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草草结束后,一行人回到了会议室。
郭绍华脸上依旧挂着谦逊的笑容,语气诚恳地对陈副厂长说:
“陈副厂长,王主任,今天真是大开眼界,贵厂的节能工作确实搞得有声有色,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他话锋一转,带着请教的口吻继续道:
“为了更深入地学习贵厂的先进经验,我们希望能参观一下贵厂的能源调度中心控制室,了解一下整体的能源管理情况。”
“或者,如果方便的话,能否让我们查阅一下近期的主要设备能源消耗原始台账?我们想具体分析一下数据。”
“再或者,能否安排我们和负责余热回收、炉窑节能这一块的一线工程师,搞个小型的技术交流座谈?我们有些具体的技术问题想请教。”
郭绍华一连提出了三个请求,每一个都点在实处。
陈副厂长脸上的笑容明显有些撑不住了,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慢条斯理地说:
“郭总工啊,你的学习精神值得肯定。不过嘛...”
他放下茶杯,叹了口气。
“能源调度中心涉及到我们厂的核心生产数据,按照规定,这属于技术机密,需要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才能对外开放。”
“至于能源消耗台账嘛...这个原始数据比较庞杂,整理起来需要时间,而且最近生产任务特别紧张,统计部门人手实在抽不开。”
“技术人员那边呢,”他摊了摊手,一脸爱莫能助的表情,“你也知道,搞技术的都是一根筋,现在正好有个重要的技术攻关项目到了关键阶段,所有骨干力量都在一线,实在是不方便打扰他们啊。”
陈副厂长一番话,理由充分,态度诚恳,却把郭绍华的所有请求都堵死了。
郭绍华心中冷笑,脸上却丝毫不见愠色,反而体谅地点点头:“原来如此,是我们考虑不周了。生产任务和技术攻关是大事,不能因为我们参观学习就耽误了贵厂的正事。”
尽管对方招待得无比热情,端茶倒水,笑脸相迎,但郭绍华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笑容背后隐藏的戒备和疏离。
陪同人员,无论是王主任还是那位讲解员,回答问题时都异常谨慎,话术像是提前排练过,滴水不漏,但仔细听,偶尔会发现前后矛盾之处。
而且,郭绍华敏锐地察觉到,整个厂区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氛围。
不像红星厂那种热火朝天、忙碌而真实的生产景象,这里更像是一个被精心打扫过的舞台,工人们的表情也并非宣传中那般“干劲冲天”,反而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麻木和疲惫。
中午,前进厂在招待所安排了午餐。
规格相当高,四菜一汤,有鱼有肉,还有当地的特色点心,比起他们昨晚落脚的小旅馆简直是天壤之别。
然而,饭桌上的气氛却有些尴尬。
陈副厂长和王主任频频举杯,说着场面上的客套话,但对于郭绍华旁敲侧击提出的一些关于生产、技术细节的问题,却总是含糊其辞。
郭绍华尝试聊起一些行业内的趣闻、南北方钢厂的差异,甚至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家常,试图拉近距离,但陪同的几位前进厂干部都守口如瓶,要么打着哈哈岔开话题,要么就用标准化的官方语言应付过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郭绍华放下筷子,端起酒杯,脸上带着一丝请教的诚恳,仿佛真的遇到了难题。
“陈副厂长,王主任,还有这位...技术科的张科长吧?”他目光转向坐在陈副厂长旁边,一直比较沉默的中年技术干部,“说来惭愧,我们红星厂最近在搞一项加热炉的小型节能改造,想在炉壁内增加一层特殊的反射涂层,理论上能减少热辐射损失。”
“但实际试验中总是遇到涂层在高温下容易脱落或者效果衰减的问题,不知道贵厂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成熟的经验可以传授一二?”
他这个问题问得极为巧妙,既具体,又不像余热回收那样敏感,更像是一个同行间纯粹的技术探讨。
果然,坐在陈副厂长旁边的技术科张科长,一听到这个具体的炉衬技术问题,眼神立刻亮了一下,身体下意识地微微前倾,几乎是本能地开口道:“哦!郭总工,您说的这个高温反射涂层,我们前两年也搞过试验,那个关键问题在于基材的预处理和粘合剂的配方,特别是高温下的蠕变…”
张科长显然是技术出身,一谈到专业领域,差点就打开了话匣子。
然而,他的话刚开了个头,就被旁边陈副厂长一声不大不小的咳嗽声打断了。
“咳咳!”
陈副厂长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张科长,但那眼神中的警告意味不言而喻。
张科长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剩下的话顿时卡在了喉咙里。
他脸色微微一变,连忙收回了刚才那点技术人员的兴奋劲,有些慌乱地改口道:“呃…不过…不过我们厂的炉型和你们红星厂可能不太一样,工艺条件也特殊,所以…”
“嗯…所以后来我们没继续深入搞下去,经验也不太成熟,恐怕…恐怕帮不上郭总工什么忙。”
这番话前后矛盾,解释得磕磕绊绊,与他刚才差点脱口而出的专业见解形成了鲜明对比。
郭绍华脸上依旧挂着那副“原来如此,略感遗憾”的表情,心中却已是了然。
他端起酒杯,朝张科长和陈副厂长举了举:“没关系没关系,技术探索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来,陈副厂长,张科长,我敬二位一杯,感谢今天的热情招待和宝贵经验。”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没有再追问那个涂层的问题。
这个小小的插曲,如同一道微小的裂缝,让郭绍华窥见了前进厂那严密包裹下的真实情况。
他们不仅在核心的节能技术上有所隐瞒,甚至连这种相对边缘、不那么敏感的技术交流都如此戒备森严,被牢牢控制着。
这更加印证了他的判断:前进厂的节能成就绝不像他们宣传的那么简单,背后一定有不愿意被外人知晓的东西。
这顿午餐,虽然规格很高,但吃得着实有些消化不良。
表面的热情和客套之下,是暗流涌动的试探与防备。
郭绍华心里清楚,想通过官方渠道、按部就班地了解到前进厂的真实技术水平,恐怕是行不通了。
看来,得想想别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