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医院的路上,大家的心情沉重,天气阴沉得如同人们的心境。
不知这场告别之后能否迎来雨天。
轧钢厂派出车辆接送众人,来到那个曾满是欢声笑语的大杂院。
杨明看到门口迎接的人中,杜军身姿笔挺,面容肃穆,李青在一旁默默地注视这一切。
当杨明接近时,李青示意杜排长转头看向这边。
杨明整理了下情绪,快速向前走去,紧紧握住杜军冰冷的手。“排长!”
听到声音,排长也轻轻颤抖。“你还活着,太好了。”
“你能见到我就好。”
杨明点了点头,跟随着汪厂长走进院子里。
娄晓娥轻声介绍,几人的手再次紧紧握在一起。
这个时刻,所有人都怀着深深的情谊与不舍之情。
尽管天空依旧阴霾重重,但希望之光却已悄然升起。
李晓松几人来到院子里,看到了周书记和孙建国、王振国,还见到了张主任,派出所的陈所长,还有钢厂的老兵们。
李晓松的到来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们点头示意。
随后众人走进屋内,房间里放着一口棺材,案台上摆放着水果,还有一张黑白照片。
照片上的老班长林强穿着军装,戴着帽子,微笑着。
李晓松深鞠一躬,然后走到一旁,站在孙建国身边。
不久后,越来越多的人赶来,不少人穿着旧军装,他们向林强敬了军礼,然后静静地站着,仿佛在为老兵送行。
“孙叔,林班长去哪?”
李晓松问道。
“烈士陵园。”
孙叔回答。
李晓松点点头,那是他最好的归宿。
中午时分,张主任主持葬礼。
先是宋排长讲述了林强的生平和功绩,回忆起他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在场不少人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孙晓红泣不成声,泪水滴落在地上。
李晓松也不由得眼睛湿润,鼻头发酸。
之后,周书记代表钢厂缅怀了林强,并引述了伟人关于生命的名言,称赞林强的一生是光荣且伟大的。
他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在情感涌动的时刻,周书记眼中也泛起了泪光。
葬礼上的情绪沉痛又激动,“打倒** 派,保卫**成果”
的口号响彻整个灵堂。
午间,灵车驶出村子,李晓松和其他老兵抬着棺木一路护送到烈士陵园。
当棺材被掩埋的那一刻,李晓松的心情变得格外沉重。
守在旁边的士兵鸣枪致敬,清脆的枪声响彻四周,交织在一起。
李晓松目送着战友下葬,内心久久难以平静。
傍晚,告别仪式结束。
宋排长交给李晓松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记录了一些牺牲战士的墓址坐标,嘱咐李晓松将来有机会要接回这些烈士。“这是我们的遗愿,放心交给你了。”
李晓松紧紧握住纸条,答应一定会完成他们的嘱托。
离开陵园的路上,李晓松与宋排长道别后心情仍无法平复,他抬头望天,乌云密布,仿佛也在为英烈默哀。
下午,告别众人后,李晓松和孙建辉回到钢厂。
此时,工人们正忙着领工资,对他的归来并不特别关注。
回到办公室里,李晓松和杨厂长交谈,了解工作进度。
虽然杨厂长没多说什么,但能感觉到李晓松最近心事重重。
杨厂长随后安排合作事宜,双方顺利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商定了具体的生产计划。
确认完毕后,李晓松与汪总告别,送上两只全聚德烤鸭。
临行前的道别充满了不舍,杨厂长也承诺下次再来时定要好好招待。
回乡路上,李晓松心想这次离开工厂不会太久,主要是回去看看农场的情况。
顺便带上组装好的拖拉机和一些必要装备,方便今后使用。
在车间巡视期间,李晓松与工友们交流了一番,并检查了新组装的一批农机具。
他对产品质量表示肯定,鼓励工人们再接再厉。
告别之时,大伙纷纷为他送行,拖拉机哒哒作响,驶离厂房。
这一天,不仅是对一位英雄最后的悼念,更是见证了工友们之间的深厚感情与未来的期望。
李晓松深知自己的使命远未结束,前方等待着新的挑战与奋斗。
李小川缓缓地走着,摸索着车子的性能。
途径门口时,向保安科的钱科长打了个招呼,钱科长早有耳闻,因此并未阻拦。
离开大门后,他才加快速度,但并不急于回家,而是转弯朝苏家方向驶去。
拖拉机一上街就引来一阵欢呼,尤其在下班高峰期,许多人都走在路上,放学的孩子见了立刻追在后面跑,李小川也不敢开快,就怕引发交通事故。
车哒哒到达苏家时,背后已经跟着一群孩子。
在大门口处,苏明正在跟院子的小朋友玩玻璃球,这正是李小川送给他的,当初在兑换栏里发现这玩意儿后,童心泛滥便换了上百颗。
后来打听才知道,现代玻璃厂都不再大量生产这种玩具,确实,物料匮乏的年代怎么做得出来?
李小川随意拿出十多个,扔给了苏明和他的妹妹苏佳丽。
得不得说,这类物品即使是在七十年代也极具吸引力,成为孩童们的最爱。
李小川教苏明挖坑、划圈、单手投掷等一系列超前玩法,立刻让小伙子在周围小伙伴里成为焦点。
因此,睡觉前还得反复数着玻璃球,并把它们放在枕头下方才能入睡。
苏佳丽更是把这些珠子放进盒子里,与女伴聚会时常展示一番作为炫耀资本。
小伙伴羡慕不已,请父母买却因无法单独加工而无功而返。
这样一来,周边都知道俩人有一个能弄到玻璃球的姐夫。
正在玩游戏的时候,小家伙用指甲发力将玻璃弹得准确又有效。
砰一声之后,围观的大人们也笑了起来。
随着机器声响接近,李小川抵达家门口。
孩子们看到后齐声叫唤。
李小川停车下来和院子里邻居寒暄几句。
苏母忙活家务听到消息赶了出来,“晓阳你怎么来了?”
“妈,我一会儿要去村里,不在这儿吃饭了。”
李小川边回答边取出一个信封装进桌子上。“拿去家里花销。”
最后告别苏母走向院子外面。
离开时候大家围观看这辆车都夸赞苏家闺女找了个可靠人。
接下来便是回程接小薇的路线。
易建国跟老孙约好来看望病人主要是想观察秦淮茹状态。
路上交谈不断,“柱子啊,大爷有事情要说。”
柱子应答“啥事您直说,我听着呢。”
老孙神情凝重道:“柱子你看到现在情况,那几个真是让人失望得很。”
易建国摇头叹息继续煽风点火:“全怪杨小涛太能闹腾破坏规矩。”
再提过往细节激起柱子怒火:“可不是吗?这些年他们暗流涌动就等这个机会。”
紧接着聊及各种现实困扰,最后谈到给秦淮茹寻找出路话题并提出几条建议例如与某男重组家庭照顾全家。
希望引起柱子嫉妒情绪最终吐露真心想法。
咚
柱子握拳狠狠砸响掌间确认内心决定毫无退缩。“大爷。”
正慢步前行似缓实急步伐老孙立即转身面向柱子。“柱子,你是何意?”
感知对方兴趣渐浓随即追问是否秦姐愿再嫁可能结果如何铺垫。
当讨论触及关键环节时故作停顿吊胃口引发更大关注反应。“哦?难道你想...”
结束对话通过暗示引导目标人物主动表达倾向进而明确立场表明决心追求心仪对象不再掩饰矛盾心理选择勇敢追求真爱之路直至坦诚相对。“哈哈,我就是随口问问。”
阿强笑了笑。
“是啊,问问吧。”
阿强大咧咧地附和着,可他心里的担忧却消去了不少。
两人带着不同的心思走进医院,站在病房外,通过窗户看到了秦大姐守在床前照顾小明。
看到小明泪眼汪汪的模样,两人心中五味杂陈。
阿成没进去,阿强也没跟进去。
他们默默地站在窗户外,注视着秦大姐丰满的背影和不断擦着眼泪的手。
虽然彼此都没有说话,但他们的心思各异。
“这女人还真是不容易。”
过了一会儿,两人推门走进病房。
秦大姐闻声回头,见到是他们,连忙抹了下脸露出微笑。
“阿强、阿大伯,你们来了。”
她说道,随即示意他们坐下。
阿强和阿成与秦大姐寒暄了几句,发现小明依旧低着头玩着手指头。
他失去了一只眼睛,视线有些模糊,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不理睬周围的呼喊。
阿强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阿成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秦大姐,“这是你应得的工资,我帮你带回来了。”
里面装着工票和粮票还有一些钱。
经过出勤扣除后,只剩下八块钱五毛,但这些都是她辛苦挣来的。
随后,阿成又拿出另一笔钱给秦大姐,“这是我再给你六十块,帮小明缴医药费吧。”
秦大姐收下了这些钱,双方都知道这不是无偿的帮助,而是未来会用另一种方式偿还。
阿强看着小明的状况没有太多反应。
想到他之前被教导得很不好,现在更是失去了视力的一部分,希望能够借这次经历教会他一些教训。
接着他们询问小明出院的情况。
秦大姐提到再观察几天,若没问题就可以回家休息,只是对未来的日子感到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