仞利天法会现场,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世尊正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相聚一处。
场上还有众多的菩萨摩诃萨,他们法相庄严,周身散发着慈悲的气息;天龙八部威风凛凛,却也在此时收敛了平日的戾气,心怀敬畏;人非人等形态各异,皆怀着崇敬之心纷纷赶来,围绕在世尊的周围,以最虔诚的方式恭敬供养着。整个园子里弥漫着一股庄严肃穆又充满祥和的氛围,仿佛时间都为之静止,唯有那智慧的梵音在空气中轻轻流淌。
地藏菩萨心怀慈悲,面容庄重地对佛陀说道:“世尊啊,在之前的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的讲解中,众生已经初步了解到布施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殊胜之处。然而,如今处于末世时代,众生的心念大多散乱不定,犹如风中的烛火,摇摆易逝;福泽与智慧都极为浅薄,似贫瘠的土地,难以滋生善法的种子。他们对于布施的方法,有的还不太明白其中的深意,犹如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找不到前行的方向;有的即便知晓一些,在实际行动中也难以坚定地去践行,如同无根之萍,随波逐流。恳请世尊能够再次为大家开示讲解,让众生能够真正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坚定他们追求解脱的道心,犹如为漂泊在茫茫大海中的船只指引航向的灯塔,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世尊目光慈悲地看着地藏菩萨以及在场的诸大众,那目光犹如春日暖阳,能驱散众生心头的阴霾;又似深邃的湖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世尊轻声说道:“很好,你们都仔细听着,我现在就为你们详细地解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长者,他家的府邸高大宏伟,雕梁画栋,尽显奢华。家中金银财宝堆积如山,绫罗绸缎数不胜数,可谓是富甲一方。但他的性格却非常吝啬,吝啬到了何种程度呢?他甚至连自己家中的灯火都舍不得多点一盏,生怕多用了一滴油。虽然拥有数不尽的钱财,却连一文钱都舍不得布施给别人。他每天都生活在对财富可能会减少的担忧之中,这种过度的担忧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紧紧地捆绑着他的心灵,使得他的心量变得异常狭小,内心也被无尽的烦恼所纠缠,犹如被蛛丝缠绕的飞蛾,无法挣脱。
有一年,天下大旱,赤地千里,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之中,到处都是饿死的人,饿殍遍野,惨不忍睹。百姓们饿得面黄肌瘦,走路都摇摇晃晃,生活困苦到了极点。他的一位邻居实在饿得受不了了,骨瘦如柴的身体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邻居拖着虚弱的身体,满脸哀求地来到他的面前,苦苦哀求他施舍一些粟米,哪怕只是一点点,以解燃眉之急,那声音微弱而颤抖,充满了绝望与无助。然而,这位长者不仅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反而脸色一沉,严厉地拒绝了邻居的请求,那冰冷的态度仿佛能把周围的空气都冻结。他还恶狠狠地斥责邻居,说这些粮食都是他辛苦积攒下来的,凭什么要白白送给别人,仿佛那些粮食比他的性命还重要。
后来,这位长者去世了。由于他生前吝啬贪婪的恶业,死后便堕入了饿鬼道中。在那里,他遭受着极度的饥渴之苦,身体变得干枯瘦弱,四肢如同枯柴一般,肚子却胀得像鼓一样大,而咽喉却细得如同针孔一般,哪怕是看到美味的食物摆在眼前,他也根本无法下咽。那食物的香气不断地刺激着他的嗅觉,却只能让他更加痛苦,他只能日复一日地承受着这种煎熬,痛苦万分,在无尽的黑暗中徘徊、挣扎,却无法逃脱。这就是吝啬不肯布施所带来的恶果啊,就像种下了一颗有毒的种子,收获的必然是苦涩的果实。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位贫女。她居住在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里,屋子四处漏风,每逢下雨天,屋内便泥泞不堪。她身上穿着的是缝缝补补、破旧不堪的衣服,几乎遮不住身体。家中可以说是一无所有,穷得叮当响,每天只能靠四处乞讨来勉强维持生计。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但她却拥有一颗无比善良的心,这颗心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常常对他人的苦难怀有深深的怜悯之情。
有一天,她在乞讨的路上,看到一位病弱的老者躺在路边。老者面色苍白如纸,气息微弱,嘴唇干裂,显然已经奄奄一息,而且周围没有一个人来照顾他。这位贫女虽然自己也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甚至连下一顿饭都不知道在哪里,但她的善良之心驱使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乞讨来的半碗残羹剩饭,小心翼翼地喂给老者。那半碗残羹剩饭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那一刻,却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不仅如此,她还不辞辛劳地四处寻找草药,山上的荆棘划破了她的手脚,她也毫不在意。找到草药后,她又细心地为老者敷治伤病,并且在一旁悉心照料,用温柔的话语安慰老者,直到老者的病情稍有好转。
后来,这位贫女也因为贫病交加而离开了人世。然而,由于她这一念之间的慈悲之心和真诚的布施行为,感召了善果。在她命终之后,便转生到了天界。天界中宫殿金碧辉煌,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她身着华丽的天衣,佩戴着璀璨的珠宝,得享天福,身相庄严,衣食丰足,快乐自在。周围的天人都对她恭敬有加,她也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将自己的福报回向给众生。这便是布施所带来的善报啊,就像在肥沃的土地上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收获的是无尽的幸福与荣耀。
还有一位商人,他常年在各地奔波经营生意。他的商队浩浩荡荡,驮着各种珍贵的货物,穿梭于繁华的城镇和偏远的乡村之间。经过多年的努力,也积攒了一些积蓄。这个人做事非常机敏灵活,善于把握商机,在商场上也算是小有名气。但对于布施这件事,一开始他是半信半疑的,并没有真正放在心上,觉得那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说法,远不如实实在在的金银财宝来得实在。
有一次,他乘船出海去做买卖。那艘商船高大坚固,船帆鼓鼓,乘风破浪地行驶在广阔的大海上。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途中突然遭遇了狂风巨浪的袭击。一时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海浪像一座座小山一样汹涌而来,商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剧烈摇晃,仿佛一片在狂风中飘摇的树叶,几乎就要倾覆沉没了。船上的众人都惊恐万分,有的吓得脸色苍白,瘫倒在甲板上;有的大声呼喊着救命,声音被狂风淹没。大家都以为这次肯定是在劫难逃了。
在这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这位商人慌乱之中突然想起自己曾经听闻过布施的功德。于是,他急忙在心中发愿,如果这次能够平安脱险,他一定回去之后广行布施,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众生。他的声音虽然因为恐惧而有些颤抖,但却充满了真诚与急切。
令人惊奇的是,就在他发愿完毕后不久,原本汹涌的风浪竟然渐渐平息了下来,乌云散去,阳光重新洒在海面上,商船也得以安全地靠岸。这次惊心动魄的经历让商人深刻地认识到,佛所说的话是真实不虚的。从那以后,他便真心诚意地信奉佛法,开始广泛地布施自己的财物。他在城中设立了粥棚,每天为贫困的百姓施舍粥饭;看到有学子因贫困而无法读书,他便出资修建学堂,资助他们求学;他还经常到寺庙中,恭敬地供养僧伽,聆听高僧大德的开示。
随着他不断地布施,他发现自己的生意变得越来越顺遂,以前那些棘手的问题都迎刃而解,合作伙伴也越来越信任他;家庭也十分和睦幸福,家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子女孝顺懂事。最终,他证得了善果,往生到了净土之中,在那片纯净的佛土上,继续修行,追求更高的智慧和解脱。这就是在危难时刻发愿布施所获得的福报啊,就像在黑暗的夜空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不仅照亮了自己,也温暖了他人。
然而,对于末世的众生来说,如果想要行布施,应该以什么为重呢?首先,要以清净心去布施,不着相,不求回报。这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布施的时候不要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不要执着于布施的形式、数量或者对象。如果在布施的时候,心中怀有贪念,比如期望通过布施来获得名声、利益或者他人的赞扬,那就是着了“名相”;或者心中有嗔恚之意,布施得不甘不愿,觉得自己是在吃亏,那就是被“嗔相”所困。如此一来,即便做了布施,所获得的功德也是非常微小的,因为心被染污了,就像清澈的湖水被混入了泥沙,变得浑浊不清。
其次,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布施,不要因为觉得自己的财物少就不去做。要知道,一滴水虽然微小,但无数滴水汇聚在一起就能成为大海;一粒米虽然渺小,但积累起来也能堆满粮仓。即使是很微小的布施行为,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也同样能够积累功德。这就好比蚂蚁搬家,虽然每次搬运的食物很少,但持之以恒,也能储备足够的过冬食物。布施也是如此,不要轻视任何一次小小的善举,它们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再者,在布施的时候,要对所有的受施对象一视同仁,不论对方是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陌生人;也不论对方是富贵之人,还是贫贱之人,都要以同样的慈悲心去对待,不能产生分别心。如果只是对自己亲近的人或者对自己有好处的人进行布施,而对其他人则态度冷淡、疏于布施,那么这样的功德也是不圆满的。因为在佛法的眼中,众生平等,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都值得我们去关爱和帮助。就像阳光普照大地,不会因为这片土地贫瘠或者肥沃而有所偏袒,都是一样的温暖和明亮。
此外,布施的方法并非只有财物布施这一种。无畏施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当看到众生处于恐惧、危险之中时,能够给予他们安慰和保护,让他们脱离危险,这就是无畏施。就像在战场上,一位勇士不顾自身安危,拯救了无数被困的百姓,让他们免受战乱之苦,这就是无畏施的体现。还有法施,即为众生讲解佛法的要义,帮助他们破除迷惑,开启智慧,这种布施的功德远远超过财物布施。因为佛法能够让人从根本上认识到生命的真谛,摆脱烦恼和痛苦的束缚,走向解脱的道路。如果能够在财施、无畏施、法施的过程中,做到三轮体空,也就是不执着于布施的人、接受布施的人以及所布施的物品这三者的分别之想,那么所获得的功德将是不可思量的,能够迅速地证得菩提道果。这就如同一个人已经超越了对自我、他人和事物的狭隘认知,达到了一种空灵、自在的境界,能够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感受那无尽的智慧和慈悲的流淌。
地藏啊,你应当运用你的神力,加持末世的众生,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布施的益处,从而生起布施的心念,并切实地去践行布施的行为,以此来积累善根,摆脱生死轮回的束缚。就像在干涸的土地上降下甘霖,让那些即将枯萎的善苗重新焕发生机,茁壮成长。”
地藏菩萨听完佛陀的开示,心中充满了欢喜,那欢喜之情犹如春天里绽放的花朵,灿烂而热烈。他立刻双膝跪地,双手合十,恭敬地对佛陀说:“世尊,我一定会遵照您的旨意,用各种各样的方便法门,引导众生,让他们明白布施的道理,并且积极地去实践布施之事。在这末世之中,如果有众生能够相信并接受这些教诲,并且努力奉行,我一定会用我的神力去护佑他们,使他们的道心坚定不移,不会被外界的各种因缘所动摇,一直到他们最终解脱成佛。我会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他们在修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又似一盏长明的灯,照亮他们在黑暗中探索的旅程,让他们永不迷失方向。”
世尊称赞道:“非常好啊,地藏!你的慈悲之心,真是不可思议。你能够肩负起如来的家业,去救度末世的众生,这实在是佛门的大幸啊。现在,这个关于校量布施功德的法门,你应当与其他的大菩萨们一起,广泛地宣传和传播,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听闻并知晓,然后依照教法去努力奉行。就像把一颗珍贵的种子播撒在每一寸土地上,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品尝到佛法的甘甜果实,获得解脱的喜悦和自由。”
法会现场的大众们,听完佛陀与地藏菩萨的这一番问答,心中都生起了极大的信心,那信心如同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纷纷向佛陀的脚下顶礼膜拜,然后满心欢喜地去奉行佛陀的教诲。各位天人等,也用香花、音乐、幢幡、宝盖等供品,虔诚地供养世尊和地藏菩萨,他们一边赞叹如来教法的殊胜无比,那赞叹之声仿佛美妙的乐章,在空气中回荡;一边行礼之后缓缓离去,带着对佛法的敬畏和向往,准备将这殊胜的法门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
从那以后,这个校量布施功德的法门,在末世之中广泛地流传开来,为无数的众生带来了利益,这些利益多得简直无法用数字来计算。无数的众生,因为听闻了佛陀的讲解,明白了布施的道理,从而精进行持布施之事,他们的福泽和智慧不断增长,成功地摆脱了生死的痛苦,往生到了净土之中,最终证得菩提正果,永远享受着涅盘寂静的快乐。他们就像一群从黑暗中走出的行者,沐浴在佛法的光辉下,走向那充满光明和希望的解脱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