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的事情过后,墨兰就没怎么关注了,因为盛家的事情突然多了起来,每天都很忙碌。
还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从长枫那里听说的。
原来那几个黑衣人被送到官府,有荣贵妃施压,很快审讯结果就出来了。
嘉成县主因此被供了出来。
她为了嚣张,人有蠢笨。
根本没想到会有失败的可能性,因此找的人嘴不是很严。
让去找黑衣人的都是她身边的贴身丫鬟。
那丫鬟也是个蠢的,出门连个衣服都不换一身。
就那么大大咧咧穿着带有邕王府标志的衣服出门,因此很容易就查到了嘉成县主的身上。
这可把荣贵妃给气的不轻,嘉成县主竟然如此恶毒。
就因为一点小女生之间的争风吃醋,就要毁了一个姑娘。
她妹妹比她小的多,从小当成女儿养大的,比之自己亲儿子也不差什么了。
这次差点被嘉成用这么恶毒的方法毁掉,她怎么会善罢甘休,直接一状告到了官家那边。
说到这里,盛长枫还忍不住感叹。
“官家可真是看重荣贵妃啊,你是不知道,那嘉成县主直接被剥夺了县主的爵位,邕王也被官家下旨斥责教女不严。”
“这下子汴京有头有脸的人家都知道嘉成做的事情了,名声算是毁了,谁家也不敢娶一个心思这么恶毒的儿媳妇。”
墨兰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
原剧情里,即使是荣飞燕都被那些歹人得逞,被逼自尽,官家都因为邕王没有对嘉成怎么样。
这一次居然能给出这么严重的惩罚,看来也是看在太子的面子上。
没错,三年前,赵暻就被立为太子,现在刚满六岁。
太子从小身体康健,聪明伶俐,被赵祯寄予厚望。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总归现在在官家的眼里,荣贵妃和太子的份量,远远不是邕王这个觊觎他位置的侄子能比的。
说到这里,长枫又神神秘秘的说了句。
“虽然这次看着与齐国公府无关,但如果不是平宁郡主想多方下注,还让嘉成知道了荣姑娘对齐衡有意的事情,那也没有这回事了。”
“看似这次齐国公府没有被惩罚,但他们却是同时得罪了荣家、邕王府和荣贵妃,可想而知,以后肯定是不好过的。”
说到这里,长枫也是有些唏嘘。
以前和齐衡同窗的时候,对他还是挺有好感的。
但通过最近的事情,才让他看清楚齐衡是个懦弱没有担当的人,因此原本对他的那些情谊,也淡了不少。
……………………………………………………………………………………………………………………………
很快,长柏的亲事就被定了下来。
是老太太和盛弘商量着定下的。
正是原剧情中清贵世家海家嫡女海朝云。
为什么只有老太太和盛弘两人商量呢,是因为这件事从头到尾王大娘子就被蒙在鼓里。
她听了姐姐康姨妈的话,想让康姨妈的女儿嫁给长柏亲上加亲。
为了怕她捣乱,两人和长柏这才先斩后奏。
大娘子还是等两家要定亲的时候,才知道了这件事。
这可让她又生气,又是伤心。
虽然她更想让长柏娶姐姐家的女儿,但如果她自己不愿意,那她也不会强迫自己的儿子就是了。
结果自己在这为了他操心,而他们却都将她当外人。
如果墨兰知道她的想法,一定会告诉她,你以后还有的伤心呢。
毕竟结婚后的盛长柏,可是能为了自家的大娘子,算计从小养育自己长大的母亲的。
不过这件事和墨兰无关就是了,墨兰也不准备掺和什么。
即使大娘子再生气,盛长柏和海朝云的婚事还是定了下来。
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一下羊毫了。
原剧情中的羊毫,可是被盛长柏和海朝云这两口子害的不轻。
海朝云怕别人说她善妒,为了自己的名声,将长柏身边的女使羊毫提成了通房。
但两人又要维持他们恩爱的表象,不许羊毫生孩子。
这一世,墨兰早早的就从长柏那里将羊毫要了过了。
不过一个女使,盛长柏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本来羊毫的契约还有几个月才到期,但墨兰怕那两人又打她的主意,因此提前将人放出府了。
至于说两人还会不会又提这样一个挡箭牌,那墨兰就没办法了。
毕竟她也没办法时刻盯着人家两口子不是。
……………………………………………………………………………………………………………………………
盛长柏的亲事刚定下没几天,英国公夫人就带着一大堆礼物上了门。
王大娘子一头雾水的接待了她。
王大娘子也很是疑惑,虽说英国公府的两个孩子都在他们盛家读书。
但那也只是几个孩子关系好,他们大人来往并不多。
因此,看到今天这带着这么多礼物的英国公夫人,王大娘子也很是疑惑。
英国公夫人也是个爽利人,并没有拐弯抹角。
上来和王若弗寒暄两句,就直接步入正题。
“不瞒王大娘子,我很喜欢你们家四姑娘,读书时我家桂芬就经常夸四姑娘,我也见过那孩子几次,很是喜爱,恨不得认个干女儿才好呢。”
“这不正好我小儿子清风也还没成亲,我就想到了你家四姑娘,我看两人颇为般配,就想来替我家清风提亲,不知王大娘子意下如何?”
王若弗被这个消息给砸懵了,反应过来第一时间就想说不同意。
但她也知道,如果自己这么说了,被盛弘知道还指不定得怎么样呢。
于是只能压下思绪,问道。
“这,夫人应该也知道,这件事情我一个人做不了主,还得问问我们家主君。”
英国公夫人表现的很耐心,闻言点点头。
“应该的应该的,毕竟事关孩子们一生的幸福,是该慎重一些。”
接下来,两人又聊了几句,英国公夫人就提出了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