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国蹲在龟裂的田垄上,指尖捻起一撮黄土。
七月的日头毒辣辣地烤着后背,面前这片玉米地蔫头耷脑,秸秆细得像麻杆。
远处传来老农的叹息:\"又白忙活半年。”
“侯主任!”会计小跑着递来账本,“这是八个大队的产量汇总。”
泛黄的纸页上,歪歪扭扭的数字像一记记闷棍:西沟大队亩产六十八斤,柳树屯五十三斤最刺眼的是东岭大队,去年种小麦颗粒无收,今年改种玉米反倒欠了公社种子钱。
汗水顺着安全帽的带子往下淌,侯宝国突然想起三天前的深夜。
贾书记把搪瓷缸往办公桌上重重一磕:“抓生产是政治任务!完不成指标,你我都要向县委作检讨!”
缸子里的茶水溅在红头文件上,洇湿了粮食产量翻两番的字样。
“侯主任?”会计的呼唤让他回神。
田埂那头晃来几个戴草帽的身影,领头的女人裤脚卷到膝盖,两根麻花辫在阳光下泛着栗色光泽是妻子张明秀。
“快看这个!”张明秀从竹篮里捧出个东西,沾着新鲜泥土的红薯足有小孩胳膊粗,“石牌大队后山的坡地,种的全是这宝贝!她指尖还带着刨土时的划痕,耐旱,不挑地,藤蔓能当饲料。”
侯宝国的瞳孔倏地亮了。
他想起石牌大队粮仓里小山似的红薯堆,老丈人蹲在门槛上吧嗒旱烟:“咱这沙土地,就服红薯。”那天雨后,他亲眼看见红薯叶在晨露中舒展如绿绸。
三天后的公社大会上,贾正良的茶杯盖叮当乱响。“红薯?那是喂猪的玩意儿!”
他抖着县委下发的粮食种植规范,“白纸黑字写着以粮为纲,玉米小麦才是正经粮食!”
台下十几个生产队长面面相觑,东岭大队的王队长刚要举手,被贾书记眼风一扫,又讪讪缩了回去。
散会时,侯宝国在廊柱后拦住王队长:“你们队东头那三十亩薄田,想不想试试新种子?”说着往他怀里塞了个布包。粗布掀开一角,暗红色的薯种在夕阳下泛着釉光。
这时,张明秀走了过来,“王队长,看地里玉米的长势,今年又要欠收,社员的口粮就成问题了,我看了你们大队东头的土地,割了小麦后一直空着,现在七月份还来得及种一茬红薯,不过生长期过短,产量肯定受影响。但有一点产量总好过没收成吧!况且村集体也可抓几头猪,红薯藤蔓还可以喂猪嘛!”
王队长脑海里响着贾正良书记对自己的嘱咐:“侯宝国说什么,你不要听,年前返销粮,我给你们批一些。”
对侯宝国夫妻的提议,他还在犹豫,到底听谁的才好。
他婆娘过来说道:“你还愣着干啥,侯主任难道能害你不成?赶快表态呀!”
这时周围已经围满了社员,大家叽叽喳喳的私下议论。
“我们大队每年都是种玉米,小麦,水稻。还从来没有种过红薯,别到时颗粒无收,还倒贴种苗!”
“不会吧!我可听说石牌大队种了红薯,还说那东西产量高呢!”
“反正今年粮食产量低,又要饿肚子了,不如跟着主任种红薯,死马当活马医了,也许是一条出路呢!”
王队长咬咬牙,下定了决心。“侯主任,嫂子,俺信你们。这三十亩薄田就种红薯了。”
周围的社员们听到这话,顿时欢呼起来。
消息很快传到了贾书记耳朵里,他大发雷霆,亲自跑到东岭大队的地头,要制止这种违背规定的行为。
侯宝国站在田里,镇定自若地说:“贾书记,如果玉米再没收成,社员们就要饿肚子。红薯虽说是用来喂猪的,但能填饱人的肚子才是最重要的事。如果上头怪罪下来,责任我一人承担。”
贾书记被气得上气不接下气,那张原本白净的脸庞此刻涨得如同熟透的苹果一般通红。
然而,当他环视四周,目光与周围社员们那坚定不移的眼神交汇时,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回应,喉咙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没过多久,东岭大队召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群众大会。
会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只见王队长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声如洪钟地向众人宣布:“乡亲们啊!经过咱们大队领导班子的研究讨论,决定今年东面那块坡地上全都种上红薯啦!”
话音未落,台下立刻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全体群众对这一决策纷纷举双手表示赞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的神情。
大家心里都清楚,只要好好种植红薯,今年一定能迎来一个丰收年。
紧接着,购买红薯种苗的任务就摆在了眼前。
正当大伙为此事犯愁之际,张明秀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其实并非张明秀想要争抢这份功劳,而是她一心想着提高大队红薯的产量。
于是,她暗自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空间里那些曾经浇灌过神奇灵泉水的红薯藤作为种苗。
终于等到了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天空灰蒙蒙的,细雨如牛毛般轻轻飘落。
张明秀趁着这个好时机,悄悄地将精心准备好的红薯苗搬运到了路边。
由于数量众多,公社的拖拉机来回跑了足足两趟才将所有的红薯苗全部运走。
红薯种苗一运到大队,全体劳动力便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冒着毛毛细雨,热火朝天地投入到栽种工作之中。
仅仅只用了一天时间,那三十亩广阔的坡地上就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嫩绿的红薯苗。
远远望去,这些红薯苗宛如绿色的海洋一般,在微风细雨的吹拂滋润下显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尽管雨水不停地打湿着人们的衣裳,但社员们的心情却格外舒畅。
望着那片插满红薯苗的坡地,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欣慰而满足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丰收时节的美好景象。
待到四下无人之时,张明秀又一次悄然来到红薯地里。
这次她带来了从空间中取出并稀释后的灵泉水,小心翼翼地浇灌在了每一株红薯苗的根部。
做完这一切后,她满怀希望地注视着这片土地,心中默默祈祷着今年能够获得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接下来几天,红薯苗已扎根并疯长起来,这都是灵泉水的妙用,浇灌了灵泉水的红薯地,必定长势良好,能缩短生长周期并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