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翠英去叩门,须臾,一四十岁左右的老者打开了门。
黄悦到了古代发现古代的村里人普遍显老,不对,哪里都是村里人显老。
现代也是,就是古代的更显老,现代的农民比工人看老五岁,而古代的百姓比达官贵人,显老最少十岁。
这就是天天锦衣玉食和辛苦劳作的差距,所以,黄悦奋斗的目标就是天天锦衣玉食。
老者看到门外的一行三人,就知道这是来求学的。
遂问道,“可是要来上学的?”
樊翠英正不知道怎么开口,刚才能走在前面开门已经用了很多勇气。
见学堂里的人一张嘴就知道自己的需求,急忙点头道,“对,对,我们是来求学的。”
老者把门开大一点,“那进来等吧!此时两个夫子正在上课。”
他们三人拿着束修跟着老者进了学堂倒座等候。
“坐吧!整个辰时,夫子是不喜欢被打扰的。”
黄悦估摸了一下时间,他们还得再等半个时辰,早知道在家里都睡一会儿了。
黄悦忍住嘴巴要打的哈欠,胡思乱想着。
老者给三人都倒了茶水,“我是学堂看守大门的,孩子们都喊我张伯。”
三人接过水杯道了谢。
黄悦和黄小山都随着老者的话喊了一声,“张伯好!”
“好孩子!”
张伯这时候仔细观察了一下面前的三个人,衣服上没有一个补丁,拿的束修也是在墨香斋买的,不是自家凑的,家里的姑娘养的也白净,说明这家人的条件还不错。
他在打量黄悦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在看这个“张伯”,一身粗布衣衫没有补丁,身材精瘦有力,面目慈祥中透着坚毅,眼睛炯炯有神,可能是在学堂上工,无形中还有一些书卷气。
黄悦拿过黄小山的帆布书包,假装在书包里翻找,从系统商城里买了一包绿豆糕拿了出来递给她娘。
樊翠英把糕点接到手里就递给了张伯,“一点儿心意,张老哥不要嫌弃。”
张伯连连摆手,“拿给孩子吃吧!”
“张老哥莫不是嫌弃我拿的少?”
张伯无奈接下樊翠英手里的糕点,“那就多谢了,我去看看夫子是否讲完课程了。”
张伯出了倒座轻手轻脚的朝正房走去。
黄悦从窗户看出去,院子不大,三间正房,东边是厨房,此时厨房里传出厨娘劳作的声音。
西南角是茅房,西面还有几块菜畦,现在秋深了,菜畦打扫的很干净,什么都没有。
东边的两间正房时不时传出朗朗读书的声音,最西边应该就是夫子的书房了。
樊翠英来之前打听过,张家学堂分甲乙两个班,乙班是基础差的或者刚启蒙的,是一个张姓童生,二十多岁的年纪,百姓都叫他张童生,在学堂,学子们称呼他为小张夫子。
因为教导甲班的是一个年长些的秀才,学子都称呼张秀才为大张夫子。
张家学堂的实力还是可以的,只有夫子达到秀才的水平才能培养出秀才来。
没多久,张伯返回倒座,“大张夫子现在有空,你们收拾一下跟我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