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卖?”
“不想卖。”
“你家的茅草屋眼看要倒了,就是不卖,你们也住不了多久。”
“那是我的事情。”
郭母快要被气死了,镇上卖房子那家,就给她两日时间,今日是最后的期限。
“你趁现在房子还能住,卖掉不好吗?”
“不好。”
沈冰脸上表情始终淡淡的,郭家会搬去镇上,有原主一部分责任。
一次原主夜间小解,隔壁传来郭母和郭父的声音。
两人说来说去,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倒了八辈子,和沈家做邻居。
原主输了,原本憋了一肚子火,把夫郎抽打一顿,心情稍稍好点,听到这话,瞬间炸了。
坐在石凳上,骂了隔壁整整一晚上。
郭母前面回了几句,原主不带怕的,反而越骂越凶,没有更难听,只有不好意思听的。
那一夜。
差点没把爱面子的郭母送走,要知道,她两个闺女,都在镇上找了一份不错的活,接受到村里人,不少羡慕嫉妒的目光。
估计。
她一辈子,最丢脸的就是那一夜。
“你这孩子,把不值钱的茅草屋,换成钱,做什么都有本钱多好。”
她用了多大的努力,才说出如此心平气和的话。
“没什么想做的。”
沈冰对郭母一点好感没有,如果换成原主,有人来买房子,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无论卖多少钱?最后都逃不过送去赌场。
到时候。
身无分文的原主,和可怜的夫郎,还有活路吗?
黑心肝的。
她会给好脸色才怪。
“如果是买我家房子的事情,郭姨趁早死了这条心,你可以离开了。”
她还要去镇上,赶不上牛车,走路去,回来天都黑了。
老村长站起身,扫了眼一脸淡漠的沈冰,是时间太久没见,这孩子给她的感觉,仿佛换了一个人。
那双总是浑浊厌世的眸子,变得清明闪着睿智的光芒。
准确来说。
仿佛换了一个芯子。
沈冰如果知道老村长此刻的想法,定会对她竖起大拇指。
不愧是村长,随便一猜,就真相了。
“沈冰不同意卖房子,我就先回去了。”
“不行。”
郭母猛地站起身,死死拽着村长的袖子,如果到期限凑不齐,她岂不是,要错过如此合心意的房子。
老村长拧眉,不悦道:“这是沈家的房子,卖不卖,人家自己说了算,村里还有事。”
她和沈母,年轻的时候,有交情,沈母去世后,她倒是想拉沈冰一把,谁知道,这孩子沾上赌,人彻底毁了。
不过?
现在似乎有转机了。
就是不知道,沈冰经历了什么?仿佛变了一个人。
郭母见村长非走不可,一咬牙,干脆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这一幕。
把沈家在看热闹的人,吓了一跳。
郭母是谁?
两个闺女在镇上干活,一个月的薪水,顶她们地里刨食,一年赚的。
走路都带着风,神气的让人又恨又羡慕。
现在,那个坐在地上撒泼的,真是目中无人的沈母吗?
她们宁愿相信公猪上树,也不相信今日看到的。
郭母如何听不到,看不到,村民指着她嘀嘀咕咕说的话。
她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想到镇上的一进小院,干脆豁出去了。
“沈冰,你就把房子卖给我,好不好,我给你三十两,不,多给你十两。
你这茅草屋眼看要倒了,到时候,十两都没人要。”
沈冰双手叉腰,被郭母气笑了,“我家房子倒不倒,能不能卖出去,和您有半个铜板的关系吗?
如果没事,您老,快去忙自己的,我急着去镇上。”
这人磨磨唧唧不说正事,纯属浪费她宝贵的时间。
沈冰故意拿起一旁装好的背篓,就要往外走。
郭母见状,一个箭步上前,死死抱住沈冰的大腿。
“你今日要是不把房子卖给我,我明日就吊死在你家门口。”
沈冰:“……”
老村长更加不悦,大家一个村的,还没听过,谁强买强卖的。
村民:“……”
这次不吃午饭,看的热闹值了。
沈冰脸上,一如既往的淡漠,仿佛压根没听到郭母威胁的话一般?
“你放心,我去镇上的时候,会顺路去一趟衙门,让那边明早过一趟。”
这话,虽然没说衙役过来干什么?但大家心知肚明。
看看。
你在人家门前吊死,人家还给你找收尸的,真是人美又心善。
郭母傻眼了,不对啊!这和她想的一点不一样,一般人听到这话,不是吓得特好说话。
沈冰一个来自现代的人,会怕郭母这种一哭二闹三上吊。
郭母要是有那个胆量,吊死自家门口,她最多嫌晦气,尽快搬新家。
“没事,我就先去赶牛车,太晚衙门怕是关门了。”
郭母:“……”
听听这是人说的话吗?
一副盼着她上吊,就差给她准备绳子。
“你今日想要离开,除非从我尸体上踏过去。”
沈冰冷笑,对一旁气够呛的老村长道:“有人强买,我动手应该不犯法。”
手太痒。
再忍下去,真把她当软柿子了。
老村长嫌弃的从郭母身上移开视线,“打伤赔钱,打死蹲大牢。”
意思明显,不怕事大,尽管动手。
沈冰:“……”
她发现老村长还是一个白切黑,这话要怎么接?
赔钱。
她不愿意。
蹲大牢。
她更不愿意了。
“村里想卖掉房子的,你随便打听,都不止一两家,没事别在我这耗。”
夫郎说想住在村里,不愿去镇上,没看到合适的房子前,她不会卖掉自家的,搬一次家,已经在她能接受的极限了。
“我就买你家的。”
郭母实在没办法,来人,一见隔壁是沈家,二话不说转身就走。
沈冰也是一个厉害的,十里八乡没有不知道她的。
“为什么?“
沈冰奇怪的不行,郭家卖房子,非要先把她家的买了,有点矛盾。
老村长作为见证人,郭母把事情,都和她说了。
她见郭母犹犹豫豫,不耐道:“过来看房子的,知道邻居是你家,说什么也不买。
郭家算是新房子,不说在其它村子,就是我们村,也能卖上一百一十两。
她给别人一百两,人家都不愿意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