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公社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又凝重。公社领导们围坐一桌,眉头紧锁,全神贯注地讨论着瑶寨大队的发展问题。
瑶寨大队,就像一个被时代遗忘的角落,经济落后,村民生活困苦,成为了公社发展道路上一块沉甸甸的心病。
“必须得想办法彻底改变瑶寨大队的现状,不能再让乡亲们受苦了!“
公社书记侯宝国重重地拍了下桌子,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众人纷纷点头,眼神中满是坚定。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一个决定在会议室里诞生了:派人去瑶寨大队蹲点帮扶,助力他们脱贫致富。
人选的问题又摆在了大家面前。
这时,有人提到了食品二厂副厂长张明秀。“张明秀之前参与过助农项目,帮着周边村子解决了农产品滞销的难题,有经验,我觉得她是个合适的人选。”
这话一出口,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经过一番商议,公社最终决定派张明秀前往瑶寨大队。
当张明秀接到通知时,心中既感到责任重大,之前她去过瑶寨,那里是真穷。
她深知这是一次艰巨的任务,但也坚信自己能够为瑶寨大队带来改变。
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张明秀踏上了前往瑶寨大队的路。
一路上,山路崎岖蜿蜒,两旁的青山连绵不绝,可张明秀却无心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她的脑海里全是瑶寨大队村民们可能面临的生活困境。
一到瑶寨大队,张明秀就马不停蹄地开始走访调研。
她走进村子,看到的是破旧的房屋和村民们脸上的疲惫。
在走访过程中,她来到了村里最穷的一户人家刘二狗家。前次来时,就是刘二狗举报当时的大队长张三的。
三间破旧的茅草房在风中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倒塌。走进屋内,昏暗的光线让人有些看不清东西。
刘二狗的父亲刘大山腿有残疾,走路一瘸一拐;弟弟刘二傻智力有些问题,目光呆滞;母亲瘫痪在床,只能虚弱地躺在床上。
家里的粮食缸里只有几十斤粗粮,这还是一家人省吃俭用攒下来的。
每天,他们只能靠挖野菜熬粥喝,一家人个个面黄肌瘦。
张明秀看到这一幕,眼眶红了起来,她暗暗定决心,一定要帮家人,帮助整个瑶寨大队走出困境。
在和刘大山交谈的过程中,张明秀发现了一个亮点。
刘大山虽然腿瘸,但手艺精湛,擅长竹编。
他编出来的竹篮、竹筐精致又耐用。
张明秀眼睛一亮,她意识到这可能是帮助刘二狗一家,乃至整个瑶寨大队脱贫的关键。
于是,张明秀找到了新任村长刘和生。刘和生是个年轻有干劲的小伙子,一直想为村子做点实事,可苦于没有好的办法。
张明秀和他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和生,我觉得咱们村可以利用村民们的竹编手艺,成立一个竹编厂。组织社员们编竹编,然后把这些竹编制品卖出去,肯定能增加大家的收入。”
刘和生听后,眼前一亮,但随即又皱起了眉头:“张同志,想法是好,可咱们没办过厂子,也不知道这竹编制品能不能卖得出去啊。”
张明秀自信地笑了笑:“销售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之前在食品二厂工作,认识不少做买卖的人,我可以想办法联系销路。现在关键是要把竹编厂办起来,发动村民们参与。”
刘和生被张明秀的热情和决心打动了,他用力地点点头:“行,张同志,我信你!咱们这就干!”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明秀和刘和生挨家挨户地走访,宣传成立竹编厂的事情。
开始,村民们大多持怀疑态度,他们祖祖辈辈都靠种地为生,对办厂挣钱这种事心里没底。
“办厂哪有那么容易,万一赔了咋办?我们一家老小还指望着这点地吃饭呢。”有村民担忧地说道。
张明秀耐心地给大家解释:“乡亲们,我理解大家的担心。但咱们不能一直守着这几亩地过穷日子啊。竹编是咱们的老手艺,只要咱们把质量做好,我保证能帮大家找到销路。到时候挣了钱,大家的生活就能好起来了。”
在张明秀和刘和生的努力劝说下,终于有一些村民心动了。
尤其是那些家里有竹编手艺的,想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试试。就这样,竹编厂的筹备工作正式开始了。
没有场地,大家就把村里闲置的仓库收拾出来;没有工具,村民们就把自己家里的竹编工具拿出来凑合用。
张明秀则四处奔波,竹编原材料不用愁,瑶寨后山就是一大片竹林。
销售上她早想好了,自己空间里栽种了大量水果,要大量竹篾筐,而食品厂也可消化一批竹编,用作包装。还有供销社这个销售渠道,应该不愁卖。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竹编厂终于成立了。
刘大山担任技术指导,负责培训新加入的社员竹编手艺。刘大山一个瘸子,终于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挣钱挣工分了,特别感激张明秀。
张明秀每天都泡在竹编厂里,和社员们一起编竹编,监督质量。
她还根据市场需求,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设计理念,让竹编制品更加美观实用。
为了推销竹编,她去了一趟县城,找到供销社主任陈鹤轩,陈主任是老熟人了,自然照顾瑶寨竹偏厂的生意,与他签订了供货合同。
张明秀回到瑶寨大队后,立刻组织社员们开会。
她把市场的需求告诉大家,鼓励大家一起想办法改进工艺,提升设计水平。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瑶寨大队的竹编制品在质量和设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县东方农场有几个果园对竹筐有大量需求,签下了长期合作协议。
又通过县里的关系,联系到省城保温瓶厂家,做了一批热水瓶外壳竹编,保温瓶厂家非常满意,也签了长期合同。
竹编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瑶寨大队的村民们也彻底摆脱了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