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5日傍晚六点,夕阳的余晖为星杭科技大学的量子教学楼镀上一层金色。下课铃声响起,智能课桌自动将课堂笔记同步到学生的量子平板中。沈雅思合上书本,转头对身旁的林悦和苏诗雨笑道:“今天教授讲的量子生物材料太烧脑了,回宿舍得好好消化一下。”
三人并肩走在校园的悬浮步道上,脚下的透明玻璃能实时显示校园地图和课程提醒。远处的人工湖波光粼粼,湖畔的智能樱花树在AI的调控下四季开花,此刻正飘落着粉色花瓣。“听说学校新开放了虚拟现实实验室,周末我们去体验下?”苏诗雨晃了晃手中的学生卡,卡片上的芯片能解锁校园内所有科研设施。
走进学生公寓区,智能门禁系统自动识别身份,机械臂管家上前接过她们的书包:“欢迎回家,室内温度已调节至22c,空气净化系统已开启。”推开宿舍大门,100平米的空间豁然开朗——三室两厅的格局宽敞明亮,书房的量子电脑已自动下载好最新的学术论文,厨房的智能冰箱根据每个人的饮食偏好储备着有机食材。
“我先去做饭!”林悦系上围裙,打开智能烹饪系统。屏幕上立刻弹出根据她今日运动量和营养摄入推荐的菜谱:“香煎有机三文鱼配藜麦沙拉,需要帮忙吗?”机械臂自动递来厨具,精准称量调料。沈雅思和苏诗雨则窝在客厅的智能沙发上,全息投影幕布降下,开始复盘课堂内容。
“对了!”苏诗雨突然坐直身子,“今天公示的科研项目奖金名单,我们参与的‘量子抗癌纳米材料’项目拿到特等奖了!”她调出手机上的通知,30万奖金的数字在屏幕上闪烁。林悦激动地关掉燃气灶,跑过来抱住两人:“这意味着我们的研究成果得到认可了!”
在星杭科技大学,科研创新早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校设立的“星辰创新基金”鼓励学生自由组队,只要项目具有前瞻性,就能获得实验室、设备和资金支持。沈雅思三人的团队耗时半年,利用星宁集团研发的量子级精密仪器,成功研发出能靶向癌细胞的纳米材料。“还记得第一次实验失败时,设备直接报错‘数据过于超前’。”沈雅思笑着摇头,“现在看来,我们真的做到了。”
与此同时,其他学生宿舍也传来阵阵欢呼。在人工智能专业的楼层,一群男生正围着全息投影庆祝:“我们的AI情感陪护系统被星宁医疗采纳了!每人能分到25万奖金!”隔壁宿舍的女生们则在智能白板上绘制着建筑设计图——她们设计的“垂直森林城市”方案,获得了国际绿色建筑大赛金奖。
校园的公告栏前,电子屏实时滚动着学生们的获奖信息:“计算机学院李然团队研发的‘量子加密通信协议’被纳入国家级标准,奖金50万”“生命科学学院张薇发现新型基因编辑酶,奖金40万”……这些数字不仅是奖励,更是对年轻学子创新能力的认可。
夜色渐深,沈雅思站在宿舍的大阳台上,望着远处星宁集团大厦的霓虹灯火。手机震动,收到父亲沈浩然的消息:“看到你们的成果了,很棒!不过别熬夜,实验室的设备明天还在。”她笑着回复了一个调皮的表情,转头对正在厨房摆盘的林悦和苏诗雨说:“开饭啦!庆祝我们的‘第一桶金’!”
餐桌上,智能餐具自动加热食物,三人碰杯时,杯中的果汁泛起绚丽的量子光影。窗外,校园的智能照明系统将夜空装点成银河的模样,仿佛在为这些追逐梦想的年轻人点亮前路。在星杭科技大学,每一个灵感都有破土而出的机会,每一份努力都能绽放成璀璨的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