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这是从哪里买来的桌子?”
哥俩儿正哼哧哼哧的搬着桌子就有村里人上门了。
黄明抬头一看,“木头,你好快啊!”
“嘿嘿,这不是家里存了些东西,想着早些送过来嘛!你还没回答我从哪里买的桌子?”
黄悦看向黄悦,他总不能说,自己小妹变出来的吧!
“我从郡城带回来的!”
黄悦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
忽然间她不想立很好说话的人设,她身上有太多特殊的地方。
立高冷人设可以解决好多麻烦。
“啊?哦,哦!”
“我可不可以看看?”
“随意!”
黄悦进屋去端起自己的碗在厨房里吃了起来。
吃挂面确实好消化,但她不想吃一碗面糊啊!
周木头围着圆桌子上的转盘不停的说,“妙啊妙”,这桌子要是用在酒楼饭店那岂不是很方便。
果然是木匠的儿子,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
黄大山和黄明看周木头对着个桌子脉脉含情,如痴如醉,懒得理他,端起自己的大海碗先吃了起来。
他自己慢慢看吧!
黄大山跑到黄悦的身边,小声问道,“他这样看,没事儿吧?”
毕竟是妹妹换出来的东西,被别人偷学走了如何是好。
“没事儿大哥,要是能钻研透这个是他的本事。”
其实桌面圆盘没什么技术含量,主要是中间的轴承能丝滑的让上面的圆盘转起来就可以,又不要求全自动。
吃好饭,陆陆续续的就有村民过来交换农产品,有抓着一只鸡过来试探的,有带着一篮子菜过来的,这些都是第一次来黄悦家交换的。
还有换过好多次的老客户。
黄悦把这些差事交给了他们兄弟两个处理。
“真的能换到大米?”说话的人甚至凑近碎大米使劲儿的闻了闻。
“那不都在你自己篮子里呢!”
“我就是问问,我那菜拿到镇子上去也就卖个三四文钱,这居然换了一斤碎大米,这要熬粥,能出香香的米油呢!哎呦,给我小孙孙吃,吃了好长高,听说菌子也能拿来换,我家里还有二斤干货,我回去拿来换米。”
“你这么一说,我也有,走走走,咱们赶紧回家拿去,要不然还得等下一次换了,下一次有没有,不好说。”
这些人们匆匆来一次,又匆匆回去找东西换米了。
要不是这黄二牛家换,他们一辈子也吃不上这精米,哪里舍得呦!
都是家里老人生病快不行了,或者刚出生的婴孩,买上二斤养命。
其实小米粥才是最养人的。
普通老百姓即便家里种的就是粟,煮饭的时候也是煮的稀汤氹水,哪里会煮出米油,只是混个水饱罢了。
看来以后还得嘱咐他们,自己在家就收新鲜蔬菜,自己不在家还不能收,又不行菌子晒干也可以食用,要是自己不在家,顶多收一些方便储存的蔬菜,白菜萝卜之类的。
一点一点完善收购事宜吧!
自己也弄的乱乱的。
其实黄悦可以不用麻烦的用商城里的东西置换村民的农产品,直接把自己的东西拿到镇上卖掉,然后去粮店把粮食买了,去农贸市场买商城需要的东西。
可是,自己吃肉,一个村的连汤都喝不上,黄悦又感觉不妥。
先让大家安全度过这个冬天再说。
一个早上来来往往好多人,没有一个人是拿着自家的粮食来兑换大米的。
明明换了大米很合算,却没有人拿着命根子来换,粮食就是穷苦百姓的命根子。
换成米了,只能吃不能种了,就变成没有生命的东西了。
他们又哪里金贵到可以天天吃精米的程度,虽然是碎精米。
黄悦没想到第一个来用粮食换米的居然是村里的小窝囊。
他递上自己手里的四斤八两蜀黍,也就是高粱。
黄悦此时插嘴道,“大哥,给窝囊叔十斤碎大米。”
她就想奖励第一个拿粮食来换的人。
小窝囊也没想到,这次又从黄悦身上占到便宜,上次是半个猪头,这次又多一斤米。
“谢谢,我媳妇怀孕了!”
“那恭喜了,你等一下!”
黄悦走进屋内,拿出要给她三婶的那一份红糖递给了小窝囊。
“贺礼!送给婶子喝!”
黄悦知道系统想收的肯定是好东西,古代环境没有污染,甘蔗更是没有打过农药,而且甘蔗里有人体需要的碳水,维生素b族,矿物质,氨基酸等对身体好的物质,送给孕妇,黄悦当然要送好的。
给三婶子的,她去镇上买了再送,或者根本不需要她送,她三叔赚钱了,肯定给三婶买。
对于三叔三婶,她就是这么自信。
黄悦给小窝囊送红糖,以贺礼的名义送的,其实不是。
黄悦是想奖励他,奖励他第一个拿粮食来换大米。
她高兴,就是这么任性!
一个上午忙忙碌碌的好像都没怎么停,七七八八的各种农产品收了半个院子。
厨房里的碎大米早就换完了,反复强调了今天反向欠账的话不会再奖励猪板油,人们的热情居然不减。
黄家三兄妹却是有些吃不消了,一上午脑袋都嗡嗡的,东家的蔬菜,西家的坚果,南家的菌菇,北家的家禽。
一上午下来又欠了八千多斤碎大米。
其实换粮食最不合算的,一斤新粮系统商城收是十二块,她在系统商城买二斤碎大米两块钱,一斤新粮她赚十块钱,除了富裕人家,一般穷苦人家都没有陈粮,要不然她赚的更少。
可是遇到合适的菌类 ,比方说新鲜榛蘑,系统商城收购价钱最便宜的时候,也要三十几块钱一斤,两斤鲜榛蘑换一斤碎大米,黄悦觉得自己碎大米可以忽略不计,两块钱的碎大米,她可以赚一百多。
可是菌类,坚果等尤其是野生的,不常有有时限性,粮食则没有时限性,不想饿死都会在家里留足够的口粮应对青黄不接。
靠山村民真的可以多给一些,去别的村子收粮赚差价。
临近中午了,周木头还在研究圆盘桌子,转了一遍又一遍,要不是给他留了一袋五十斤的碎大米,他这来一上午什么都没有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