乱造几句话上去的,充充字数,显得多点原创度。
然后你要注意你那个百x号,你发布的时候不是点图文,是点动态,这一点千万不要弄错。
搬的是微头条。
要实在不行,多准备几个号,像你爸妈你身边朋友之类的。
这样你自己号禁言的时候可以用他们的发,大不了你同学的话一个月让他躺赚个10%好了。
行了,关于这个项目的内容就说到这里,其他你们想做好的人,该摸索自己去摸索。
其他零门槛的还有一个,在抖音,真的是简单到了傻子都会做的一个东西。
如果你现在是零基础零粉丝。
那在抖音上能让你赚钱的方式只有一个,叫做全民任务,你只需要根据他的要求去拍视频,或者根据他的要求去直播间蹲着,他都会给你钱。
方法很简单,只要你在搜索框里头搜索全民任务,然后找到他的官方账号。
就是2000多万粉丝的那个叫做全民任务小助手的小子。
然后你点击他作品栏目右边,那个叫活动的窗口。
就可以进入全民任务了,然后就挑选你能做的做就行了。
详细的话你就自己去摸索吧,这里就不多展开了,因为这个确实收益不是很高,也就赚个烟钱,想发家致富就别指望这个项目了。
如果你嫌这个赚的太少,你就可以努努力把粉丝涨到1000,然后你可以开通橱窗功能,可以去加入明星的那种切片团队当然都是免费授权的,直接找明星官方管切片的工作人员,别被骗了。
或者自己去进行视频带货,那个橱窗功能就是给视频上面挂小黄车的这个功能。
不需要你囤货,不需要你发货,你就相当于是一个视频推销员,是一个他们的代言人,为他们的产品宣传就够了,顶多就花个样品的钱。
但是这个样品其实只要你满足销量任务,他也会把钱返给你,也就是说只要你卖的足够多,你就可以免费拿这个样品。
1000多粉丝,你还可以参加官方巨量星图里的短剧推广,只要别人因为你的视频而点击链接进入短剧平台,在里面所产生的一些消费,你基本上可以分70~80%,具体要看不同的任务。
像早年间的话,听说做小杨哥切片的都赚了不少。
最近几年的话,郝邵文,朱梓骁以及交个朋友罗永浩这几个,比较稳定,没有什么翻车的情况,曹云金最近在上升期,切片号越来越多。
不过普通的带货说实话,我个人其实审美疲劳了。
我基本都一刷而过,除非美女在卖蕾丝苦茶子,也是为了看美女而已。
其他都感觉太强买强卖的意思,自吹自擂,自卖自夸,没啥看点。
但有一种测评类的带货我还挺喜欢看,普遍数据也更好一点,我偶尔也被种草买点。
就比方说哪一个产品最近刚刚广告投了很多,做的很红。
然后这帮人就带着测评,打假的目的,去买回来亲身试验,并记录下全过程,他在前期一点推销的意思都没有。
期间也是非常认真的去分析品尝感受,然后就聊自己的真实体验。
到最后如果说他真的觉得不错的话,会推荐大家买这个产品。
如果他自己体验也不好,他就当着这个观众的面,以一个测评体验者的角度,给这个产品一个差评,给他一顿吐槽。
就显得很真实,会让人感觉好像他不是纯粹的推销,可信度更高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