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渴!”沙哑的声音伴随着撕裂般的头痛,刘浩悠悠睁开双眼,伸出双手轻柔揉搓太阳穴,伸手就要去开灯。
“唉!!!开关呢?”卧室开关的位置刘浩闭着眼都能摸到,这一惊可不小直接坐起身来。
借着昏暗光线眯眼打量四周,发现自己躺在带着床幔的大床之上,周围家具也都是古色古香。
刘浩使劲摇摇头,实在想不出自己怎么睡在这,只记得昨天在神策卫吃饭,一向不怎么喝酒的他在朱棣的不断劝说下也多少喝点,后来。。。后来就直接断片了。
“这酒以后还是不喝的好”,晃晃依旧生疼的脑袋,穿上鞋子从桌子上拿起早已凉透的茶壶猛灌一口。
冰凉的感觉透体而过,刘浩激灵灵打了个冷颤,人却清醒许多。
打开房门走出去,穿过唯一的通道来到前厅,就见徐达、蓝玉等所有人都在前厅说笑。
见他进来,所有人目光投来,朱棣更是嘿嘿一笑:“嘿嘿,浩哥你这酒量可真的~~~~”
送给朱棣一个大大白眼,刘浩说道:“你们早就醒了?”
“这天都已快放亮,今天陛下还要召见我等,都在等你~”徐达接过话头,看样子几人早就在这,“先吃点东西吧,我让人给你留了!”
刘浩也只喝碗粥,就随着几人朝皇宫赶去。
乾清宫大殿,几人进来时发现,大殿中几人在闲聊,似昨日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一人刘浩认识,正是那日早朝见过的胡惟庸。
另一个中年美男子却从未见过,其身旁还跟着个十多岁的半大?孩子。
“来了!先坐下吧!”看到几人,朱元璋笑着说道:“孙家兄弟和刘浩小子,昨晚在咱大明睡得可还习惯。”
既然要介绍两人,朱元璋说话也不隐瞒。
胡惟庸和中年美男子瞳孔微缩,不敢置信的看着这两个不认识之人,刚刚上位说什么?孙家兄弟?刘浩小子?
而且什么叫在咱大明?难道这两位不是大明人?
尽管他们头发很短,穿着也十分怪异,但看面相应是汉人无疑。
“孙家兄弟,刘浩小子,咱给你介绍一下”,朱元璋见他们落座,给二人介绍这三人,“这是咱的左丞相,子中!这是咱的外甥思本,那小子是咱的外甥孙九江!”
“李文忠!”对胡惟庸,孙桂辰没什么好感,只是李文忠很让他惊讶,站起身来只是对胡惟庸拱拱手走到李文忠面前伸出双手。
“您好您好,我是孙桂辰,很荣幸见到李将军。”
李文忠也站起身来,对朱元璋称呼为兄弟之人也不敢怠慢,只是对他伸来的双手不明所以,孙桂辰也反应过来,学着古人拱手见礼。
“哦?”朱元璋很好奇,这个在后世也小有作为之人对自己外甥如此热情,“孙家兄弟很了解咱外甥?”
孙桂辰笑着说道:“朱大哥,您也知道咱是当兵的出身,那时候很喜欢看名将列传。”
此话一出,原本被晾在一边有些恼的胡惟庸眉头皱起,‘列传?这不是史书中记法?’,对昨日那‘胡惟庸案’隐约间有些猜测。
“说来听听!”朱元璋对这个外甥在后世的记载也很期待。
一番寒暄后,见朱元璋感兴趣,孙桂辰直接做到李文忠身旁,小李景隆被刘浩拉着去到他们那边。
“李将军战绩和名气有些不符!”看到众人眉头皱起,孙桂辰赶紧解释,发现自己被刘浩带的有些偏,“不了解他的人只当这是洪武皇帝的外甥,真的去了解后会发现,霍!这人这么牛逼!”
说话间,孙桂辰竖起大拇指。
“元至正十七年随军援救池州,大破元军。
随后攻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等地,在万年街击败元院判阿鲁灰,又在昌化、于潜等地击败苗军。
至正十九年与胡大海合作,率兵攻克诸全。
至正二十二年,苗帅杨完者以苗、僚数万水陆奄至,李将军以轻兵破其陆军,取所馘首,浮巨筏上。
杨完者复来犯,与邓愈击却之。
杨完者死,其部将乞降,抚之,得三万余人。
张士诚遣将据三溪,李文忠击败之,斩陆元帅,焚其垒。
至正二十五年,张士诚派李伯升率领二十万大军进犯新城,李文忠率领援军以少胜多,大败敌军,斩首数万,俘获将领六百,士兵三千。”
说道这孙桂辰嘴角露出诡异笑容:“曹国威名震四方,将军年少骋沙场。白马银枪敌胆丧,青锋铁马战旗扬。
罗贯中见没见过赵子龙七进七出我不知道,但他一定见过那个带着几千人闯入二十万大军冲杀的少年将军。”
“后来更是转战万里横扫漠北,饮马瀚海、勒石燕然。
很多喜欢李将军之人都誉为大明霍去病!”
朱元璋眼睛一亮,这是他大明的武将、他朱元璋的外甥,后世人如此高的评价他这个开国皇帝与有荣焉,眼角余光瞟见听到此无比兴奋的李景隆脸色有一瞬间发黑,真的是‘虎父犬子’。
“孙先生,这可是史书记载?”这些事虽与事实略有出入,但能如此叙述外加昨天之事,胡惟庸实在忍不住心中的好奇问了出来。
孙桂辰并没回答,递给朱元璋一个询问眼神。
“丞相不用怀疑,孙家兄弟和刘浩小子不是我大明人,却是汉家二郎,他们来自六百多年后!”
一句话,让胡惟庸和李文忠震惊当场。
让他们消化稍许,朱元璋换上严肃语气,“子中、思本,你二人皆咱心腹,此事不许外传!”惩罚什么的他没说,相信这二人知道轻重。
“接下来咱大明会有大动作,需要二人协助,可有难处?”
胡惟庸和李文忠起身拱手:“全凭陛下吩咐。”
“嗯,很好!”朱元璋看向孙桂辰:“孙家兄弟,你说的那个训练之事也尽早开始吧!”
孙桂辰点点头:“这几天我回去准备一下,朱大哥您这边也挑选好人手,前期人数不用多,我的意思是让武勋子弟和军中平民子弟混编,约莫千人左右就可!”
朱元璋觉得这个提议不错,至于哪些人嘛!看了眼李景隆,觉得还是给这小子个机会,如果实在不行再让他滚去干别的。
不光是武勋二代,他的儿子们也都得去,自从知道藩王政策和这世界的广袤,一个大胆想法在朱元璋心中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