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乾清宫
初春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殿内,金色的光芒映照在正德皇帝朱厚照年轻的脸上。
一身明黄色龙袍的朱厚照,头戴翼善冠,眉宇间透着几分稚气,却又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此刻,他正坐在御案前,手中握着一支朱笔,眉头微皱,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陛下,终选要开始了,太后娘娘请您过去一趟。”太监刘瑾小心翼翼地走进殿内,低声禀报。
其实,已经开始有一段时间了,可皇上此前不是暗示了迟点进来吗?
他是皇上的人,当然是听皇上的。
正德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耐:“母后不是都已经选好了吗?还要朕过去做什么?”
刘瑾赔笑道:“这哪能啊,太后娘娘也只是选定了一后二妃的人选,最终谁做皇后谁做妃,还是由皇上您决定的。”
正德听后,更是气闷,“都圈定好人选了,朕定个名分而已,算是朕做主决定吗?”
“那,皇上您看看另外七个秀女,再选几个中意的。”
正德意外的看了眼刘瑾,挑眉暗道,看来剩下的人里有惊喜啊!
于是,放下朱笔,起身道:“那走吧,去看看。”
走出去的时候,正德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
慈宁宫正殿
张太后面无表情的端坐在凤椅上,手中握着一串佛珠。
左右两侧分别站着大太监沈良和女官吴氏。
跟前有三个亭亭玉立的端庄身影,其中正中间的那位,更多了几分稳重。
夏氏等三人,已经到殿里待选有不短的时间了。
可皇帝一直没到。
以前也有这种情况。
但一般不久后皇帝就让御前太监过来传口谕,让太后做主就可以。
可等了许久,也没等到让太后做主的消息,如此大家只能一起等下去,等到皇帝到来为止。
太后也从一开始和夏氏三人有说有笑,到绷着脸不说一句话。
夏氏三人也随着紧张的气氛而有些惴惴不安。
终于,太监尖细的声音在殿外响起。
“皇帝驾到——”
一身明黄色龙袍,头戴翼善冠,眉宇间透着几分稚气的正德皇帝大步走进殿内,行走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夏氏等三人,跟着正殿里其他宫人一起朝着皇帝行礼,随后在旁边女官的示意下,往后退了几步。
正德来到张太后三步前站定,微微躬身行礼:“儿臣参见母后。”
张太后绷着脸抬眼看向儿子,语气中带着几分责备:“皇帝,选后妃之事关乎国体,你怎可如此任性妄为。”
正德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母后多虑了,儿臣自有分寸。
再者,儿臣也只是因着政务繁忙,在乾清宫忙的有些忘了时间。
刘瑾他们看朕正在处理正事,就没有出声打扰。”
打扰,这选后、选妃的事情是打扰吗?
张太后心里那个气啊!
可这孽障一直都是如此任性的人,罢了,好歹人还是来了,还是将选后选妃的事情先了结了。
张太后摆了摆手,“罢了,皇帝,哀家已经为你挑选了三位合适的女子,你今日便从中选出一位皇后,两位妃子吧。”
正德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耐:“母后,朕已经说过,选妃之事朕自有主张。”
张太后脸色一沉,语气严厉:“皇帝,你登基不久,应当以国事为重,不可任性妄为。
今日你必须从哀家挑选的人中选出一后两妃,否则哀家绝不答应。”
正德见母亲动怒,只得勉强点头:“既然如此,儿臣遵命便是。”
心里暗道:果然如此!心下却是不甘,想着刘瑾之前的提议挺不错的。
张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示意跟前三位女子上前几步。
三位女子并排着上前几步,屈膝行礼:“臣女参见陛下,参见太后娘娘。”
正德抬眼看去,只见三位女子容貌端庄,举止得体,但并无特别之处。
当然都是美貌的,可这种被规矩框着的美貌他从小在宫里见多了,不稀罕。
他心中暗自不满,却又不好发作。
张太后指着正中间的女子道:“这位是夏氏,出身名门,端庄贤淑,可为皇后。”
正德随意地点了点头:“母后做主便是。”
张太后又指着左边第一位女子道:“这位是吴氏,温柔贤惠,可为德妃。”
正德依旧没有拒绝,再次点头:“母后决定便是。”
张太后最后指着右边那位女子道:“这位是沈氏,才貌双全,可为贤妃。”
正德勉强笑了笑,终还是继续点头:“母后安排得妥当,儿臣无异议。”
张太后满意地笑着点了点头:“既然如此,便封夏氏为皇后,吴氏为德妃,沈氏为贤妃。”
正德心中暗自不舒服,面上却不动声色:“母后做主便是。”
张太后见儿子如此顺从,心中稍安,随即命人将三位女子带下去准备册封事宜。
正德见母亲张太后心情好转,趁机道:“母后,既然一后两妃已定,不如让剩下的七位女子也进来,让儿臣见见。”
张太后笑容顿时没了,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悦。
“皇帝,选妃之事已定,何必再多生枝节?”
正德面上笑的一派自然,“母后,儿臣不过是见见她们,并无他意。”
心下则是在想,不知刘瑾那所谓的惊喜是什么?
刘瑾一向做事合自己心意,想来那惊喜也挺合自己意的,有些期待!
张太后见儿子如此坚持,再想到儿子对她提议的封后封妃人选即使有点不满,终究还是点头同意了,没闹。
以儿子的性子,算是给足了面子自己了。
既如此,也满足他一回吧。不过后续,她可不一定会答应。
于是勉强点头:“既然如此,便让她们进来吧。”
不久后,在女官的引领下,七位女子依次走进殿内,屈膝行礼:“臣女参见陛下,参见太后娘娘。”
正德抬眼看去,目光在七位女子身上扫过,忽然,他的目光定格在最后一位女子身上,再也无法移开。
那女子身穿一袭淡紫色长裙,裙摆绣着精致的海棠图案,腰间系着一条银色丝带,更显腰肢纤细。
鹅蛋脸,肌肤如玉,眉如远山,眼若秋水,鼻梁高挺,唇色如樱,又带着一丝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
正德看得痴了,忍不住轻声吟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最右边那位美人。”
思宁听到声音,微微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低垂眼眸,轻声道:“臣女李思宁,参见陛下。”
正德快步上前,扶起她,笑道:“爱妃不必多礼。
朕方才见你立于殿中,宛如仙子,一时情不自禁,赋诗一首,不知爱妃可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