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族里几代下来,最大的官也只是做到正三品的中书省中书令一职。
而且那位长辈也早已经不在人世。
现在夏家族内在朝为官的不足十人,职位最高的一位也只是正五品礼部郎中,这位也是唯一的京官。
不过她和夏妍她们这一支关系已经很远了。
如果她们这一支不能出现一个有前途的人,那永远也搭不上人家的线,只是说出去族中有这么个亲戚罢了。
至于其余几人,职位都不高,而且都是外派到地方做官的。
就像是林知府,她的品级是从四品,比族里所有人的官职都高。
不过族中那位做礼部郎中的人,见了她也不怕就是了。
自古以来,京官都比地方官地位要高上一些。
但这跟夏妍无关,这也是为什么原主说如果没办法,就不用管林知府了。
因为在她的认知中,知府已经是很高的官了,她怕夏妍搞不定,反而害了自己,因此才有那么一番话。
………………………………………………………………………………………………………………………………
又听着夏母交代了几句,夏妍装作有东西落在房间要去取。
快速跑到自己的房间,夏妍交代丫鬟在外面等着,自己进屋锁了门,快速接收起了原主的记忆。
原来原主现在刚刚七岁,她来的时间点正好是夏母要将原主送去学堂的时间。
刚才夏母也正是交代她去了学堂要怎么做,接下来她们就要去学堂报名,然后拜夫子了。
夏荣现在才四岁,而且因为夏母还年轻,因此也不怎么在意这个庶子。
夏母虽然后院男人比较多,但他极为重视嫡庶之别。
因此对于原主那可谓是格外看重。
要不是后来她一直没能再有子嗣,这个家里哪里容的夏荣撒野。
看到这些,夏妍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接收了记忆,心里有了底之后,夏妍这才打开门走了出去。
快速来到夏母身边,夏妍行了一礼,说道。
“劳母亲久等,孩儿已经准备好了,我们这就走吧。”
夏母见自己嫡长女虽然小小年纪,但已初见风姿,满意的点点头。
“好,走吧。”
夏妍跟着夏母坐在同一辆马车里面,夏妍借着机会,偷偷替夏母把了下脉,发现她身体其实没什么问题。
也是,如果夏母不能生,那原主和夏荣就不可能出生。
夏母身体如果不好,那府医也不可能没有发现。
在夏妍偷偷把脉之后,发现她的身体确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夏荣之后,夏母就再也没有孩子出生了。
夏妍猜测,可能是因为夏荣是男主,为了凸显他的地位,这才让夏母之后都没有孩子。
而且但凡原主也是个儿子,夏荣都不可能那么受宠。
知道了夏母的身体没有问题,夏妍也就放心了。
她准备等她下次回家,偷偷给夏父吃个丹药,让夏父再生个孩子。
之后再看情况,要不要再给夏母也吃,不过这个夏妍暂时还没想好。
………………………………………………………………………………………………………………………………
在夏妍还在胡思乱想的时候,她们已经到了书院门口。
听到外面驾车的娘子禀告书院到了,母女二人这才相携着下了马车。
刚下马车,就听到了嘈杂的声音。
顺着声音望去,远远的能看到山门口挤着的密密麻麻的人群。
自古江南都是文风盛行之地,古代尤甚。
即使北燕国只是个架空朝代,那也不例外。
而且夏家虽然分家了,但夏妍的祖母关系离主支不远,因此她们即使分家,也被分到了不错的地方。
夏妍她们家现在就处于府城,叫江宁府。
而江宁府的知府,现在还不是原主记忆中的林知府。
北燕国的官员是三年一任,原主记忆中林知府被调派到江宁府当知府,已经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
正好那时候原主二十七岁,夏荣二十四岁,陈青青比夏荣大一岁,是二十五岁。
陈青青二十五岁考中进士那一年,林知府正好调任到江宁府,陈青青也是在那个时候和林知意勾搭上的。
至于林知意,现在还没出生呢。
扯远了,回归正题。
因为所处府城,而夏家家底又不薄,因此夏母托了关系,将夏妍送到了江宁府最有名的鹤山书院。
鹤山书院占地极广,教学也包含了从启蒙到考中进士科举入仕的所有班次。
当然,不少人考中举人之后,也就很少会进书院读书了。
有门路的人家,可能会为家中子弟寻名师拜师,得到单独的教导。
要是家中条件不好,那也没实力再供学习考中举人之后继续读书。
一般这种时候,一部分举人会选择直接科举入仕。
一部分人会选择自己在家苦读,或者寻一做夫子的活计,边赚钱边供自己继续往上考。
当然,这些都不是夏妍现在需要关心的问题。
夏妍想着原主对书院的记忆,发现鹤山书院那可谓是人才辈出。
先不说从鹤山书院走出去的多少现在在朝堂坐上大官之人,就单说鹤山书院的众多夫子,那都不是寻常人能当的。
想林鹤山书院当夫子,至少也是要秀才中的廉生才可以。
而且秀才只能教需要启蒙的学子,考过了童试之后,就由有举人功名的夫子进行教学。
而书院里贡士和进士也是不在少数,书院的院长更是从朝堂退下来的正二品太子少师。
鹤山书院在整个北燕国,都是排得上号的大书院。
因此不少家里有点积蓄和人脉的人家,都想方设法将孩子送来鹤山书院求学,以期家里的孩子能够有个更好的前程。
即使不能,能多结交一些人脉也是好的。
毕竟能在鹤山书院结交的同窗,说不定什么时候人家就成了大官。
这才有了今日她们见到的壮观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