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被废,誉王自尽,梅长苏把已有身孕的誉王妃送出金陵。
又是一年梁帝寿宴,清若穿了太子妃吉服,帮萧景琰整理了衣服,两个人带着三小只去了宫里。
两小只马上也快一周岁了,已经可以自己走路了,也会说一些简单的话,还给梁帝说了两句吉祥话。
梁帝开心,给了不少赏赐,静贵妃就让奶娘把孩子带下去了,她在芷萝宫安排好了。
两小只肯定不会参与,萧泽是自己主动想要看一看最后结局。
早膳后萧景琰又陪着梁帝下棋,直到高公公说巳时已到,才结束。
仪典没进行多久,莅阳长公主就带着谢玉手书上殿请罪,控诉谢玉和夏江谋害赤焰军的罪行。
帝连连喝止,长公主却置若罔闻,继续揭发案情真相。
梁帝龙颜大怒,命御林军将她带下,但没人听命。
宗亲和群臣们都坐不下去,纷纷出来要求重审赤焰旧案。望着跪了一地的朝臣宗亲,梁帝声音颤抖。
“你们要一起逼朕吗?!”
萧景琰这时候才站起来,走到莅阳长公主面前,把人扶起来,其他人才跟着起来。
萧景琰直言不讳的表示重审旧案关乎真相和清白,关乎大是大非,有罪或有失者都应追究责任。
梁帝疑心他会趁机谋反,景琰却坦荡的表示不会谋逆犯上。
梁帝又将怀疑的眼光投向梅长苏。梅长苏缓缓站起,他不顾梁帝阻挠,一桩桩、一件件细数父亲林燮当年助梁帝之义,救梁帝之情。
他义正词严的质问梁帝,林帅为友为臣,不负陛下,现在要求的不过是还原真相,为何不能答应?梁帝惊觉眼前之人定是林殊。
梁帝狼狈离开大殿,清若去芷萝宫等结果,最后梁帝见了梅长苏,答应重申赤焰一案。
一个月后,赤焰一案结束,赤焰冤案重见天日,大家才彻底松下来。
可送下来没多久,军中忽然急报频传,大渝、东海水师、南楚、夜秦、北燕同时来犯,边关告急。
萧景琰现在监国,他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一众军将以兵力不足为由提出议和,遭霓凰反对。
诸军将领都以年迈为由推诿,萧景琰准备带兵亲征,梅长苏主动站出来,想要披甲上阵。
虽然他身体好了,萧景琰还是免不了担心,但是他想为了林家再次去到曾经的战场,其他人都反驳不了。
南楚有霓凰,聂锋和夏冬平北燕,卫峥去东海,林殊去对阵大渝。
还好他身边还有蒙挚飞流,等江左盟高手,也不至于让萧景琰过于忧心。
几年后,各方彻底平定,萧景琰登基,清若也成了皇后,也让她没想到他力排众议为了她遣散后宫。
但说是遣散也就刘淑一个侧妃,萧景琰也给了她补偿。
但是让萧景琰意外,萧泽一点也不想当太子,他希望和飞流和庭生一样,征战沙场。
至于皇位,他不是还有弟弟嘛,给萧歆就好。
萧景琰听了他的话,气的脑仁直突突,但是无法,这臭小子皮的很,他拦不住他。
梅长苏平定大渝就去了云南,他和霓凰也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萧景琰因为早年常年征战沙场,哪怕有清若调养,在萧歆15岁,也撒手而去了。
清若并没有早早的离开这个世界,毕竟后面还有不省心的荀氏一族。
清若是不愿意的,但是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她都是最合适皇后的人选,所以她得看着。
萧泽和庭生的夫人倒是都不错,女儿的夫家也是她自己选的,是言豫津的儿子,两人青梅竹马姐弟恋,他们自己愿意她也没干预。
清若送走一个一个老朋友,甚至送走了自己的小儿子,她要不是为了萧家,也不想陪蔺晨活这么久,两人现在较上劲了,就看谁活的久。
(还有两章结局了,带点第二部剧情,长林王的结局是我的意难平,但是不想写这部感情线了,就夹带私货,给萧庭生撑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