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穿赵锦改穿秦绸?
先前还想着利用收购赵锦的办法收买人心,怎么转眼之间却不穿赵锦改穿秦绸,就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时,李斯突然开口道。
“十八公子果然妙计。”
嬴政还没有想通其中的门道,开口向李斯问询道。
“李卿,建儿此计妙在何处?”
“回陛下,十八公子此计妙就妙在他利用人心贪婪的弱点来打这场经济战。”
“首先让秦国颁布召令让诸侯国贵族一律穿赵锦,谁不穿的话那就是有不臣之心,秦国出手平叛就是师出有名。”
士族世家势力虽大,却不敢明着跟我大秦作对,必然会依诏令而行。
只要士族世家统一穿了赵锦,赵锦价格必然水涨船高。
而生产赵锦其中有一种不可或缺的原料就是蚕丝。
赵国的蚕丝大多又是从秦国进口,若是陛下颁布诏令让所有诸侯士族都穿赵锦,那么赵国进口的蚕丝必然不够。
物以稀为贵,水涨船高,商人们必然会争先竞价,待到那些世家大量收购蚕丝后,朝廷却突然改变召令,这就使的世家到手的蚕丝很难再用出去。
如此一来世家的财力必然会出现大量亏损,就算勉强度过经济危机,也是元气大伤。
李斯自以为猜到了赢建的做法,朝臣们也是纷纷赞同李斯的分析。
只有献计的赢建站在一旁不为所动。
听见李斯的分析颇为有理,嬴政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把目光看向赢建。
“建儿,李卿所分析的如何?”
嬴政盯向赢建的同时,李斯的目光也看向赢建,只是李斯的眼神中多了三分得意,好似在告诉赢建,小子你跟老夫耍阴谋还嫩了点,老夫是不是特聪明?
“陛下,李丞相说对了一部分,但是儿臣的核心却远不于此。”
赢建话音刚落,李斯便觉得脸上一阵骚红。
还有很深层次的谋略?
能做到这一层就已经是很不错的计谋了,结果他还有更深的阴谋。
这让李斯心中升起一阵骇然。
“商人重利自古为然,但是人心的贪婪却远不止于此,赵锦虽为贵族用品,可如今六国被灭,真正的王群贵族只有我秦国王室,六国的世家公子最多也就诸侯身份。”
赵锦贵,可利润奇高,至于蚕丝的原料,不但可以从秦国进口,同样赵国的百姓也可以自产自销。
随着货物的奇缺,百姓见有利可图,必然会弃田种桑,大量养殖蚕蛹。
如此一来赵国的粮食产量必然会大大减少,这个时候我们再大量收粮食,同时禁止其余诸侯向赵国买卖粮食。
待到来年那些贪心的赵国人还想着利用大量的赵锦来换取不菲的财产,这个时候朝廷再宣布禁穿赵锦的禁令。
理由是赵锦太过奢侈,影响百姓生产,为了朝廷与民生息,以后一律不准再穿赵锦改穿秦绸……
赢建的话还没有说完,百官中转的快的臣子已经反应了过来。
“这家伙又使毒计啊。”
“先前用计毒就算了,现在这计谋不但毒,而且还缺德加冒烟。”
一旦禁止穿赵锦,那些堆积在商人手中的赵锦瞬间便会成为卖不出去的滞销货。
商人卖不出去东西,那么那些弃田中桑的百姓,就会有大量的人拿不到酬劳。
原本想着利用卖赵锦的钱来买粮食,随着赵锦滞销卖不出去,哪里还有钱来买粮食,到时候必然会引起百姓饥荒。
届时秦国不需费一兵一卒,就能使赵国的国力彻底崩溃。
朝臣们越想越后怕,此计不可为不毒。
若是赵国此时再发生饥荒,不知道要饿死多少百姓?
先害兵后害民,英明圣武的大王怎么就生出了这么一个又腹黑又缺德的儿子。
朝臣们先前放松的心,此时再次被赢建所献毒计拉到了嗓子眼儿。
嬴政听完赢建所使歹毒手段也是大为震撼。
“一旦百姓出现饥荒必然会逃难,而其余诸侯国都临近赵国,大批的难民涌入魏地,齐地等地,一定会给当地经济带来大量影响。
而秦国在先前已经了收购大量粮食,此时陛下只需再派兵以开仓放振之名派遣军队驻守地方,将一些不听话的士族世家推出来,说是他们为富不仁才导致的天灾人祸,百姓必然会群起而攻之。
这样一来朝廷不但可以收买大量的人心,同时还能对那些心怀不轨的世家致命打击,朝廷再趁机没收世家的家产。
这样一来只需花少量的钱粮既收买了人心,又打击了世家势力,还获得一笔不菲的财富,想想怎么算都划算”
赢建贱兮兮的露出了丝丝狡黠邪魅,让站在一旁的众臣不由得一阵肝儿颤。
好家伙,坑了百姓,害了士族,百姓回头还得感恩戴德,如此缺德冒烟损招儿,也就只有他能想出来了。
“好是好计,可一旦百姓反应过来,怕是百姓背地里大骂朝廷耍手段吧?”
太史公赞同赢建的手段,可还是担忧。
“他们不会的。”赢建给出了确切的答案。
“哦?十八公子何以如此自信。”太史公再次提出疑问道。
“首先弃田中桑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若非是由于他们贪婪,怎会落得如此下场,他们凭什么怪罪朝廷?
再有做买卖赔本儿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若是他们不被眼前之利所蒙蔽,怎会落的吃不起饭的下场?一切咎由自取,又凭什么埋怨朝廷?
嬴建的话语说的铿锵有力,让太史公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反驳,只能是莹莹退下。
让你小子献计以行商的办法遏制士族世家的发展,你倒好转头不但把士族世家给搞了,还连累百姓们跟着遭殃。
明明你就是罪魁祸首,到头来人家还得对你千恩万谢,最重要的一点此计一出不知道又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陛下此计实在歹毒至极,陛下若用此计,百姓必然难有活路,还请陛下莫要采纳啊”。
御史大夫赵佗,听见赢建屡献毒计,最终还是跳了出来开始劝谏起了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