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元宵节,学校就开学了,张明秀带着大丫、二丫和三丫,来到镇小学。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肖斌竟然也出现在这里。
只见他面带微笑,热情地向张明秀打招呼道:“明秀嫂子,您这是带着三个小丫头来上学呀?”
听到声音,张明秀转过头来,脸上同样露出欣喜之色,回应道:
“可不是嘛!肖斌兄弟,真巧啊,你咋会在这儿呢?”
肖斌笑着解释道:“我最近工作调动,被安排到镇小学这边来了。”
说话间,他的目光落在了大丫和二丫身上,仔细打量起来。
这两个丫头个头高挑,虽说从一年级读起也未尝不可,但站在一群小朋友中间,难免有种鹤立鸡群之感。
见此情形,张明秀心中一喜,连忙说道:“哎呀,那可真是太好了!我正发愁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不到个熟人帮忙呢,既然你在这儿,那就再好不过啦!
我家这三个闺女年龄都不算小了,实在是耽误不起学业了,所以我想着能不能让她们直接插班就读,不知道你能否帮衬一下?”
肖斌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下来:“没问题,嫂子,这点小事包在我身上!一会儿我就亲自带她们去办理入学手续。不过……”
说到此处,他稍稍顿了顿,面露一丝担忧之色,继续问道,“就是不知道她们是否能够跟得上班级里的课程进度啊?”
张明秀自信满满地回答道:“这个倒不必担心,我之前已经提前让孩子们自学过一年级的课程了。所以,三丫按照正常流程入读一年级就行了,至于大丫和二丫嘛,可以直接插入二年级学习。”
说完,她又细心地嘱咐了几句。
“那好,这三个孩子就交给我吧!到时候我再给她们补补课,跟上学习进度应该不难!”
肖斌便带着三个孩子走向办公室办手续。
路上,他轻声问大丫和二丫:“你们自学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啥特别难的呀?”
大丫脆生生地说:“数学的加减法有时候有点绕。”
肖斌摸摸她的头说:“不怕,以后叔教你们简单办法。”
到了办公室,老师们看到三个乖巧的女孩很是喜欢。
手续办得很顺利,很快大丫、二丫就进了二年级教室,三丫也找到了一年级的教室。
放学后,肖斌特意留下来给大丫和二丫补课。
他发现这俩孩子聪明极了,很多知识一点就通。
张明秀回家后,就不想再折腾了,临产期到了,该歇歇了。
虽说这年头,妇女怀孕不像后世那么慎而重之,但普通人也还是要养胎的,那像张明秀一样临产期到了还四处奔波。
还好有空间灵泉滋养身体,要不然,像她这样疯跑,还不得弄得早产或胎死腹中才怪呢!
然而此刻的她只想安安静静地享受片刻的闲适时光,但事与愿违,麻烦总是接踵而至。
就在这时,娘家弟弟陈国梁风风火火地闯进了侯家村。
还未踏进大门,就扯着嗓子叫嚷起来:“姐啊,出大事儿啦!大哥他不肯去上学啦,把咱娘急得在家里直掉眼泪呢!”
正在屋内休憩的张明秀被这突如其来的呼喊声吓了一跳,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名之火,没好气地呵斥道: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毛毛躁躁的!就不能稳重点,好好说句话吗?到底是什么情况,别这么一惊一乍的!”
陈国梁喘了几口粗气,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赶忙向姐姐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呀,自从哥哥陈国栋对下乡的知青刘晴一见钟情之后,整个人就像丢了魂似的,整天心心念念都是刘晴,简直陷入了痴迷状态,恨不得时时刻刻都和她黏在一起。
可是好巧不巧,公社书记贾正良的侄子贾学文居然也瞧上了温柔美丽的刘晴。
这家伙仗着自己叔叔的权势,隔三岔五就跑到村里来找刘晴的麻烦,还时不时地挑衅陈国栋。
两人为此已经爆发过好几次激烈的冲突了。
眼看着新学期就要开始了,可那个混不吝的家伙竟然铁了心要放弃学业,一门心思地想要守在知青刘晴身边,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离开半步。
得知这个消息后的陈大娘又气又急,举起手中的扫帚就要抽打陈国栋。
张明秀听着弟弟的诉说,眉头紧皱,她一边轻轻抚摸着肚子,一边说道:
“国梁,你先别急,姐这就想想办法。”她心里清楚,陈国栋一直是个倔脾气,但这么不上进可不行。
第二天,张明秀不顾身子不便,便回到娘家,来到了陈国栋所在之处。
她看见陈国栋守在刘晴干活的田边,眼神坚定却又透着一股傻气。
“国栋,你这是作甚?为了儿女私情连前程都不要了?”张明秀呵斥道。
陈国栋梗着脖子说:“晴儿要是被那贾学文欺负了咋办?我得保护她。”
张明秀无奈地叹了口气,“国栋,你若真心为刘晴姑娘好,就该努力变得优秀,而不是在这里荒废学业。那贾学文若是胡来,我们一起想法子对付便是。”
陈国栋听了张明秀的话,低头沉思起来。
这时,刘晴也走了过来,红着眼眶说:“国栋哥,秀姐说得对,你快去上学吧。”
陈国栋终于松了口,答应回学校读书。张明秀这才放下心来,她希望这个弟弟能明白自己的苦心,也希望家里一切都能顺遂起来。
张明秀回到娘屋里,看着暗暗落泪的娘,一阵心疼,安慰她道:
“娘,儿孙自有儿孙福,不必太过操心,何况大弟二弟都这么大了,有自己想法很正常,顺其自然吧!”
陈大娘叹了口气说:“我是恨铁不成钢呀!放着好好的书不读,非要同书记的侄儿争风吃醋,值得吗?”
“那也没办法,国栋是个犟脾气,不顺着他的心意,容易逆反,他这个年纪正是叛逆期,引得他逆反,恐怕要毁了他一生,还是慢慢来吧!”
“也只能如此了,只要他还肯读书就行,刘晴的事你就费心了!”陈大娘的心终于平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