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之死,无疑是一段充满离奇色彩的篇章。
这位曾亲自驰骋战场,还亲手斩杀敌人的皇帝,其命运的转折令人唏嘘不已。
朱厚照南巡途中意外落水,自此身体状况便每况愈下。
回到京城后,病情更是愈发严重,生命岌岌可危。
在病重之时,朱厚照对当时的太医已失去信任,强烈要求从民间招收医生为自己医治,期望能寻得一线生机。
然而时任内阁首辅的杨廷和却态度坚决地断然拒绝了皇帝的请求,只是称只需调理即可。
最终,朱厚照驾崩,年仅三十一岁。
这一事件,在后人看来颇为离谱,内阁首辅竟能插手皇帝寻求医疗救治的事务,权力之大令人咋舌。”
彼时,朱元璋似乎也渐渐明了罢黜宰相后内阁权力膨胀到了何种程度。
自己罢黜宰相本以为能加强皇权,可未来这内阁的势力,竟连宰相都难以比拟。
就拿这朱厚照求医之事来说,换做胡惟庸也不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插手。
朱元璋心中暗自思忖,这群内阁官员真的是胆大无边,“有机会得好好问问这些人的祖宗都是谁,看看他们到底是哪来的底气。”
“皇帝,尤其是明朝的皇帝,真得好好培养属于自己的医生队伍,哪怕为了自己后世儿孙考虑。”
朱元璋听后,微微点头,心中也觉得此事颇为重要,便说道:“嗯,这件事咱就麻烦王姑娘了!”
王梦云连忙摆手,脸上微微泛起红晕,眼神中闪过一丝羞涩,轻声说道:“朱叔叔您家老五叫朱橚吧!”
朱元璋心中疑惑,不知她为何突然问起老五,难道有什么特别的缘由?他忍不住又瞪了朱棣一眼,毕竟朱棣珠玉在前,其壮举可谓前无古人,难道老五也......
“要说对后世的贡献,除了您这个‘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洪武皇帝和永乐皇帝,” 王梦云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给了朱棣一个肯定的眼神,
“就属周王朱橚的贡献最大。
朱橚敏而好学,擅长诗词,尤其喜好医学。
永乐四年,朱橚组织人撰写《救荒本草》,详细记载了野生植物 414 种,其中 276 种为其新增。书中对各种植物的产地、名称、形状特征、性味及食用方法,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被后人誉为中国 15 世纪初期具有科学性的植物学着作。
不仅如此,他还取古今医方,详加考订,撰成《普济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采用该书条目甚多。”
朱元璋听后,心中满是惊讶,从未想过他将来竟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他不禁冷哼一声:“哼!什么永乐,比起老五差远了!!!” 一旁的朱棣听到这话,心中小委屈,只有他受伤的世界再次达成。
王梦云继续说道:“朱叔叔您也知道,后来明朝宗室数量庞大又不事生产,您看这不就是一条出路?
藩王从小锦衣玉食,如果对学医感兴趣,这也是条不错的出路不是。
谁说王侯将相才能青史留名,悬壶济世、普济众生同样能流芳百世!!”
她将手中的材料放下,神情认真地说道:“具体的事情还得仔细琢磨,不过现在开始先对太医院进行整顿。
中医方面我不太懂,可以让戴思恭太医拟定一个章程,对于那些滥竽充数的坚决剔除。
由您牵头,成立大明皇家医学院,选取那些想从医的宗室、勋贵和平民子弟。
我可以教授现代医学,太医院真正有能力的太医可以教授中医学。
人选得仔细筛查,不能让那些士大夫安插什么别有用心的人进来。”
王梦云整日听刘浩唠叨明朝士大夫的 “丰功伟绩”,对他们实在没什么好感。
朱元璋听后深以为然,心中已经开始思索合适的人选。
反正老五朱橚肯定要当这医学院的开山大弟子,毕竟历史已经证明过他在医学方面的天赋和能力。
“时间太短,细节方面还得好好斟酌,我先说这么多,可以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见王梦云说完,刘国盛抬起手腕看看时间,说道:“时间也近中午,就在家吃个便饭。”
此时,朱元璋突然想到个问题:“老哥哥,孙家兄弟,咱知道你们不缺钱,但也不好让你们一直花费,咱这边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之前听孙家兄弟说那什么鸡血石在后世肯定很值钱,你们看。。。。”
刘国盛略微思索一会,也觉得这是个问题。
虽然他和孙桂辰不会说什么,但长此以往也不是正理。“嗯,重八兄弟,其实在明朝很多东西放到后世很值钱,就好比说鸡血石,还有田黄、和田玉、翡翠等,虽然黄金才是硬通货,但一个国家的黄金储备非常重要。
如果有机会就弄些宝石什么的拿回来拍卖,反正这些东西有钱人才会买,拿来发展大明也没什么要紧。”
“嗯,那就这么说定了,咱回去后就命人先搜罗一批,总不好咱什么都不付出!” 朱元璋点头说道。
趁众人闲聊,刘浩从网上定了午饭,当然不是金陵饭店那种高档的,就算是普通餐馆的饭菜,对于这几位来自明朝的贵客来说,肯定也会喜欢。
午饭后,朱元璋带着徐达和蓝玉回去,那边还有一个吕家等他审判。
在刘浩的请求下,朱棣也留了下来,说是要商讨屯田之事,其实就是朱棣怕回去挨揍,特意嘱咐刘浩如此说。
一下午并无事发生,刘国盛带着朱标去往医院,孙桂辰也出发处理公司事宜。
刘浩带着朱棣又看了会《亮剑》,天色已然渐暗。
“老四,你晚上住下吗?” 刘浩问道。
朱棣摇摇头:“我还是得回家看看,浩哥,你也快些行动,这适合小麦播种时间可没多少了!要是耽误......”他很怕自己的屁股受罪。
“嗯,明天先去仪鸾司处理熊大的事情,我让大舅把粮种运到别墅这边,后天将毛骧他们请来帮忙,先运到大明!”
“熊大?” 朱棣这才想起那个光头大汉,“这家伙处理掉算了,反正也就是个败类,见他作甚。”
刘浩摇摇头,“不然,这种人用处还是很大的,以后我们会将生意在应天铺开,不能全部仰仗官面力量,暗中的情报也很重要。”
至于刘浩想借熊大这件事在大明组建自己的情报力量的想法,他觉得和朱棣谈也没啥意义,还得让大舅出出主意,最终要和老朱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