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姝在京市忙的不可开交,而林家人在沪市的生活也是平平淡淡。
不过因为战争的原因,林家的那个糕点铺子最后还是没能开下去。
最后还是关门,一家人开始用起存款维持生活。
林若姝还是在很久之后才知道的,她手里的钱不少,不过除了给家人买礼物,是没有给过他们钱的。
以前是因为一来林家有存款,二来还有铺子能养活一家人,她没必要给她们钱。
虽然是一家人,但是她也不能什么都揽在自己身上,付出太多就会让别人觉得理所应当。
而且她也不想让一家人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在家里躺着等她付出的人,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是活不下去的。
知道了家里铺子关门之后,林若姝也会给她们寄一些生活费,当然生活费肯定是给林祖母和林母的,也就是给她们的养老钱了。
林若羽在大学毕业之后,因为成绩优异,被学校老师推荐到了铁路局工作,算是很体面的一个工作了。
林若姝知道后,也表示了支持,以及对他的祝福。
他这个工作现在来看很体面,即使再过几十年也都是个好工作,林若姝自然是祝福的。
孙诚在林若姝离开去京市的第二年,就去了前线,投身革命,他和林若欣的婚事自然也耽搁了下来。
不过人家做的这是有意义的事情,而且林若欣和孙婆子没有意见,愿意支持,别人自然也是没什么可说的。
……………………………………………………………………………………………………………………………
之后的几年里,林若姝又通过威廉购买了不少物资,全部都捐给了前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不知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
这一等,等到了抗战胜利,得到这个消息的人,无一不是泪洒衣襟。
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1945年8月,R军宣布投降,随后驻扎在我国的各方国外势力纷纷撤离,人民终于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不过外敌被打退,却还有内忧,战争也远远没有结束。
经过几年的内战,h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林若姝在这些年中,陆陆续续捐献了很多物资。
除了这些外物,林若姝还提供了不少机械改良的图纸,以及改良了不少武器,为我党的胜利提供了不少帮助。
她这些年一直干着学校的这份工作,也一直没有停下,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
在建国之后,林若姝又在京市工作了几年。
因为她的贡献,林若姝被授予了上校军衔。
组织还准备给她安排工作,不过都被林若姝给拒绝了。
拒绝的理由自然是她还要干着老师这份工作,实在是分身乏术,别人自然理解。
不过这都不是主要原因,而是林若姝不准备在京市待太久。
十年后的那场运动,依照她的身份,还是要低调一些的。
在京市这种风暴的中心,还是能躲则躲的。
林若羽刚开始工作那几年,工作的线路是在沪市往京市这条线上的,因此偶尔还能和林若姝见上一面。
在建国之后,林若姝提醒了他,顺便也说了一下家里的情况,给他们提了个醒。
因此林若羽申请调岗到了哈市的线路,因为他的学历高,而且也工作了几年,因此单位给他分了房子,他就将林祖母和林母都带过去了。
经过林若姝的提醒,他们过去之后并没有再做生意,也没有露过富,和一般的工人阶级一样的生活着。
因为他们经过两次搬家,一般人如果不是刻意去查的话,也不会知道他们以前的身份,在接下来的运动中他们应该可以保全自身。
当然,林若姝也是做了两手准备的,她当时捐献的物资全部是以林家人的名义捐的,也都拿到了一张张的捐献证明。
林家本来也不是商户之家,到时候也评不到资本家的行列里面去。
林若姝将捐献证明都偷偷给了林若羽,让他如果万不得已就拿出来。
……………………………………………………………………………………………………………………………
至于说林若姝自己,她是不准备成婚的,也不准备去东北找林若羽他们,基本上和他们没怎么联系。
林若姝还特意扫尾,除非别人时刻盯着他们查,不然一般人也不会知道他们的关系。
将事情都处理的差不多的时候,已经到了1953年。
林若姝自请调去西北,她这一世学习的是机械工程,在那边才能更多的做贡献,当然也是远离权利中心。
她过去那边就不准备再当老师了,那段时间对于老师这个职业来说,可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
林若姝刚开始被调到了西北的一个机械厂,成为了一名五级工程师。
后来在机械厂里面干了一年多,又收到了调令,和一些人集中去了戈壁滩,参与那个重要项目的研究,吃住都在那里。
林若姝在进去之前写信给林若羽说明了情况,之后就没有联系过他们。
一头扎了进去,这一待就是十几年。
林家也因为林若姝提前的提醒,以及她们自己的谨慎小心。
虽然那些年有些难过,但好歹一家人都平安度过了那段岁月。
林祖母在跟着林若羽去东北的第三年,就因为年纪大去世了。
彼时的她已经六十多岁,因为前期丧夫丧子的痛苦,身体后来不好了。
即使林家人再如何努力,终究是没能留下她。
当然,在老太太离开这个世界时,她的身旁围绕着她的子孙们,他们都围绕在她的床边,陪伴着她度过最后的时光。
尽管如此,或许老太太心中仍有一丝遗憾,那就是她最让她骄傲的孙女,此刻未能在她身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