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一边烙饼,一边听着豆子说话,小小的人,坐在灶门前,明明才六岁,却好像活了很久很久。
苦难大概真的会让人觉得人生漫长吧。
明珠特意烙了一张糖饼给豆子吃。
豆子小口的咬着漂亮姐姐特意为他做的饼,觉得此时内心的快乐和幸福,在他有限的词汇里根本没办法形容出来。
大概就是,幸福的冒泡了吧。
一大一小,边烙边吃,等到所有的饼烙好,俩人也吃饱了。
看着满满一摞的饼,明珠数了下,一共23张。
虽然她烙的饼不是很大,但是二十多张也很多了。
她数出二十张,放在一早准备的小筐里装好,告诉豆子等饼凉了以后,他把这个小筐里饼收到自己屋子的柜子里,饿了就热一下吃,她还给豆子准备了一小筐鸡蛋,大概有三十个左右,饿了烧水煮一下就好。
还有两大罐的麦乳精和一大罐的奶粉,不仅舅舅能喝,豆子每天泡一碗也够了。
这些现成的东西准备好,接下来的两天明珠除了修补院墙和下捕兽夹,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厨房。
不仅炒了一大锅的糖炒栗子,还抽空做了些松子糖。
豆子把满满一罐的松子糖和一大包糖炒栗子锁在他的小柜子里,一想到那些都是自己的,就忍不住的傻笑,甚至一个不注意,给舅舅喂了两碗麦乳精。
顾长安:能听能闻不能吃,这比组织上给我的考验都难。
明珠想着吃东西的时候大家免不了在一起,自己吃的东西和大家不能有太大区别,要不然容易引起众怒,还是得想办法在给细粮披上一层粗粮的外衣。
然后,她就蒸了一锅红枣豆沙包,外面看着黑乎乎的,像是黑粗面,实际是红枣加白面,混合了一些黑豆面,内里还放了豆沙馅,一口咬下去松软甜蜜。
还蒸了一些发糕,红糖的,也是看上去黑乎乎的,表面还故意做的坑坑洼洼,看着就很难下口的样子。
豆子被明珠塞了一小块进嘴,煊煊软软,还甜滋滋的,一下子就抓住了豆子的心,明珠还特意炒了肉丝芥菜疙瘩,一口发糕一口肉丝芥菜,甜甜的,咸咸的,吃的豆子肚儿溜圆。
最后在豆子的恳求下,还蒸了一锅肉菜团子,只不过这次的馅儿是肉和干蘑菇。
干蘑菇和肉剁碎了炒熟,包在玉米面菜团子里面,没做太大,只比小笼包大一点儿,一口一个,不仅满足,还不会被别人发现端倪。
明珠又拌了两大罐子的萝卜丝咸菜,一罐是切得新鲜的萝卜丝,一罐是焯好的萝卜干,虽然都是萝卜,但是口感完全不同,一个口感脆爽,一个口感哏啾啾,不过无疑都非常的美味。
面粉还剩了一些,明珠又突发奇想的加了糖炒了油茶面,里面加了花生碎和熟芝麻,热水一冲,口感丝滑中又带着焦香甜蜜,在没有奶茶的时代可以说是奶茶很好的替代品了。
这些东西,明珠每一样都给豆子留了一份,叮嘱他不要贪吃以免积食。
豆子把柜子的钥匙用绳子穿上挎在脖子上埋在衣服里面,紧张兮兮的样子好像护食的小仓鼠,看的明珠止不住的笑。
终于,出发的日子到了。
天还没亮,杨大力就带着人敲响了大队部的锣。
明珠拿着自己做的小火把,告诉豆子在里面插好门,她在外面又锁了一道,背着背筐,带着铺盖卷就去大队部集合了。
走到大路的时候,恰好碰到知青点的人从对面走过来。
每个人都是大包小包的,背着铺盖拎着包的往大队部走。
到了大队部,人到的差不多了,杨队长和杨会计开始点人数,趁着这个功夫,刘嫂子找到了明珠。
看着明珠背了不少的东西,悄悄的问她要不要把东西放在马车上,虽然她声音小,但是周围人都在关注着她俩,因此都在竖着耳朵等明珠回话,那架势分明就是只要明珠点头,他们也会把行李一起放马车上。
明珠看着已经堆得满满当当的马车,摇了摇头,刘嫂子也没继续劝,她也是自己背着东西。
点完人,确定人都齐了以后,杨队长简单的说了几句让大家注意安全不要擅自离队掉队的话,大家就顶着寒风踩着薄霜出发了。
与其他村相比,他们离伐木场并不算远,但是也要走一上午才能到,所以他们才半夜出发。
起的太早,明珠出门前没吃早饭,这会已经饿了,因此偷偷的吃了两口东西。
刘嫂子黑暗中看不清她在干什么,只感觉对方的嘴在动,大概是在吃什么东西吧。
她低下头,装作没看见,忽然面前伸出一只手,往她手里塞了一把东西。
她动手捏了捏,没摸出是什么,又细细摩挲了两下,仍然不知道是啥,扔进嘴里一块,口感硬硬的,非常甜。
是糖。
小心的把手里剩下的揣进衣服兜,嘴里的一块反复的吸吮,最后没忍住,轻咬了一口。
咔嚓一声,焦香味混合着松子的香味裹挟着糖的甜味,在嘴里爆开来。
好甜,好香,好脆。
她已经有好几年没过糖了。
上次吃还是她生大柱的时候。
从那以后,家里有什么都紧着孩子,狼多肉少,她自然也不会厚着脸皮跟孩子争口吃的。
真的好甜啊,好像甜到了心坎里。
她就着微弱的光看着明珠模糊的侧脸,怪不得家里两个崽子总想着去小沈知青家,公公和婆婆提起小沈知青也都是称赞,她也觉得,小沈知青是顶顶好的闺女呢。
俩人跟在队伍后面,也不说话,嘴巴却一直没停过,明珠吃什么都会塞给刘婶子一把,直到天色大亮,刘婶子衣服口袋都鼓起来了。心里对明珠更是越发的感激,想着到了地方自己一定多做活,让小沈知青多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