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
寸口脉微,通常意味着气血虚弱,或是正气不足;尺脉紧,则可能表示体内有寒邪侵袭,或是阴气偏盛,阳气受阻。而“其人虚损多汗”,显然进一步强调了患者体质的虚弱状态,以及可能存在的自汗现象,这往往是阴阳失衡,特别是阳气不固的表现。
“知阴常在,绝不见阳也”,这句话是在总结前面的脉象与症状,指出在这个病例中,阴盛阳衰的病理状态十分明显。阴邪偏盛,阳气衰弱,以至于在脉象和临床表现上都难以察见阳气的充足与活跃。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病症治疗通常会侧重于调和阴阳,温阳散寒,固表止汗。可能会用到一些如桂枝汤、附子汤等方剂,以增强阳气,驱散寒邪,同时固护体表,减少不必要的汗液流失,从而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
原文: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
这段描述出自中医经典文献,是对寸口脉(即手腕桡动脉处,中医常用的诊脉部位)不同脉象及其对应病症的详细归纳。下面我将逐一解析:
1. 寸口诸微亡阳:当寸口脉象微弱时,往往提示体内阳气不足,甚至有阳气亡失的风险。阳气在中医理论中,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力量,阳气不足则身体机能衰退,畏寒肢冷等症状可能出现。
2. 诸濡亡血:脉象濡软无力,通常表示血虚。血是滋养人体的物质基础,血虚则面色苍白,头晕目眩,乏力易倦等症状随之而来。这里的“亡血”指的是血液的大量丧失或严重耗损。
3. 诸弱发热:脉象弱而伴有发热,可能是正气虚弱,邪气趁机而入,机体在与病邪抗争的过程中出现发热反应。这种发热往往不是高热,而是低热缠绵,不易退去。
4. 诸紧为寒:脉象紧束有力,通常表示体内有寒邪侵袭。寒邪凝滞,气机不畅,可出现疼痛、拘挛等症状。
5. 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当体内寒气过盛,影响到气血运行,可能导致四肢厥冷(即手脚冰凉),甚至出现晕厥、神志不清(郁冒)以及肢体麻木不仁等症状。
6. 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寒气侵袭,脾胃功能受损,胃不能很好地腐熟水谷(消化吸收食物),脾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导致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支持。
7. 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寒气影响到口部肌肉,可能出现说话不利索(口急不能言);同时,全身因寒冷而战栗(战而栗),这是机体在寒冷刺激下的自然反应。
原文:问曰:濡弱何以反适十一头?师曰:五脏六腑相乘,故令十一。
“濡弱”是中医脉象的一种描述,指的是脉象柔软而无力,通常与气血虚弱、阳气不足等病理状态相关。而“十一头”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表述,这里的“头”并非指头颅,而是指寸口脉诊中,脉搏跳动的部位或区域。在中医脉诊中,寸口脉被细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着不同的脏腑或生理病理状态。
“五脏六腑相乘,故令十一。”这句话揭示了中医理论中脏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之间通过经络、气血等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当某个脏腑的功能出现异常时,往往会波及到其他脏腑,这种相互影响被称为“相乘”。
在这个问题中,“五脏六腑相乘”指的是脏腑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这种相互作用在寸口脉上表现为脉搏跳动的不同区域或“头”。由于五脏六腑的相互作用复杂多变,因此寸口脉上脉搏跳动的区域也被细分为多个,即“十一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十一头”并非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中医脉诊中一种相对灵活、动态的表述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结合寸口脉的脉象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原文:问曰:何以知乘腑?何以知乘脏?师曰:诸阳浮数为成腑。诸阴迟涩为乘脏也。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是诊断疾病、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何以知乘腑?何以知乘脏?”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脉象的阴阳属性及其特征来进行分析。
我们需要明确“乘腑”与“乘脏”的概念。在中医理论中,“乘”通常指的是病邪的侵袭或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当病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异常时,会在脉象上有所反映。其中,“乘腑”指的是病邪侵袭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的情况,而“乘脏”则指的是病邪侵袭五脏(心、肝、脾、肺、肾)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来看脉象的阴阳属性及其特征。在中医脉诊中,脉象被分为阴脉和阳脉两大类。阳脉通常表现为浮、数等特征,而阴脉则表现为迟、涩等特征。
对于“诸阳浮数为成腑”的解读,我们可以理解为:当脉象表现为浮而数时,这通常是六腑病邪侵袭或功能异常的反映。浮脉表示病邪在表,数脉表示热邪内盛,因此浮数脉往往与六腑的热病、实证等相关联。
而对于“诸阴迟涩为乘脏”的解读,我们可以理解为:当脉象表现为迟而涩时,这通常是五脏病邪侵袭或功能异常的反映。迟脉表示病邪在里,涩脉表示气血运行不畅,因此迟涩脉往往与五脏的虚证、寒证等相关联。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理论中的脉象与脏腑对应关系并非绝对固定,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同时,脉象的变化也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情绪、饮食等,因此在诊断时需要全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