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李莉后,陆洋匆匆赶往军事指挥系的教室。
今天是战术推演考核,他不能迟到。
教室里,老教授已经站在沙盘前,旁边站着十几名学员。沙盘上模拟的是西南某处山地地形,红蓝两军的棋子已经布置完毕。
“今天的课题是山地遭遇战。”老教授的声音沙哑却有力,“红军占据高地,蓝军需要突破防线。陆洋,你担任蓝军指挥官。”
陆洋站在沙盘前,双手背在身后,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沙盘上的每一处细节。
西南山地地形复杂,红军占据的高地三面都是陡坡,只有一条蜿蜒的山路通向山顶,已经被红军重兵把守。
“蓝军指挥官,你的作战计划?”
老教授手指轻叩沙盘边缘,眼睛却紧盯着陆洋的表情变化。
教室里鸦雀无声,十几双眼睛都聚焦在陆洋身上。他能感觉到背后渗出的汗水正顺着脊梁往下滑,但面色依然镇定。
沙盘上的蓝军棋子处于山谷低处,按照常规战术,应该先派侦察兵摸清敌情,再集中优势兵力强攻山路。
但陆洋知道,这种打法正中红军下怀——他们在山路两侧早已埋伏好了火力点。
忽然,陆洋的目光停留在沙盘西北角的一处陡峭山崖上。
地形图上用红色标注着“不可通行”四个小字。他的瞳孔微微收缩,记忆闪回到西北戍边时的一次巡逻任务。
那时他和狙击班的战友追踪一伙越境分子,地图同样标注某处山崖无法通行。但当地向导带着他们找到了一条隐藏在岩缝中的小路...
“报告教授,”陆洋指向那处陡峭山崖,声音沉稳有力,“我打算从这里奇袭。”
教室里顿时一片哗然。几名学员交头接耳,有人甚至轻笑出声。
“胡闹!”红军指挥官杜文瀚第一个反对,“那是垂直绝壁,地图明确标注不可通行。你这是拿士兵的生命开玩笑!”
老教授抬手示意安静,眯起眼睛看向陆洋:“理由?”
陆洋拿起指挥棒,点在沙盘上山崖的位置:“地形图上标注不可通行,但只要实地观察过这种山地就会发现,砂岩结构会有很多裂缝和凸起,非常适合攀爬。”
他的指挥棒沿着山崖划出一条曲折的路线,“而且正因为被认为不可通行,红军防御最薄弱。”
“有意思。”老教授点点头,“继续你的计划。”
陆洋挺直腰板,开始部署:“首先,我会派一个小分队正面佯攻山路,吸引红军注意力。”
他移动沙盘上的几枚蓝色棋子,“同时,主力侦察兵轻装简从,从山崖秘密攀爬。”
他指向山顶后方:“根据阳光角度,下午三点后这处山崖会处于阴影中,攀爬不易被发现。登顶后,侦察兵可以直取红军指挥所。”
杜文瀚脸色变了:“你这是赌博!万一攀爬失败呢?”
“所以我会准备第二方案。”
陆洋不慌不忙地移动另一组棋子,“在佯攻部队中隐藏一支精锐,一旦奇袭分队成功登顶,他们立刻转为强攻,两面夹击。”
老教授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开始推演。”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教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陆洋的每一次调兵遣将都引来学员们的低声讨论。
他派出的佯攻分队果然吸引了红军主力,而攀岩小分队则“悄无声息”地沿着沙盘边缘移动——这是规则允许的模拟攀爬方式。
“攀爬用时四十七分钟,比预计慢。”担任裁判的助教宣布,“两名队员‘坠落伤亡’。”
陆洋面不改色:“继续执行任务。”
当攀岩分队终于抵达山顶时,红军果然毫无防备。
陆洋果断下令佯攻部队转为强攻,同时山顶分队突袭指挥所。沙盘上,红军的防线迅速崩溃。
“蓝军占领高地,红军指挥所被端。”助教最终宣布,“推演结束,蓝军胜。”
教室里响起掌声。
杜文瀚不甘心地盯着沙盘,突然指着那处山崖:“教授,这种打法在实际战场上行不通!太冒险了!”
老教授却笑了:“战争史上所有出奇制胜的战役,在发生前都被认为‘行不通’。”
他转向陆洋,“你从哪学到这种战术思维?”
陆洋立正回答:“报告教授,在西北戍边时,当地牧民教我们识别地形。他们说:‘山羊能走的地方,人就能走;狐狸能钻的洞,人就能用’。”
老教授哈哈大笑:“好一个‘山羊战术’!”
“出色的战术思维。”
下课后,老教授叫住陆洋,“你以前在西北服役?”
“是的,教授。在边防侦察连。”
他拍了拍陆洋的肩膀,“可塑之才,我缺一个教学助理,有额外的津贴,你来干。”
陆洋激动地敬礼:“是!”
走出军事指挥学院的教学楼,陆洋发现徐志勇靠在操场边的杨树下等他,手里拿着两个饭盒。
“听说你今天又出风头了?”徐志勇递过一个饭盒,“老赵说你把那帮二期士官都打趴下了。”
陆洋接过饭盒,掀开盖子,里面是两个二合面馒头和一份土豆烧肉:“哪有那么夸张。”他咬了一大口馒头,“就是运气好。”
“得了吧,燕教授都选你做教学助理,拿你当关门弟子培养。”徐志勇撞了撞他的肩膀,“这下你要出名了。”
陆洋摇摇头:“我只想学点真本事,回去带好兵。”他顿了顿,“对了,谢谢你上次帮我顶岗,让我能去找李莉。”
徐志勇摆摆手:“小事。东西都带上了?”
“嗯。”
陆洋的眼神飘向远方,“希望宁意能喜欢那些布料。她总舍不得给自己做新衣服。”
徐志勇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我媳妇来信说,村里今年收成不好。她带着孩子去娘家住了,能省点口粮。”
陆洋停下筷子。
他知道徐志勇的老家在中原的农村,他媳妇是个城里姑娘,嫁给他后去了农村带着两个孩子和年迈的父母艰难度日。
“我还有点富余的粮票...”陆洋刚开口,就被徐志勇打断。
“不用,组织上已经给了补助。”徐志勇强打精神笑了笑,“就是感觉特别对不起我媳妇。”
两人沉默地吃完午饭。
远处,军校的广播开始播放《东方红》,午休时间到了。
回到宿舍,陆洋从枕头下摸出那张全家福,用手指轻轻抚过照片上每个人的笑脸。
照片背面是江宁意娟秀的字迹:“无论多远,永远等你回来。”
他翻开笔记本,开始写日记,这样下次可以直接把日记本放在包裹里寄回家。
“宁意:
今天战术推演又拿了第一,教授推荐我去参加参谋部的观摩演示。如果表现好,可能会提前晋升。但我最希望的还是毕业后能分配回西北,离你和外婆、小梦近一些...”
写到这里,陆洋停下笔。
他不想让妻子担心,也不想给她不切实际的希望。
最终,他把这段话划掉,重新写道:
“...最近学习很顺利,身体也很好。我托政治部的李莉同志带了些东西给你们,记得把罐头打开吃。你们一定要保重身体,等我回来。”
窗外,军校的起床号响起。
陆洋小心地合上笔记本,放进抽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