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外,一片广袤无垠的甘蔗种植区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泛着充满生机的光芒。李承乾在张士贵以及户部侍郎、员外郎、主簿等官员的陪同下,缓缓踏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李承乾身着朴素而整洁的衣裳,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与威严。他望着眼前忙碌的种植户们,脸上洋溢着亲切的微笑,温和地开口道:“诸位乡邻,此扬州之地,四季分明,光照充裕,年平均气温约在十五度,不知在诸位的丰富经验之中,这般气候于甘蔗生长可是得天独厚?”
一位满脸沧桑却目光炯炯的老种植户闻声放下手中的农具,迈着略显蹒跚的步伐走上前来,恭敬地回道:“大人这气候真真是利于甘蔗生长啊。尤其夏季,那温热湿润之态,正合甘蔗生长所需。咱们年年种植,这甘蔗在这样的气候下,长得是又高又壮,汁水也足。”
户部侍郎紧接着问道:“那这土壤条件,诸位觉得如何?是否也如这气候一般适合甘蔗扎根生长?”
另一位种植户直起腰,用衣袖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笑着说道:“大人,咱这扬州的土壤多为河湖冲积土,质地适中,既不板结也不过于疏松,排水甚好。甘蔗在这样的土地里,就如同鱼儿在水中,自在舒适得很呐!”
员外郎好奇地指着甘蔗,目光中充满了探究,问道:“此甘蔗形态独特,茎粗壮且有白毛,叶有波状浅裂,还有那马蹄形环纹,不知这些特征对其生长可有特殊意义?”
种植户们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其中一人说道:“大人,这些特征乃是甘蔗与生俱来的。茎壮叶茂,方能吸收更多的阳光雨露,让甘蔗长得更加茁壮。那环纹也是其独特之处,就像是老天爷给甘蔗做的标记。”
主簿又问:“甘蔗喜凉爽,能耐些许低温,对光照和土壤要求颇高,诸位在种植时可有特别的照料之法?”
一位年轻的种植户抢着回答:“大人,我们知晓甘蔗需充足光照,所以选地时多留意向阳之处。土壤也会精心打理,施肥、松土,保持肥沃与良好排水。遇到恶劣天气,我们也会尽力保护甘蔗,就像照顾自家孩子一样。”
李承乾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许,说道:“诸位乡邻经验丰富,此次大规模种植甘蔗,还望诸位多多献策,共襄盛举。待到甘蔗丰收,制出甜蜜的红糖,也是为大唐百姓增添一份福祉。”
微风拂过,甘蔗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这场充满希望的交流而欢呼。
与此同时,在扬州城内的一处院落中,一场气氛热烈的熬糖法培训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扬州司马苏和安,身着官服,面带微笑,向众人介绍此次负责培训的户部官员:“诸位,这位是员外郎林正卿大人,这位是主簿赵文轩大人。此次熬糖法培训,关乎红糖的生产,还望大家用心学习。”
林正卿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各位,今日由我为大家详细讲解熬糖之法。首先是准备甘蔗,要将甘蔗仔细地削皮,反复清洗干净,确保无一丝杂质残留。大家可以选择将甘蔗切成小段,如此方便后续处理;当然,若是将甘蔗擦成细丝,出汁会更为容易,效率也会更高。”
此时,赵文轩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工匠进行操作,工匠手法娴熟,很快就将甘蔗处理完毕。
林正卿接着说道:“第二步是榨取甘蔗汁。我们可以利用擦菜板等工具,将甘蔗打碎或者擦成细丝,然后用最大的力气挤出甘蔗汁。这个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要尽量去除所有的渣滓,一丝一毫也不能放过,必须保证甘蔗汁纯净无瑕,这样熬出的糖才会品质上乘。”
在赵文轩的精心指挥下,工匠按照要求,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榨取甘蔗汁的步骤。
一位官员忍不住说道:“这看似简单,实则也需技巧和耐心啊。”
另一位官员附和道:“是啊,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林正卿继续耐心讲解:“接下来就是熬煮甘蔗汁。把榨好的甘蔗汁缓缓倒入锅中,先用大火将其迅速烧开,这时会看到锅中汁水翻滚沸腾,热气腾腾。然后立刻转小火,慢慢熬煮。在这漫长的熬煮过程中,一刻也不能停歇,手中的工具要持续不断地搅动,千万不能偷懒,防止粘锅或者烧焦。一旦出现粘锅烧焦的情况,那这一锅甘蔗汁可就全毁了。”
赵文轩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工匠的操作,不时出声提醒工匠注意要点,确保熬煮过程顺利进行。
有官员好奇地问:“这火候如何把握才好?”
赵文轩回答道:“大火时要让汁水充分翻滚,小火则要保持微微冒泡的状态,全凭经验和感觉。”
“然后是至关重要的观察糖浆状态环节。随着熬煮时间一点点延长,甘蔗汁会逐渐变得浓稠,颜色也会由浅入深。当糖浆变得极度浓稠,并且出现大量泡泡时,大家要特别小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这时候最是关键,稍有不慎就会熬过头,前功尽弃。”
工匠全神贯注,按照指示认真观察着糖浆的每一丝变化,不敢有丝毫疏忽。
一位官员惊叹道:“这变化还真是奇妙。”
另一位官员点头道:“是啊,稍有不慎,这美味的糖浆就毁了。”
“最后,当糖浆达到理想的浓稠度时,要毫不犹豫,当机立断地立即关火,动作要快如闪电,并迅速将糖浆倒入预先准备完好的模具或容器中。让糖浆在模具中自然冷却并硬化,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等待,不能心急。待其完全冷却硬化后,就可以取出切块了。经过以上这些步骤,美味的红糖就大功告成了。”
参加培训的官员们都围了上来,纷纷伸出手指在糖浆中点一下放入口中,啧啧称赞。
“这味道真是甜啊!”
“如此方法,定能制出上乘的红糖。”
“此次学习,真是受益匪浅。”
在众人的赞叹声中,这场熬糖法培训圆满结束,也为扬州大规模生产红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