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间略显局促的宿舍里,林晓仿佛置身于风暴的中心,被这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搅得心烦意乱。
宿舍的门半掩着,像是一道脆弱的屏障,根本无法阻挡外界那些异样目光和低声议论的入侵。
“你说陆学长咋就盯上林晓了呢?”路过的同学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疑惑和好奇。
“谁知道呢,说不定林晓走大运了呗。”另一个声音带着一丝不屑,轻轻的话语却像针一样,精准地扎在林晓心里。
这些议论声顺着门缝,如鬼魅般飘了进来,让林晓原本就不平静的心更加烦躁。
他坐在自己的书桌前,面前摊开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昨天与陆泽交流后梳理的思路。
那些字迹,曾经承载着他的希望和憧憬,可此刻,在这喧嚣的舆论声中,仿佛都模糊起来,变得杂乱无章,就像他此刻混乱的思绪。
同宿舍的室友们,态度也变得十分微妙。
平时关系还不错的小张,脸上挂着勉强的笑容,走过来拍了拍林晓的肩膀,嘴里说着恭喜恭喜,可那笑容里却透着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像是嫉妒,又像是不解。
而小李则干脆沉默不语,从林晓身边走过时,眼神刻意避开,自顾自地收拾着东西,仿佛林晓身上带着某种会传染的病菌,要刻意与他保持着距离。
林晓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狂跳的心镇定下来。
他知道,此刻陷入对舆论的纠结毫无意义,关键还是要搞清楚陆泽那句话背后的深意,以及该如何应对。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昨天那场学术交流活动。
那天,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灯光照亮了整个大厅。
陆泽作为赞助嘉宾,在台上发言时气场十足,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举手投足间尽显成熟与自信。
台下的听众们都被他的风采所吸引,林晓也不例外。
而当自己鼓起勇气走上台,开始阐述研究方向时,林晓能感觉到台下众多目光的注视,其中,陆泽投来的目光格外引人注目。
那目光里,带着浓厚的兴趣,不像是装出来的,让林晓心里不禁泛起一丝激动。
“我对你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不知是否有机会能和你深入探讨一下。”
陆泽的这句话,如同洪钟大吕,在林晓脑海中不断回响。
深入探讨,到底该从何入手呢?林晓心里明白,陆泽在学术圈背后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人脉,他的关注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如果能借助这次机会,与陆泽达成某种合作,那对自己的研究无疑是巨大的推动,或许能让自己的研究成果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但要是处理不好,陷入舆论的泥沼,让研究停滞不前,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经过一番思索,林晓决定主动出击。他打开那台略显陈旧的电脑,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开始仔细查阅陆泽过往参与的学术项目、发表的论文。
电脑屏幕上的光线映照着他专注的脸庞,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执着。
随着查阅的深入,他发现陆泽曾经资助过的几个项目,在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上,与自己目前的研究有着潜在的关联。
比如,陆泽资助的一个关于前沿材料应用的项目,其中涉及到的材料微观结构分析技术,似乎可以借鉴到自己的研究中,用来优化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这个发现让林晓眼前一亮,他像是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曙光。
林晓一边兴奋地整理着这些资料,一边在心里构思着与陆泽沟通的方案。
他想着,先写一封邮件给陆泽,详细阐述自己对两人研究方向关联的理解,以及基于此提出的初步探讨计划。
邮件内容既要体现自己研究的深度和潜力,又不能显得过于急切和冒进,要把握好那个恰到好处的分寸。
就在林晓全神贯注地撰写邮件时,宿舍门“砰”的一声被猛地推开,几个平日里关系还不错的同学闯了进来。
他们的脸上带着兴奋和好奇,仿佛发现了什么天大的秘密。
“林晓,你可真火了啊,现在学校论坛上全是关于你的帖子,你快看看!”
其中一个同学迫不及待地说着,把手机递到林晓面前。
林晓无奈地放下手中的笔,接过手机。只见论坛上,各种关于他和陆泽的猜测和议论铺天盖地。
有的帖子说他是靠运气才引起陆泽注意,言辞中满是嘲讽;
有的则质疑他的研究能力,认为他根本不配得到陆泽的青睐,字里行间充满了不屑。
更有甚者,还扒出了他之前一些不太成熟的研究尝试,断章取义地加以嘲讽,那些尖锐的话语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林晓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