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20日,杭城的天空澄澈如洗,钱塘江畔的气象塔显示屏上,\"9879亿\"的红色数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省统计局的新闻发布会现场,闪光灯此起彼伏,当局长正式宣布杭城经济总量突破9879亿,跃升为二线发达城市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一刻,沈浩然坐在贵宾席上,望着大屏幕上跳动的经济数据,耳边仿佛又响起十年前星宁集团第一栋写字楼破土动工的轰鸣。
\"沈总,这个数字有您一半的功劳!\"邻座的杭城市长激动地握住他的手。沈浩然谦逊地笑了笑,目光扫过台下密密麻麻的企业家代表——其中半数都与星宁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科技园区的入驻企业到地产项目的合作伙伴,星宁早已成为杭城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
当天下午,市委大院里同样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沈雅琴身着藏青色西装,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市委书记办公室。办公桌上,鲜红的任命文件与杭城的城市规划图并排摆放,窗外,星宁集团开发的智慧楼宇群正沐浴在春日暖阳中。
\"雅琴书记,接下来杭城的发展,还得仰仗您和星宁集团的通力合作。\"常务副市长将最新的经济报告递过来,\"特别是数字经济、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星宁在这些领域的布局,恰好能与政府规划形成合力。\"
沈雅琴翻开报告,目光停留在\"未来五年打造国际创新中心\"的规划上。她想起昨夜堂弟沈浩然在电话里说的话:\"堂姐,杭城的下一个十年,需要政企联手画出新蓝图。\"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文件边缘,她心中已有了决断:\"通知发改委,明天召开专项会议,重点讨论如何依托星宁科技园区,建设'数字杭城'生态链。\"
消息很快传遍杭城商界。当晚,沈浩然在云栖别院设宴,邀请杭城二十余家龙头企业掌舵人。庭院里的樱花树落英缤纷,众人围坐在智能茶台前,看着沈逸展示星宁最新研发的城市大脑系统——通过整合交通、能源、医疗等数据,AI能实时优化城市运行效率。
\"沈总,这个系统要是能在全市推广,交通拥堵至少能减少40%!\"某物流公司老板惊叹道。沈浩然点点头:\"但这需要政府开放数据接口,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他望向坐在主位的沈雅琴,\"雅琴书记,星宁愿意免费提供技术平台,与政府共建智慧城市。\"
沈雅琴放下茶杯,目光扫过众人:\"我正有此意。杭城要成为真正的发达城市,不能只看经济数字,更要让市民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她拿出一份文件,\"这是市委刚拟定的'数字杭城三年行动计划',欢迎各位企业认领项目。\"
席间气氛热烈起来,企业家们纷纷讨论着合作方向。沈浩然注意到角落里一位年轻创业者欲言又止,主动上前询问。对方是做智慧养老系统的初创公司,苦于缺乏应用场景。\"这样,\"沈浩然当场拨通电话,\"星宁在城西的养老社区下周验收,你们的系统可以直接接入。\"
夜色渐深,沈雅琴留了下来。兄妹二人漫步在庭院的竹林小径,月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浩然,你知道吗?\"沈雅琴停下脚步,\"市委会议室的电子屏,用的是星宁技术的产品;政务大厅的智能机器人,是你们园区企业研发的。\"她看向远处星宁集团灯火通明的大楼,\"杭城能有今天,你功不可没。\"
沈浩然摇摇头:\"是时代造就了机会。\"他想起重生后的点点滴滴,\"不过,接下来的路更难走。国际竞争加剧,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他握紧拳头,\"星宁和杭城,都得加快脚步。\"
沈雅琴笑了,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市委关于设立'杭城创新发展基金'的草案,我希望星宁能牵头运作。\"她的眼神坚定,\"用市场的力量,推动更多前沿技术落地。\"
风过竹林,沙沙作响。兄妹俩站在小径尽头,望着杭城璀璨的夜景。这一刻,商界巨擘与政界精英的目标达成了奇妙的统一——在9879亿的新起点上,他们要共同书写杭城更辉煌的篇章,让这座城市不仅是经济发达的标杆,更成为科技创新与城市治理融合的典范。而星宁集团与沈氏兄妹,也将在这场时代浪潮中,继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向着更高的巅峰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