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不久,“老朋友”卢修斯又找上了林枫。
“恭喜,林,这真是个天才。”
卢修斯上来就开始拍马屁,说好的外国人不懂人情世故呢?
“谢谢。你这是又来柏林购买影片吗?”
“你的主场不是在法国吗?”
“林,你说笑了,哪里有电影哪里就有我卢修斯的身影。”
卢修斯不要脸地说道。
林枫嘴角抽了一下,想到“是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你吧。”
“那你找我是又想购买版权吗?”
林枫没跟他墨叽,直接谈正事。
“当然,林,怎么样,我们再次合作吧。”
“没问题,那你这次出什么价呢。听说上次可没少赚啊。”
卢修斯瞬间瞪大了眼睛“林,你调查我?”
林枫知道个屁,随口诈一下而已。
“拜托,谁没几个朋友呢。”
林枫神秘道。
“好吧,还按上次的价格如何。”
“大家不是第一次合作,这样,你加一万,版权是你的了。”
“成交。”
两人都不想磨叽,直接同意了。
然后一切轻车熟路,很快就办好一切。
林枫也搭上了回首都的飞机。
林枫自从拿到短片金熊后就开始想接下来的事了。
短片是不打算再拍了,再拍对林枫的意义不大。
第一部电影长片应该要提上日程了。
现在林枫两次版权收益净入200万,加上这些日子的小说出版收入,应该还能拿出230万左右。
林枫明白,作为新人的第一部作品要么得奖,要么赚钱,这很重要。
而拍冲奖作品,林枫自觉得还有些不确定性,即使有前世记忆,但导演真不是一个想到就能做到的职业,需要再继续学习一两年。
那么小成本商业电影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虽说林枫只拍过短片,但两次都拿到欧洲三大短片最高荣誉,在业内也是个有名有姓的人了。
也算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嗯,开整。
林枫风尘仆仆地回到学校,突然在校门口看见了祝贺他获奖的横幅。
既感动又有些尴尬,低着头赶紧回宿舍放好行李。
“林导好。”
“林枫回来了,一起打球去?”
“师哥好,我是......”
林枫都一一回应。
林枫如今在北电大小也算是个名人了,回宿舍的路上会碰见许多学生三两成群对他窃窃私语,有大胆的还上前打招呼,介绍自己。
所以说大学就是个小社会,艺术院校学生更是早熟,知道抓住机会的重要性,由此也可以看出科班出身的优势,不然什么人能在学生时代就认识导演的?
现在北电已经开学一周时间了,他得赶紧去销假,顺便去看望下老谢。
今年郑主任即将退休,而接任者正是谢小晶。
之后还会升任副院长。
这样的大腿只有傻子才不抱。
弄完一切,林枫漫步在正从冬日的沉睡中慢慢苏醒的校园里,树木虽然依旧光秃秃的,但细心的林枫发现,枝桠间已悄然冒出嫩绿的小芽。
“原来,1998年真的来了。”
这一年
《泰坦尼克号》会在国内施虐;
《还珠格格》第一部会风靡全亚洲;
章子艺会出演张一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
这一年
印尼发生惨无人寰的排华事件;
子弟兵以生命为代价,驯服洪水这头猛兽。
这一年
小马哥和同学张志东在深圳成立了腾讯;
张物理在五道口正式推出了全中文的网上搜索引擎—搜狐;
34岁的马爸爸两次创业梦破,回到杭州,在自己家创办了阿里巴巴;
东子在跟校友龚晓京热恋,两人给新创办的公司取名—“京东”。
回到大学生活,林枫开始为第一部长片准备着。
林枫思考了许久,还是决定开拍他的小说《那些年》。
主要是这类型的青春电影内地观众比较少见,而且拍摄简单。
前世连九把刀这种业余导演都能拍,更别说现在的林枫了。
另外这部电影没有后世青春电影那些狗血的逃课、三角恋、堕胎。
反而主题比较积极向上,适合这个时代。
其次林枫是北电嫡系,这部片主要演员北电的同学就能搞定。
最后就是便宜,前世在2011年只花了几百万台币,也就是一百多万人民币,放到现在的内地,即使林枫想拍得更精良一些,但也不会太贵,顶了天150万。
林枫的执行力还是比较强的。
接下来的时间,林枫结合现在的社会环境,做了一定的剧本改编。
同时,不光做了分镜脚本,画了分镜图,还画了之前短片没做过的故事板。甚至上了色彩,体现光影效果。
花费了林枫一个月的时间。
3月底的一天,林枫再次敲响了谢小晶办公室门。
谢小晶换了办公室,因为他已经正式成为了北电导演系的主任。
“谢老师,哦不,该叫谢主任,嘻嘻”
面对自己的授业恩师,林枫一直都是那副无赖相。
“滚蛋,你小子也来调侃我,叫老师。”谢小晶笑骂道。
“好的,老师。”
自然地,林枫直接从柜子里拿出茶,开始自顾自冲泡起来。
“哎哎哎,我说你小子有事没事,没事赶紧滚。”
老谢可不惯着他。
“嘿嘿,当然有事,老师帮忙指导一下。”
说着,林枫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电影资料递了过去。
“长片?”
看着剧本厚度,谢小晶不确定地问道。
“嗯,开个小项目,青春片。”
“我先看看。”说完也不管林枫,直接看了起来。
“我记得这是你的小说吧。”半个小时后,谢小晶合上剧本道。
“是的,第一部,求稳。”
“嗯,还可以,不算出彩,但相当工整,属于合格线至上的剧本。”
“预算大概多少?”
谢小晶给出了评价。
“总投资大概230万以下,其中制片成本大概100万。”
林枫如实说。
其实这个年代影视行业还很寒酸,拍戏成本并不高。如果不用港台明星,人员花费真不多,主要还是设备胶片等开支。
就像在97年的时候,如日中天的牟其中说要给冯骁刚投资拍一部史诗大片,冯骁刚憋足了劲才敢喊出一个500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