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一处破败的窑洞内,一个瘦的脱了相的女人躺在土炕上不停的咳嗽,她的脸又黑又黄,头发枯黄,目光直直的看着角落的蜘蛛网不停的流泪。
自从被父亲抛弃替了弟弟上了火车以后,她的噩梦开始了。
她当初说怀了刘宝的孩子,是真的,可是父亲还是狠心的抛弃她了。
她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父亲说给她邮寄的东西一直也没到,没有办法,她只能往京里写信,给她爸,给刘宝哥。
等待回信的那段日子,全靠村里人可怜接济才没被饿死。
父亲寄来二十块钱,心里说让她先安心扎根,以后每个月都会给她寄二十块钱,寄了两次以后就再也没寄过了。
刘宝哥回信说会给她想办法,给她寄了一百块钱,可是她等了很久,写了无数的信,开始他还会回信安抚她,后面连信都不回了。
她来到这就开始不停的干活,没多久孩子就流掉了,队里只给了她七天假,七天后她就回到队里继续抢收。
每一天她都觉得身体好像不是自己的,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变成这样。
她不应该是住在京城的房子里,每天上着悠闲的班儿,最后嫁给刘宝哥吗?
这个破旧的窑洞里,躺在这里的不应该是她啊。
她恨。
恨沈明珠,恨沈建国,恨高凤兰,更恨沈光宗。
要不是他,她不会在这里受罪,明明应该下乡的是他才对!从小到大,什么好事儿都是他的,凭什么?
而被她恨之入骨的沈家其他人,生活也是鸡飞狗跳。
沈秋燕下乡以后,沈建国找到了刘宝,并约了刘家人见面,想着一起想想办法把怀孕的闺女弄回来。
刘家人起初还很客气,说一定会托关系想办法,但是走动需要花钱,花出去的钱要两家一起出。他想着只要女儿能回来,顺利的嫁到刘家,花出去的钱还能回来,就陆陆续续掏了三百块钱拿给刘家走关系。
没想到刘家这帮无耻的东西,钱收了,事儿却没办成,他几次找上门去都被轰了出来,还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他咽不下这口气,想到刘父上班的厂子里去告状,他是袜厂副主任,总不能这点儿脸都不要了吧。
袜厂的领导却跟他们一个鼻孔出气,让他拿出证据,否则就要找人把他抓起来,他钱拿出去了,有什么证据,闹了几次无果,最后只能捏着鼻子认倒霉。
沈光宗被她的对象甩了,他集结了一群狐朋狗友找到她对象新交的男友讨说法,对方态度嚣张,一言不合就打了起来,沈光宗带的人多,打断了人家三根肋骨,一行人也被人带到了警察局。
等到沈建国接到消息到了消息赶到警察局以后才知道他儿子把区革委会副主任的儿子打进了医院,他两眼一黑差点儿没厥过去。
在警方的调解下,他好说歹说又是鞠躬又是道歉的,差点儿给人跪下,对方才同意他拿两千块钱了事。他哪里还有两千块钱,就是二百也费尽啊!但是革委会他又惹不起,一个搞不好连他都得进去。
没办法只能暗地里找了放贷的人借了两千块钱先把打人的事情了结了。
一想到到时候要还连本带利的还给放贷的两千五百块他的心就一阵抽痛。
沈建国虽然借着沈明珠外祖家的关系升了职,涨了些工资,不仅被这一连串的事件几乎掏空了积蓄,还欠了高利贷,每天愁的睡不着觉。
看着无所事事的儿子,气就不打一处来,每次他想抽他几鞭子,他就抱着自己大腿哭,他舍不得下手,只能把气都撒在高凤兰身上。
原本沈建国想起明珠下乡之前的房子,想要把它说回来卖掉填窟窿,却又被住在那里的张向阳揍了一通。
最后没有办法,他就利用自己在厂子里的职务偷偷开始往外倒卖东西,别说,还真被他偷着卖了不少,一时之间厂里无人察觉,一家三口才又终于恢复了以往的生活水平。
京城,城内最大的供销社门口,李瑛拎着手上好不容易抢到的二斤细粮,眉头紧锁着。
只抢到这么点儿东西。
眼看着就过年了,自家吃的东西都没备够呢,送礼可咋办,老郭马上要评先进了,有几个关键的人情是一定得走,半点不能马虎的。
可年底了,城里的物资供应又紧张起来,大家一窝蜂的往供销社挤,个个都攒了一把的钱票,就手里这二斤细粮还是她一大早就来排队好不容易抢到的呢。
这几天,她已经把市里大大小小的供销社走遍了,抢到的东西也只够自家吃的。
真是急死个人。
李主任苦着脸心事重重的回到住宅区,刚走到大门口,就被人叫住了。
循声看过去,是送信的小刘。
“李主任,您得信,正好在这碰见您,我刚要给您送过去呢。”
李主任接过手,看了一下寄信的地址,龙江省那边寄过来的。
心里有些纳闷,他家里没有亲戚在那边啊,什么人寄的信呢?
到家以后,把信拆开,看到落款处的名字,想了一会终于想起沈明珠是谁。
信写得不长,除了简单的问候,又简单的说了一下乡下的生活。
李主任对这些完全不感兴趣,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说这些。
读到最后,看到明珠所说的背靠大山,有吃不完的各种干货,还有风干的野鸡野兔,眼睛登时就亮了。
信上说,乡下这些东西很多,自家根本吃不完,政策也不允许他们公然售卖,若是能换些毛巾香皂什么的生活用品就好了。
李主任激动起来,日化用品她能搞到手啊。
娘家的哥哥就在纺织厂工作,每年都会发很多厂里生产的东西,根本用不完。
至于香皂啥的,她记得老郭有个战友,就是日化厂的!
她越想越激动,等到郭主任下班儿以后立刻围了上去。
“今儿咋这么高兴?在供销社抢到好东西了?”郭主任见妻子终于不是低气压了,高兴地问道。
“嗨,别提了,供销社能抢到什么好东西啊?给你看看这个。”李主任献宝似的把信递了过去。
郭主任坐在沙发上接过了信细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