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恩寺内香烟袅袅升腾,氛围庄重而宁静,仿佛与世隔绝的一方净土。李世民携太子李承乾在玄奘法师的陪同下,缓缓踏入这片充满佛性的神圣之地。
玄奘法师双手合十,微微躬身,一脸虔诚地道:“陛下,太子殿下,贫僧深感无上荣幸,能引领二位莅临这新落成的大雁塔。”
李世民目光中透着好奇与期待,微笑着说道:“大师客气了,朕早闻此塔之名,心向往之,今日特来一探究竟,以饱眼福。”
李承乾紧跟其后,神色恭敬而专注,眼中透着对未知的探寻,犹如渴望知识的学子。
众人来到大雁塔下,李世民仰头望去,不禁由衷地感叹:“此塔高耸入云,气势恢宏磅礴,实乃世间奇观。”他身姿挺拔,龙袍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更显威严庄重,仿佛与这宏伟的塔融为一体,成为天地间的一道壮丽风景。
玄奘法师说道:“陛下,此塔之名源于古印度摩揭陀国众僧掩埋坠雁并建灵塔之事。雁在佛教中象征着慈悲与善良,众僧掩埋坠雁,乃是对生命的敬畏与慈悲之举,故而此塔以‘雁塔’为名,蕴含着这份慈悲之意。”
李承乾好奇地问道:“大师,如此寓意深远,定能感召更多人向善向佛,领悟生命的真谛。”他微微皱着眉头,一脸认真,仿佛在努力思索着其中的深意,那专注的神情,仿佛要将这佛法的奥秘全部洞悉。
李世民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道:“这塔名背后的故事,确能令人心生敬畏与慈悲。朕思量着,如何能将这种慈悲之意融入治国之道,使我大唐百姓皆能受其恩泽,安居乐业。”他的目光深邃如海,仿佛能容纳世间万物,思考着如何以慈悲为怀,治理这广袤的江山。
接着,众人开始登塔。每上一层,李世民都仔细观察着塔内的结构:雁塔基座皆有石门,门楣门框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及砖雕对联。
“大师,这塔身的构造甚是精妙绝伦。”李世民说道。他一边抚摸着塔身的砖石,感受着那岁月的沉淀和工匠们的心血,一边感叹着工匠们的巧夺天工之思。
玄奘法师解释道:“陛下,此塔乃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坚实稳固,如佛法之根基深植大地;塔身逐层收分,恰似修行之渐进,步步登高;塔刹高耸而庄重,象征着佛法之无上威严,令人敬仰。全塔通高 64.7 米,塔基高 4.2 米,南北长约 48.7 米,东西长约 45.7 米;塔身底层边长 25.5 米,呈方锥形;塔刹高 4.87 米。1、2 两层有 9 间,3、4 两层有 7 间,5、6、7、8 层有 5 间,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其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尽显建筑之美。”
李承乾插话道:“大师,这每层的房间数量为何不同?”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求知欲,紧紧盯着玄奘法师,期待着能解开心中的疑惑。
玄奘法师微笑着回答:“太子殿下,这是依据佛法的深意和建筑的美学精心设计而成。底层空间较大,以显其根基之稳固,承载万物;往上则逐渐收敛,寓意着修行之路越往上越需精进,所需空间亦有所不同,乃是对修行者心境的一种映照。”
众人登上塔顶,极目远眺,长安的繁华景象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尽收眼底。
李世民感慨道:“此景壮阔无垠,让人胸怀开阔,心潮澎湃。”他张开双臂,仿佛要将这大好河山拥入怀中,脸上满是豪迈与感慨,那气势仿佛能掌控天地间的一切。
玄奘法师道:“陛下,站在此处,当思世间万物皆有其缘法,一切皆在变化之中。如风云变幻,无常而有常,需以平和之心对待。”
参观完雁塔,众人进入寺内一处清幽房间落座,小沙弥给众人上茶,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李世民神色庄重,问道:“大师,佛法之真谛究竟为何?”
玄奘法师目光清澈如水,缓缓说道:“陛下,佛法之真谛在于慈悲、智慧与解脱。慈悲为怀,关爱众生,如阳光普照大地,温暖万物;以智慧洞察世间万象,如明灯照亮黑暗,指引方向;通过修行,解脱烦恼,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自在,如飞鸟归巢,寻得安息之所。佛法无边,涵盖万象,从微观之个体心灵,到宏观之宇宙运行,皆有其规律与指引。”
李承乾认真聆听,不时微微点头。他的内心此刻充满了思考,对于佛法的奥秘,他既感到神秘又充满了敬畏。
玄奘法师继续说道:“陛下,佛法无边,需用心体悟。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善因结善果,恶因生恶果。陛下当以善政引导百姓,使国家充满善缘。正如这大雁塔,虽历经艰辛而成,却能成为佛法传承之象征,为众生带来希望与指引。”
李世民双手合十,说道:“大师教诲,朕当铭记于心。日后施政,定当借鉴佛法智慧,造福万民,使大唐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李承乾也说道:“大师所言,让本宫对佛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为君者的责任与担当。”
玄奘法师面露感激之色,向李世民深深行礼道:“陛下、太子殿下谦恭了,陛下治理天下二十七载,施以仁政、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此塔能得以建成,也多亏陛下相助,太子的多次亲临,贫僧感激不尽。”
李世民扶起玄奘,说道:“大师为弘扬佛法不辞辛劳,朕自当全力支持。此塔不仅是佛法之象征,亦是我大唐文化昌盛之见证。朕愿与大师携手,共谱大唐盛世华章。”
玄奘法师微笑着说道:“陛下、太子殿下,佛法的智慧源远流长,愿二位能从中汲取力量,造福苍生。”
李世民感慨道:“今日与大师一谈,受益匪浅。望大师在这大慈恩寺中继续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朕亦当以佛法之智慧治理国家,使大唐江山永固,万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