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于次日清晨,龙袍加身,头戴冕旒,迈着威严的步伐登上了那巍峨的九间殿。殿中,文武百官早已整齐站立,气氛肃穆。纣王端坐在龙椅之上,扫视了一圈众人,脸上满是愤怒与痛恨之色,大声说道:“诸位爱卿,那苏侯竟胆大包天,背叛朕而归附那周邦。此等行径,实乃大逆不道,朕心中痛恨至极!如今,谁能为孤代劳,领兵伐周?将那苏护以及一众叛逆之人,尽数拿解到朕的面前,以正其罪!”
话音刚落,班中缓缓闪出一员大臣。此人正是上大夫李定,只见他身着朝服,神情庄重,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前,跪地叩首后,开始奏道:“陛下,那姜尚此人足智多谋,且极为知人善任。他所到之处,我军非败即降,屡次折损我王师的威严,实在是大逆不轨之徒。若陛下不慎重选择良将前去征伐,速速将此等叛逆之罪正名,只怕天下诸侯都会持观望态度,纷纷效仿叛逆之举。如此一来,日后又该如何惩戒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呢?臣今日举荐大元戎张山。此人久于用兵之道,行事谨慎,谋略过人,实堪当此重任。由他领兵,想必不会辱没陛下的使命。”
纣王听闻李定的奏言,龙颜大悦,脸上的阴霾瞬间消散了几分,当即下令道:“好!即刻传诏,差遣得力官员前往三山关。务必将朕的旨意传达清楚!”
那使命领了旨意,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收拾行囊,带着一众随从离开了朝歌城。一路上,他们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穿越了繁华的城镇,也路过了荒僻的村落。途中,时而狂风呼啸,时而细雨霏霏,但使命一行人始终未曾停下脚步。他们心中明白,肩负着纣王的重托,容不得半点懈怠。
翌日,他们终于抵达了三山关。一行人先在馆驿中歇下,稍作整顿。次日,使命便派人去传管关元帅张山,同时还有钱保、李锦等人,前来馆驿接旨。不一会儿,张山等人便匆匆赶到了。他们身着戎装,神情肃穆,跟随使命来到府堂之上。府堂中早已设好了焚香案,众人齐齐跪地,恭恭敬敬地聆听使命开读诏书:“征伐之事,虽由天子决断,然而功成与否,全在于阃外元戎的运筹帷幄。如今那姬发猖獗至极,犯下大恶,难以驱离。我王师与他屡次交战,皆失机落败,此等情形,实令朕痛恨不已。朕本欲御驾亲征,讨伐此贼,无奈百司谏阻。兹闻尔张山素有才望,上大夫李定等特向朕举荐于你。今命你得专征伐之权,你当用心料理军务,克振壮猷,切不可辜负朕的期望。”
“朕此番将这重大之任托付于你等。你等此番出征,责任重大,肩负着我大商的荣耀与未来。待你们凯旋归来之日,朕决不会食言,定会毫不吝啬地赐予你们茅土之赏,让你们尽享荣华富贵,光宗耀祖。你等当谨遵此命,切莫懈怠!”言罢,便有钦差官手捧诏书,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众人面前,声情并茂地读罢诏旨。
众官员听诏后,齐齐跪地,以头触地,山呼万岁,谢恩之声响彻朝堂。随后,众人起身,设宴管待使臣,美酒佳肴摆满了一桌,众人谈笑间,使臣也感受到了这份热情。待使臣酒足饭饱之后,便打发其回朝歌复命。
这边,张山一直在等候交代官洪锦前来交割事宜。他心中盘算着,只有等事情交割明白,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进兵。一日,洪锦终于到任,两人一番交接,将各项事务都处理得妥妥当当。张山这才放心地起兵,他所领的人马多达十万,阵容十分壮观。队伍之中,左右先行乃是钱保、李锦,这二人皆是身经百战的勇将,武艺高强,在军中威望颇高;佐贰则是马德、桑元,他们足智多谋,为张山出谋划策,是不可多得的智囊。
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一路上人喊马嘶,尘土飞扬。此时正值初夏天气,风和日暖,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天空中时不时飘下丝丝细雨,如牛毛,如细丝,洒落在大地上,滋润着万物。那梅雨霏霏的景象,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但对于行军的将士们来说,这美景不过是过眼云烟,他们心中只有使命和责任。
话说张山的人马一路晚住晓行,风餐露宿。将士们忍受着饥餐渴饮的艰辛,在鞍马之上日夜奔驰。他们穿越了崇山峻岭,跨过了河流小溪,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不一日,大军终于来到了西岐北门。左右将士赶忙报入行营,禀报道:“元帅,前哨人马已至岐周北门。”
张山听闻后,神色一凛,立刻传令安营扎寨。只听一声炮响,如惊雷般在空气中炸开,三军顿时齐声呐喊,声音震得地动山摇。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绞起中军帐来。不一会儿,一座高大威严的中军帐便矗立在了营地中央。
张山大步走进中军帐,端坐在主位之上,神情肃穆。只见钱保、李锦二人上帐参谒,钱保抱拳行礼,神情急切地说道:“兵行百里,不战自疲。如今我军长途跋涉,将士们皆已疲惫不堪,还请主帅定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张山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将军之言甚善。那姜尚乃智谋之士,诡计多端,不可轻敌。况且我师远来,利在速战。但如今将士们确实需要休息,今日暂让军士们好好歇息,明日我自有调用。”二将听后,应诺而退,各自回到营帐安排士兵休息。此时,中军帐外,士兵们忙碌地搭建着营帐,生火做饭,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而张山则在帐中,仔细地研究着西岐的地形和军情,为明日的战斗做着精心的准备。
且说那姜子牙在西岐城中,每日里便与众位门人聚在一起,共同商议着拜将的具体日期。这拜将一事,可是关乎着兴周大业的关键环节,容不得半分马虎。姜子牙深知,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不仅要有良将贤才,更要有一套完备的军事部署和严明的军纪。
这一日,姜子牙把黄飞虎唤到跟前,郑重地说道:“黄将军,本丞相命你去打造一批大红旗帜,记住,不要杂色,全要纯红的。”黄飞虎一听,心中不免有些疑惑,当下便拱手说道:“丞相,旗号乃是三军的眼目啊。这旗分五色,原本是按照五方之位来设置的。东方属木,用青色旗帜;南方属火,用赤色旗帜;西方属金,用白色旗帜;北方属水,用黑色旗帜;中央属土,用黄色旗帜。如此设置,就是为了让三军将士知晓左右前后、进退攻击之法,从而保证队伍不会错乱。若是纯用一色红旗,那三军将士可就不知东南西北了,又如何能知晓进退趋避之法呢?这恐怕多有不便呐。或许丞相此举另有妙处,还请丞相一一教导黄某。”
姜子牙微微一笑,说道:“将军实在是不知其中缘故啊。红,代表着火。如今主上所居住的地方乃是西方,这西方原本属金。金性寒冷,若不借助火来熔炼这寒金,又怎能让它发挥作用呢?这正是兴周的吉兆啊。不过,在旗帜上还要另外安上号带,这号带须按照青、黄、赤、白、黑五色来设置。如此一来,三军将士各自认识自己的旗帜和号带,自然就不会混乱了。而且,敌军远远望去,看到这奇异的旗帜和号带,必定会心生疑惑,摸不着头脑。他们不知我们到底有何谋划,自然就会自乱阵脚。兵法云:疑则生乱,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如此行事,又有何不可呢?”
黄飞虎听了姜子牙这番话,恍然大悟,连忙打躬谢道:“丞相妙算如神,黄某佩服不已。黄某这就去安排打造旗帜之事,定不辜负丞相所托。”说罢,黄飞虎便领命而去,着手准备打造红旗及号带的事宜。
姜子牙安排好黄飞虎的事情后,又把辛甲唤来,下令道:“辛甲,你去负责打造军器。这军器乃是将士们杀敌的依仗,一定要打造得精良耐用,切不可有丝毫马虎。”辛甲领命,抱拳说道:“丞相放心,末将定会竭尽全力,打造出一批上好的军器,为我西岐将士增添战力。”言罢,辛甲也匆匆离去,去操办打造军器之事。
就在姜子牙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事务之时,忽有来报,说是天下八百诸侯又上表到了西岐,请求武王出兵伐纣,并相约在孟津会兵。姜子牙接到这表章后,便把众将官召集到一起商议此事。他心中不免有些担忧,虽说如今天下诸侯大多心向周室,伐纣之事也是大势所趋,但武王为人仁厚,或许会因顾及一些缘由而不肯轻易出兵。想到这里,姜子牙皱起了眉头,与众将官一同思索着如何说服武王下定决心出兵伐纣。众人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