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价几何,曹掌柜昨日就已经想的清清楚楚,此时看着黄悦却有些说不出口,想到白花花的银子,还是张口道,“九成!”
黄悦笑了,现在市面上的甘蔗红糖统一售价一钱银子一斤,加些东西,什么枸杞、阿胶、红枣,能卖的更贵一些。
进价几何,黄悦也能猜个七七八八。
“曹掌柜心不诚呀!七成!”
噗~!一口茶从曹掌柜嘴里喷了出来。
这小丫头是怎么说出自己心不诚的啊!
她这也忒黑了!
虽说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这一张嘴就踩到自己的底线上也是没谁了。
“小友,这可使不得啊!”
“嗯,掌柜的重新说这价开几何啊?”
曹掌柜懦懦的说了个“八成”。
“成交!”
曹掌柜都惊呆了,刚才还咄咄逼人,此时又如此爽快,曹掌柜感觉自己把价报低了。
其实黄悦的心理价位就是“八成”,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可以成交。
虽说在商言商,大家都有的赚,生意才长久,她已经两头赚了。
为了安慰曹掌柜那七上八下的小心脏,黄悦又甩出了一句话,“曹掌柜,您能弄来多少,我要多少!”
“此话当真!”曹掌柜一把年纪,腰背挺得笔直,一把年纪正是闯的时候。
“君子一言!”
要是实在没钱收,她就是女子!
等以后知道那炒到几两甚至几十上百两的银子一斤的白糖出自黄悦之手,他激动地捶胸顿足,那个糖里面有他一份功劳。
呵呵,想太多,都是系统商城直接出品的。
黄悦拿出一百两银子做定金,收了收据,约定,以后货到付款。
让曹掌柜把红糖直接送到靠山村去。
月明星稀,黄悦归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开门的是她娘。
“小月,怎么回来这么晚?吃饭了没有?”
“娘,我从砖窑回来,又去了一趟甜蜜坊,定了一些红糖。”
“跟郡城的那些生意有关?”
“嗯,能赚不少差价呢!”
“唉,你这丫头,别太拼了!”
生命在于运动,黄悦只能转移话题,“喝了一肚子茶,娘,我好饿啊!”
“给你留了包子在锅里煨着呢!”
糟糕,她留了好多家伙什和调料,就是忘了在厨房留食材了。
还好,她娘现在都会出去买现成的了,至少不会让一大家子饿着了。
“别人呢?”
“其他人都吃过睡了,跑腾了一天,都累了!”
黄悦抱住她娘,在她娘的肩头闷闷的说,“还是娘最好!”
“都好!”
樊翠英抚着黄悦的后背,就像妈妈抚摸着小朋友一样。
黄悦在她娘身上腻歪了一会儿,就去厨房吃东西。
她娘把马车赶到后院,给小红添了些水和草料。
这草料也是樊翠英专门为马儿买的。
收拾好之后,就去厨房陪黄悦。
“娘,这个包子没有系统商城的好吃!”
“嗯,是没有你拿出来的好吃,也很香就是了!”
“嗯,猪肉好吃。”
比饲料猪肉好吃太多,古代的食物,全靠食材好撑着,当然御厨做的菜除外。
中午做的炸酱,她娘居然还给她留了一碗。
黄悦一边吃饭,一边和她娘聊天。
“娘,家里的马车不够,再买一辆吧?”
“还要买吗?咱们村人还没有马车呢!”
“不用管别人,我们有这条件,有需求就达成,咱们村谁家在镇上买房子了!”
樊翠英说,“那倒没有,张家村倒是有在镇上买房子的。”
“那不就得了!娘,你那边银子还够不够?”
樊翠英摆了下手,“好几百两银子,你以为你娘是化钱炉啊!”
黄悦心虚的不说话,她娘不是,她是。
“哦,对了,不用买马,我这边有闲置的马!”
“不行不行,大黑太瘦弱了,它可拉不起马车!”
黄悦急忙解释道,“不是大黑,是另外一匹马。”
黄悦把系统奖励的随形空间,还有从土匪窝收马的事都给她娘说了。
樊翠英无奈的点了点黄悦的额头,“你啊,主意越来越大,那马身上可有标记?”
“这个还真没注意看!”
“唉,我要是你,我就把这些马全卖了,然后再从系统商城里买马用!”
她一个不以马为交通工具的现代灵魂,哪里会想那么多。
“娘说的是!”
黄悦急忙认错,她这人就这样好,自己错了绝不去犟,赶紧找补,好进步。
“那给大哥的踏雪,还有给二哥的灰灰怎么办?”
“才得到一天,你换个一样颜色的,根本看不出来,再说了,就算看出来又怎样,还能把你怎么着!”
黄悦给她娘比了个大拇指,“老娘威武!”
黄悦翻看随形空间里的五匹马,再见了,无缘的大马,十万元到账,又在系统商城买了白色和灰色的大马。
她想把面板直接给她娘看一下她要选什么颜色马。后来想起来这面板只有自己能看,唉,以为是手机呢,用习惯了。
“为了好区分,我要栗色的吧!”
黄悦选的都是国产改良马,价格适中,两万五一匹。
把栗色大马交给她娘,剩下的两匹还放随形空间里。
聊完大马,黄悦再一次提起送黄小山上学的事,“娘,小山肯定是要上学的,你们考虑好要送小山去哪里上学了吗?”
“我们问过小山,他不想在镇上上学,他想每天都能回靠山村。”
即便靠山村里的回忆并不那么美好,小孩子还是想去更熟悉的地方生活,他们也是。
当家的把腰治好以后他们也是要回去的。
在镇上住着,像没有根,没有熟悉的人,熟悉的水,熟悉的地。
“那就去张家私塾!离咱们那也近,马车接送用不了一炷香的时间。”
“嗯,也行!”
黄悦想了想,接着说,“等娘买了马车,还可以把他接到镇上,差不多的时间。”
母女俩聊东聊西,时间过得飞快,黄悦看她娘一个哈欠接着一个哈欠的打,就劝她娘早些去睡,刚好她也要休息了。
从系统商城里买了六套洗脸盆和洗脚桶放到厨房里,黄悦买了刻字版的,等明天早上他们再拿回自己的房间。
买了六个脸盆架子。
还买了六套牙膏牙刷刷牙杯,当然都是刻字版,有名的。
凡是涉及使用的东西,黄悦一般都选不锈钢,价格便宜还耐用,最主要的是被人发现,只能说自己豪,不会像遇到塑料盆子等惊诧。
因为塑料制品根本没见过。
有钱就是好啊,现在她买东西都不看价格。
有了系统商城跟有了蓝胖子的口袋一样,要啥有啥!
金金:宿主好像忘了投喂它~
第二日,黄家镇子上宅子里的人早早的就都醒了。
“哇~,姐姐,这是属于我自己的吗?”
黄悦揉一揉睡眼惺忪的眼,“你看是写着你的名字吗?”
黄小山在不锈钢盆子上找了起来,终于在侧面找到一个磨砂的“小山”。
其实不锈钢盆对光的话很容易找到上面的刻字,只是现在时辰还早,天光不太亮。
说起天光不太亮,黄悦从系统商城里买了两包红色的蜡烛递给她娘,在古代白色的蜡烛总能想到丧事,还是用红色的吧。
又买了一包火柴递给她娘。
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
厨房里,黄悦放下一袋五十斤的大米,一袋五十斤的面粉,鸡蛋三盘,胡萝卜十斤,白萝卜二十斤,大白菜一百斤,红薯五十斤,大葱一捆十斤,干木耳,干香菇,干蘑菇,枸杞、红枣、海带.....
能想到的又适合又能放的,黄悦把厨房里的装满了,这个温度也不怕坏。
最后黄悦买了半扇猪让她娘腌咸肉。
“娘,您今天把这肉煮了腌了吧!到时候我没来,你和爹不用出去买也有肉吃。”
“好。”
黄明看着那半扇猪肉直流口水,他今天不想回村,他想留下来吃肉。
“行吧,小明留在这里,我和大哥回去。”
“算了,我回去还能干些活呢!”
黄明收回黏在猪肉上的目光。
“瞧你馋样!回去咱们也煮一锅!”
“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还能请不起你吃肉!你回去也好,叫你的小伙伴们来帮工,包吃一顿午饭,一天二十文的工钱。”
别的地方的帮工多少钱,黄悦不知道,反正曹正这边盖房的瓦匠工是三十文一天。
黄明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
吃了一顿简单的早餐,兄妹三人就回靠山村了,后面跟着送砖的车队。
这次把灰灰、踏雪还有小红三匹马一起套上车套,她要在快进村的时候,往马车上放碎大米。
正好给村民们把账结了。
“大哥,咱们先把交易所盖出来,要是来的人多就和宅子一起盖。”
“你心里有数就行,需要我们兄弟干什么就直说。”
他妹子是个有本事的,还有挂,自己只要跟着小月干,肉吃上了,马有了,镇上的屋子有了,这不马上房子也要有了。
被人带飞的感觉真好!
黄明更无所谓,只要有他吃的住的,其余都可以。
因为拉着货物,所以一行人走的并不快。
曹正养着一个送货的车队,一共十辆马车,一辆马车可以装四百块砖,要是靠山村的距离,一天只能拉两趟,多了马吃不消。
黄悦家要求的两间交易所,和一套一进的大宅子就需要最少三万块砖,单运这一批砖就要运四天。
农村不养闲人,每天一起床就忙忙碌碌,这边地理位置靠北,只能一年种一季粮食,收完粮食之后,就要给土地翻耕疏松土地。
距离进入冬季还有一段时间,人们会在自己的菜地里种上白菜,萝卜等冬储菜。
为了迎接寒冬,家里的房顶,围墙都得修葺修补。
牲畜吃的草料,入冬需要的柴火。
......
勤劳的百姓们都在努力的活着。
即便有徭役,有杂税,只要活着就好。
这个车队很引人注目,且不说后面跟着的运砖队,就三匹颜色各异的马拉车就很吸引人了。
张家村的人好多都出来看了。
有那好奇的就跟旁边的人聊了起来,“这是去哪呢?”
“你看后面那是送砖队吧!这是又有人起砖瓦房呀!”
他们村比较富裕,村里人起砖瓦房就是这样的马队来送砖的。
“呀,不是咱们村的!谁家发财了,都起砖瓦房子了!”
语气里满是羡慕。
“瞧着是往靠山村的方向走呢!”
“什么,那穷村子还有人能盖起砖瓦房,上一次有人盖砖瓦房还是几十年前吧!”
“没怎么去过那村,听说挺穷的。”
张家村地理位置很好,属于一个小的交通枢纽,有好几条小道通往不同的村。
“瞧这车队的数量,得盖个张员外家那样的大宅吧!”
“说不准,张员外家可是三进的大房子,用了好几万块青砖呢,再说了,谁能比上张员外啊,张员外在镇子上还有宅子呢!”
听到这话的人都啧啧两声,羡慕嫉妒恨,又有点小骄傲是怎么回事,谁让这张员外是出自他们村呢。
这张员外听说光小妾就有十几个呢!
队伍虽慢必达,比平时多用了小半个时辰才到达靠山村。
黄悦在进村之前就放了三百斤猪肉到马车上,又放了一些碎大米。
然后,黄明就挤在了一堆生肉中,痛并快乐着。
想到中午就能吃上肉,也就不嫌弃被一堆猪肉围着了。
靠山村的村民大部分都进了山林,想趁着天冷之前多弄些山货。
之前都是找来自己吃,像林春生家靠卖山货为生的少,山货靠近村子的都被抢了,只有猎户家,才敢进深一些的山去采摘。
今年黄二牛家居然可以用山货换大米,那人们都成群结队的去山里找山货。
留守的,是腿脚不便的老人和孩子,最近再加上绣花的女人们。
要是平时,这么一个车队进村,非得引起轰动不可,今天,就,还好。
村头老槐树下,有几个老妇人在纳鞋底子,其中就有张寡妇。
她算是这里面年轻的。
好多给老头子做,给儿子做,给孙子做,最后才给自己做鞋。
张寡妇只需给自己做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