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吐蕃这片广袤而古老的高原大地之上,往昔的辉煌宛如褪色的画卷,已然被无尽的纷争彻底掩盖。如今,内部各方势力恰似凶猛恶狼,为了权力与领土,相互倾轧、厮杀,整个国家深陷混乱泥沼,实质已在分裂边缘摇摇欲坠。
大唐皇宫的御书房内,气氛凝重得仿若实质,似一张无形的大网,紧紧笼罩着室内众人。李承乾身着明黄龙袍,神色冷峻如冰,目光死死钉在桌案上那份关于吐蕃局势的密报之上。于志宁静立一旁,身着深青色朝服,眉头微微蹙起,眼神中闪烁着睿智与思索的光芒。
李承乾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于志宁身上,声音低沉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于爱卿,当下吐蕃局势虽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仍具备一定实力。朕反复思忖,你之前所提的离间之计,或许能成为破局关键,进一步从内部瓦解吐蕃。”
于志宁赶忙拱手行礼,态度恭敬而诚恳:“陛下圣明。吐蕃内部权力斗争本就激烈,君臣之间猜忌的种子早已埋下。若能巧妙运用离间计,定可让这猜忌的火焰呈燎原之势,加剧他们的矛盾,使其自相残杀,如此便能为我大唐创造千载难逢的良机。”
李承乾微微点头,眼神中闪过一抹决然:“好,此事便交由不良人第三小分队去执行。务必让吐蕃君臣之间的猜忌,如熊熊烈火般燃烧得更为猛烈,将他们的内部彻底搅乱。”
与此同时,在吐蕃王宫内,赞普端坐在华丽的王座之上,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前夕的铅云,仿佛随时都会降下倾盆大雨。近些日子,他听闻朝中大臣论钦陵势力不断膨胀,隐隐有威胁王权的迹象,心中的猜忌与担忧如野草般疯狂生长。
论钦陵,这位吐蕃权臣,身着绣有精美花纹的华丽藏袍,腰间佩戴着镶嵌宝石的佩剑,举手投足间尽显尊贵与权势。此刻,他正于自己的府邸之中,与亲信们商议应对当前复杂局势的策略。
“大人,如今赞普似乎已对您心生猜忌,我们必须早做打算。”一位亲信满脸担忧地说道。
论钦陵眉头紧锁,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但旋即便恢复镇定,冷哼一声道:“哼,我一心为吐蕃,为赞普鞠躬尽瘁,他竟轻信谗言。不过,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需密切留意宫中动向,加强府中的守卫。”
而在暗处,不良人第三小分队成员墨风,乔装打扮成一名普通的吐蕃百姓,如同幽灵般穿梭在吐蕃的大街小巷,悄然推进着离间计划。他巧妙地散布各种谣言,含沙射影地暗示论钦陵意图谋反,妄图篡夺赞普之位。
这些谣言如同肆虐的瘟疫,在吐蕃的宫廷与民间迅速蔓延开来。赞普听闻这些谣言后,心中的疑虑愈发深重,终于下定决心采取行动。
一日,赞普在宫中召集众臣,铁青着脸坐在王座上。他目光冷冷扫过下方大臣,在论钦陵身上稍作停留后,寒声说道:“近日,朕听闻诸多关于论钦陵大人的传言,说他意图谋反,不知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皆明白赞普这是要对论钦陵动手了。为求自保,部分大臣纷纷附和赞普,对论钦陵大加指责,罗列着莫须有的“罪行”。
论钦陵心中大惊,急忙跪地,大声辩解:“赞普,臣对您忠心耿耿,日月可鉴,绝无谋反之意!这必定是有人蓄意陷害臣!”
赞普冷哼一声,不屑道:“哼,你还敢狡辩!来人,将论钦陵党羽尽数拿下!”
刹那间,宫中侍卫如潮水般涌入,将论钦陵的亲信们纷纷逮捕。论钦陵愤怒地瞪着赞普,却又无计可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赞普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捕杀行动,论钦陵的两千余名党羽纷纷被捕杀。论钦陵得知此消息后,悲愤交加,深知大势已去。在绝望的驱使下,他率领残余兵力,与赞普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战斗。
战场上,硝烟弥漫,遮天蔽日,喊杀声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论钦陵身着战甲,挥舞着长剑,如猛虎般奋勇杀敌。然而,终究寡不敌众,他的士兵们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大地。最终,论钦陵兵溃自杀,一代权臣就此落幕。
论钦陵的弟弟赞婆,以及他的儿子论弓仁,眼见局势已无力回天。为了保全性命,同时也看清了赞普的昏庸无道,他们决定举部投降大唐。
赞婆和论弓仁率领着部下,一路风餐露宿,疲惫不堪地来到大唐边境。他们身着破旧的战甲,神色憔悴,但眼神中却隐隐透着一丝希望的曙光。
“我们终于可以摆脱那混乱不堪的局面,投奔大唐,或许能寻得一条生路。”赞婆望着远方,感慨万千地说道。
论弓仁微微点头:“父亲一生为吐蕃尽忠竭力,却落得如此悲惨下场。大唐国力强盛,或许能给我们一个安身立命之地。”
当他们投降的消息传至大唐皇宫时,李承乾面露微笑,欣然道:“此乃天助我大唐。吐蕃内部自相残杀,如今又有赞婆和论弓仁来降,其国力必定遭受重创。”
于志宁拱手说道:“陛下,这正是我大唐出兵的绝佳时机。吐蕃如今已如风中残烛,摇摇欲灭,我们应趁势出击,一举拿下吐蕃。”
李承乾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已然看到大唐军队在吐蕃土地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壮阔场景:“好,传朕旨意,命苏定方等将领即刻做好准备,出兵吐蕃!”
此时,在吐蕃的土地上,百姓们望着满目疮痍的家园,心中被绝望和痛苦填满。国家的分裂让他们失去了安宁祥和的生活,而即将到来的大唐军队,又将给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带来怎样的命运,无人能够预知。但无论如何,吐蕃那曾经辉煌灿烂的历史,已在这场内部纷争中逐渐走向终结,而一个新的时代,正伴随着大唐的铁蹄,缓缓拉开序幕,如同黎明前的曙光,即将照亮这片古老而又饱受苦难的大地。
在大唐军队紧锣密鼓准备出征之际,朝堂之上对于如何处置吐蕃降将以及战后吐蕃的治理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