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人生能重来,你会如何抉择?柳杏儿急切又坚决地对姜氏说道:“那可不行!”她满心希望母亲重活一世,千万别再往火坑跳。在她看来,母亲若重生,定能拆穿那些丑恶嘴脸。柳杏儿真心盼着姜氏能幸福,远离繁杂琐事。她憧憬着母亲找到良人,一家几口即便日子清苦也能幸福生活,甚至还可能添个弟弟妹妹。姜老太太破涕为笑,姜氏却觉得自己岁数大了,守着儿女就好。柳杏儿却笑道,女人开心才是最重要,不一定要有男人相伴。
家中,柳杏儿感慨男人并非都能成为依靠,像自己父亲那般的,带来的只有劫难,鼓励母亲靠自己。姜老太太也希望女儿后半辈子为自己而活。福川更是暖心表示,母亲若再嫁,他愿随继父姓。姜氏被这份亲情感动落泪。随后,大家围绕吃羊肉锅子、发月钱等话题展开,欢声笑语不断。福川更是许下存钱给姐姐、母亲买花的承诺,一家人温馨互动,尽显生活的美好与亲情的珍贵。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福川脆声回应。柳杏儿紧接着提出,得赶紧给姜氏找些房产铺子,不然每月八两银子的开销,姜氏手里的钱迟早花光。其实,柳杏儿的铺子给姜氏分了干股,分红颇为可观,她这般提议,只为让姜氏安心花钱。毕竟柳二顺认了有钱的爹,离婚补偿费天经地义。姜老太太也笑着附和,称有钱就该置办产业。柳杏儿已让牙行留意铺面宅子,还打算让姜老太太回武安县也跟牙行打声招呼。未来生意赚钱、福川考上秀才时,再去府城买房。而姜氏也打算回武安县,和家人好好说说自己的事。
姜老太太毫不犹豫地应下:“行,那就一起回武安县!” 这话语简洁却有力,仿佛带着某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然而,这还不是全部,紧接着她又掷地有声地补上一句:“带上福川一起回!” 她心中最珍视的大孙子,怎能在这关键时刻被落下。简单两句话,却似两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让人不禁好奇,这一老一小踏上归乡之旅,将会遭遇怎样的故事与挑战 。
在那个热闹的小镇上,裁缝铺效率惊人,隔天就将给老太太做的衣裳送来。虽只是细棉布料子,领口袖口衣摆处精美的绣花却格外吸睛,那是现成衣样稍改尺寸而成。姜氏和老太太满载一马车东西踏上归程,柳杏儿在大门口久久目送马车消失才转身。马车里,姜老太太埋怨买多了,姜氏却笑着说想显摆一回,多年打秋风,这次终于能风光回娘家。如今姜氏和老太太回了武安县,柳杏儿带着新仆从回村,铺子交给小老二和小老三打理,还加大风干兔制作量,有陈虎兜底,她似乎正朝着更富足的日子大步迈进……
过年将至,柳杏儿一心扑在风干兔生意上,把控腌料配方,想借此多赚一笔。与此同时,欧阳氏被接回欧阳家。接她的嬷嬷被老夫人喊去问话许久,而欧阳家主拿着镇远侯的亲笔信,脸色铁青,怒拍桌子大骂“蠢妇”。随后,欧阳氏正哭诉委屈时,就被老夫人派来的婆子强行带走,送去郊外庵堂。在那里,她被剃发毁容,痛苦惨叫。而婆子的话更是如雷轰顶:这是家主吩咐,只为平息镇远侯怒火,好让她妹妹嫁去给崔姑爷做续弦。欧阳氏悔不当初,毕竟她曾耍手段才嫁给崔知义……
欧阳氏满心悔恨,一切到头来竟都是一场空!曾经风光出嫁的她,如今却落得被送进庵堂、毁容后狼狈不堪的下场。脑海中,族人鄙夷厌恶的目光与当年羡慕嫉妒的目光不断交织,如利剑般刺痛她的心。她忍不住想,若没抢姊妹姻缘,没对柳氏出手,而是好好拉拢,自己是否就不会这般凄惨?可这时,婆子却警告她不能寻死,否则母亲和弟弟将被赶出家。还要求庵堂对她既不磋磨也不优待,干活、吃食、看病都与小比丘尼无异。世上哪有那么多如果,自己种下的因,只能承受未知的果。
欧阳氏机关算尽,在算计崔知义之时,就已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哪怕没有柳杏儿这个起初被她轻视的角色出现,未来也定会有其他“杏儿”登场。人生在世,切不可做亏心之事,唯有如此,无论身处何种境遇,方能问心无愧。而此刻,欧阳氏正深陷痛苦之中,可这一切,柳杏儿却全然不知。
村里来了位哑婆,她的到来,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柳杏儿知晓哑婆身份后,满心敬佩,若非哑婆坚守,柳二顺的身份恐难重见天日。寒冷冬日,哑婆来到柳杏儿家,柳杏儿热情相迎,又是递茶,又是装暖手炉。可哑婆却热泪盈眶,满心愧疚。原来,她因知晓柳二顺的遭遇及柳家的艰难,一度病倒,病刚好就赶来。面对自责的哑婆,柳杏儿暖心安慰,称一切都是缘法。
柳杏儿温柔地为哑婆擦拭眼泪,一声“祖母”喊得哑婆心里暖烘烘的。想起公子说杏儿从未叫过镇远侯爷爷,哑婆心中不禁泛起对镇远侯的埋怨。曾经的承诺,在他娶妻纳妾、儿孙绕膝后,早已烟消云散。哑婆拉着杏儿的手,满心欢喜又带着思念,仿佛看到了杏儿祖母的影子。她在心底默默祈祷,希望天上的姑娘庇佑杏儿和福川。而公子虽被养得胆小懦弱,却也是苦命人。哄好哑婆后,柳杏儿走进厨房。
柳杏儿望着包子,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大胆的想法:教别人包包子,然后开店售卖!她迫不及待地询问哑婆,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原来,哑婆当初教她包包子时,就怀揣着这样的期待,希望能让更多人品尝到这美味。此时,老太太不再摆摊,许多人仍心心念念包子摊。柳杏儿打算把包子生意做起来,还计划过年时做善事,给乞丐送棉衣棉鞋和馒头。她向哑婆求助,毕竟从未做过,怕好心办坏事。哑婆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还比划着说可以找县令帮忙。
县令对城中诸事门儿清,手下人手充足,县城乞丐的数量与藏身之处,他们了如指掌。此事就这般敲定。送走哑婆后,柳杏儿马不停蹄找到村长媳妇,拜托她帮忙找人做特别的杂粮馒头,一半白面一半杂粮面掺和。同时,她又派人去县里当铺采购棉衣和鞋袜。毕竟是给乞丐穿,新的太过浪费,一件新衣裳的钱能买两三件旧棉袄。而且,给乞丐好衣裳也是白搭,他们为了讨钱根本不会穿出去,最终只会送去当铺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