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结束,接下来最热闹的便是状元游街了。
状元游街是从长安门开始,围绕着整个内城最外围转一圈,然后再回家的过程。
状元游街声势浩大,由御林军开道,礼乐齐鸣,最前面是状元,然后依次榜眼探花,其余众进士按次序排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不外如是。
………………………………………………………………………………………………………………………………
街道两旁站满了人,还有上面的酒楼包厢里,有不少小公子探着头往外面看。
看到这场景,夏妍心中了然。
看来状元游街最经典的画面就要来了。
果不其然,夏妍只听一个地方传来一声。
“探花娘子,看这边。”
夏妍下意识的抬头看去,下一秒,一个荷包就朝着她砸了过来。
夏妍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拉着马缰绳往旁边走。
好不容易躲开了砸过来的荷包,下一刻,四面八方的荷包就朝着她砸了过来。
夏妍左右闪躲,还是被不少荷包帕子给砸中,一时间好不狼狈。
状元和榜眼看着夏妍的惨样,不由得幸灾乐祸出声。
“探花,好福气啊………”
夏妍看两人幸灾乐祸的神情,不由得气声道。
“这福气给你们,你们要不要啊!”
两人连忙摆手,“不了不了,我们家中都已有夫郎,就不接这荷包了,倒是探花可以了解一下,说不定还能成就一番姻缘呢。”
说完,两人连忙拉着马缰绳,离夏妍拉开了一些距离。
事实上即使她们两人不远离夏妍,也没人朝着她们扔荷包就是了。
毕竟先不说两人看上去都已至中年,极有可能家里早有夫郎和妾室,孩子说不定都有几个了。
再则夏妍现在的容貌,在这个世界来说那就是顶尖的。
有一个又年轻,又容貌顶尖的探花在,谁还会去看长相平平,还人到中年的状元和榜眼啊。
因此,夏妍几乎吸引走了大半的火力。
至于其余众进士,不少人已经不年轻了,当然也没有存着和年轻人争夺这些的心思。
至于有心思的人,就算心有不甘,那也没什么办法。
谁让她们比不过人家呢。
就在这样热闹又慌乱的情况下,状元游街终于结束。
夏妍盯着被砸的满身的胭脂味,匆匆回了府。
一进府,夏妍就连忙吩咐跟在自己身后,想笑又不敢笑的静月说道。
“静月,快去让人准备热水和干净的衣服,我要沐浴。”
静月应是,“是,小姐。”
等夏妍好好沐浴一番,这才觉得身上的味道去了不少。
想着现在老师也差不多下旨了,就让静月带着准备好的谢礼,前往了叶府。
等夏妍到叶府的时候,叶知新刚好下值。
师徒两人都很高兴,自然少不了一番庆祝。
接下来几天,夏妍又参加了琼林宴,这才请了探亲假回家。
新科进士是有三个月探亲假的,如果家在京城或者不准备回家的人,可以直接去上值。
不过如果需要回家省亲,直接请探亲假就可以了。
夏妍肯定是需要回家看看的,因此直接请了探亲假,带着静月就回家了。
至于带过来的小厮丫鬟,这回就没有再带了。
本来也是夏母给她准备的在京城这边的宅子的人,就不必带着来回奔波了。
……………………………………………………………………………………………………………………
而远在江南的夏家,在夏妍还没到的时候,报喜的队伍就已经到了。
知道了自家女儿不仅进士及第,还被圣上钦点为探花的时候,夏父和夏母差点没被这个大好消息冲击的晕过去。
他们本来也只是期望自家女儿能得中进士,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结果夏妍不仅中了进士,还是探花,不可置信过后,就是极度的狂喜了。
夏母连忙吩咐府中下人,让几个人去给夏妍祖母家报喜,几个人去族中报喜,然后准备祭祖的事情。
将人指挥的团团转,忙的不可开交。
等夏妍回到夏家,就见到了喜气洋洋的家人们。
当下心里也知道,看来报喜的官差已经来过了,家人也已经知道自己中了探花的事情。
果不其然,等晚上,夏母就将夏妍叫到了书房,然后笑容满面的对着她说道。
“妍儿,现在你中了探花,前几天母亲已经让人给你祖母她们那边报过喜了,你祖母送过来了不少好东西给你,母亲想着你的假期还有一段时间,准备带你过去看看你祖母。”
夏妍听到这话,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点头答应了下来。
因为虽然分家了,但祖母对她这个孙女也很是关心,时时写信问候,动不动就给她送一些东西过来。
尽管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读书成绩好的原因,但也抹不掉祖母对她的好。
现在她高中,也有时间,自然是该去看看老人家。
见夏妍答应,夏母就没再多说什么,而是转头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妍儿,还有一件事,这次你高中,我们是需要回去祭祖的,族里那边已经告知过了,时间就定在十天后,你准备准备。”
夏妍知道这一茬,族里只要出个举人,都会开祠堂祭祖。
她当年得中举人,也是经历过的。
现在也是一回生二回熟,因此立马答应了下来。
“好,母亲,孩儿知道了。”
接下来母女两人又说了一些体己话,这才各自回房安歇。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夏妍每天都很忙,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
先是跟着一家人,去拜访了祖母,陪了祖母一天。
然后又是和吴馨、赵汐言两人见了个面,巩固了一下友谊。
说起来吴馨和赵汐言,两人年岁也不大,吴馨比夏妍小一岁,今年十六岁,而赵汐言和夏妍一样,都是十七岁。
两人参加了去年的乡试,现在已经是举人了。
不过她们现在的积累不够,因此还在书院学习,并没有和夏妍一起参加会试。
不过以她们的水平,得中也是早晚的事。
好友相见,自然是一番寒暄。
然后,等十天之期到了,夏妍又在祖宅参加了祭祖,焚香告知祖宗这件喜事。
因为夏家族人基本都是经商之人,因此夏家一族最不缺的就是钱。
故而也不用夏妍捐钱去给族里修学堂什么的,夏家族学在前几辈人手里,就已经建立起来了,现在也是越发壮大。
在祭祖过后,夏母以夏妍的名义,给族里捐了一笔不菲的钱,一部分用在族学里面,发展教育,一部分则是捐给族里,至于族里怎么用,那就要族长和族老们去关心了,夏妍和夏母就不操心了。
祭祖过后,夏妍就要启程回京了。
因为她中了探花,因此被分到了翰林院,为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夏妍在祭祖回来之后,就找到了夏母和夏父。
她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母亲,父亲,孩儿马上就要回去上值了,想带着你们一起过去,不知道母亲和父亲意下如何?”
夏母显然早就已经和夏父商量过这个事情了,因此夏妍话音落下之后,直接说道。
“我和你父亲还年轻呢,现在跟着你去京城,也没有什么事情干,还不如在江南好好经营咱们家的生意,能多给你仕途上提供一些银钱的帮助。”
“而且还有你的几个弟弟,也快到了说亲的时候了,我想着等过几年,这些事情都完结了,再和你父亲一起去京城。”
当然,夏母说的夏妍的几个弟弟,是除了夏恒之外的庶子。
她不准备将庶子带到京城,到时候嫁在老家也方便。
不过夏恒就不一样了,一来是嫡子,二来他自己嫡亲的姐姐现在已经入了官场,等再过几年,夏恒能相看的时候,自然能有不错的人家。
到时候夏恒嫁在京城,也方便一家人见面。
不过夏恒还小,现在满打满算也才九岁,离嫁人还有至少六七年呢,因此我不着急。
夏妍见母亲拒绝,于是看了一眼夏父。
夏父接收到她的眼神,点点头,说道。
“这件事我和你母亲已经商量过了,这是我们共同的想法。”
“你现在才初入官场,肯定有很多事情,我和你母亲就先不去京城了,等再过些年再过去。”
夏妍见两人都这么想,也就没有强求。
因为她想着,如果一直待在翰林院,那她就只能慢慢熬资历。
还不如找个机会外放,也更容易做出成绩来。
当然,这是因为她有能发展地方的方案,不然的话,还是留在京城更好。
毕竟没背景没本事的人,被外放之后,如果没办法调回京城,可能会一直在地方上,说不定就连晋升都是问题。
夏妍想着如果过两年她去外放,那留着母亲和父亲两人在京城也不太好。
但如果带着两人,让他们跟着自己四处奔波,还不如先让他们在老家,等到时候她调回京城,在将人接过去就是了。
这么想着,夏妍也就没再反对,点头同意了两人的想法。
见这件事就这么决定好了,夏母转头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妍儿,现在你已经入了官场,年龄也到了,你看你的婚事怎么办?”
“是我和你父亲在这边给你相看,还是你去了京城之后,我们拜托族里的大人帮你在京城相看一下?”
夏母说的族里的大人,就是夏家族里原本京城正五品的礼部郎中。
不过经过这么些年的努力,再加上运气的原因,现在已经成了正四品的鸿胪寺卿。
夏妍想了一下,不过还是摇头拒绝了。
“母亲,我想着我的婚事到时候我麻烦一下老师,让她帮忙相看一下吧。”
夏妍说这句话,心里是有过计较的。
一来是因为,这鸿胪寺卿虽然说也是夏家族人,但人家和她们家的关系已经很远了。
偶尔互相送个礼还没什么,但一上来就让人家帮忙相看。
在人家看来,未免有一种穷亲戚上门打秋风的感觉。
二来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她老师叶知新在她高中之后,隐约提过一嘴她的婚事。
看样子应该是想给她介绍个郎君,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却又按下没有提这件事。
因此,不管是什么原因,夏妍还是想着先和老师商量一下。
毕竟她和叶知新是正式拜过师的师徒关系,在这时候仅次于她和夏母的母女关系,因此这种事拜托对方一下也没什么。
而且就算不成,那也没什么。
她现在才十七岁,在现代还没成年呢,迟个几年成婚也没什么,因此这才有了夏妍的这一番话。
听到夏妍说的,夏母也就不再说什么,同意了她的想法。
……………………………………………………………………………………………………………………………
接下来的时间里,夏妍先去学院拜访了一下几个恩师。
然后又带着准备好的厚礼,特意去了一趟陈夫子家里。
她去陈夫子家里主要就是为了感谢陈夫子对她的提拔。
人家愿意介绍叶知新这个人脉给她,而且夏妍还拜了叶知新为师。
于情于理,她都该去表示一下谢意。
去了陈夫子家里,夏妍被热情招待了一番。
夏妍不仅曾是她的得意门生,现在还是好友的弟子,因此她对夏妍的态度很是友好。
又知道了夏妍得中探花之事,心里自然也是为她高兴的。
在拜访了陈夫子之后,夏妍在老家这边就真的没什么事情了。
夏妍此次拜访,除了感谢陈夫子之外,也是替自家老师来看望一下旧人,将老师带给故人的礼物送了过来。
在离开时,夏妍也收到了陈夫子给自己和老师的回礼。
她的假期也只剩下三十几天,因此,在拜访完陈夫子的第三天,夏妍就踏上了回京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