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2日,京城的春风裹挟着科技的躁动。在朝阳新区竣工庆典结束后的第三天,“筑梦科技”cEo张明远抚摸着沈知意赠送的奥迪A7流线型车身,金属漆面在阳光下折射出量子蓝的光泽。车载智能系统自动识别车主身份,车门缓缓滑开,座椅瞬间调整到最舒适的角度。
“张总,咱们真的要拍短视频?”助理小李抱着量子平板电脑,看着后台涌入的合作邀约,“星动短视频官方已经给咱们开了绿色通道。”张明远发动引擎,车载全息屏投射出导航路线,他嘴角扬起自信的弧度:“当然!沈总说过,科技不该藏在实验室里。”
与此同时,“未来建造”团队也在策划他们的短视频首秀。创始人林薇站在堆满量子建造图纸的办公室里,对着镜头展示最新研发的纳米机器人:“大家以为工地都是尘土飞扬?错!”她挥手示意,机械臂精准地将混凝土浇筑成曲面造型,“这台机器人的误差不超过0.01毫米,比顶级珠宝匠的手还稳。”
两条视频在星动短视频同步发布后,立即引爆网络。张明远的第一条视频以奥迪A7为开场,镜头一转却是他穿着工装在工地指挥的画面:“从骑着电动车跑项目,到开上沈总送的豪车,这一切都因为科技。”视频中,无人机群编队搭建建筑框架的震撼场景,配合激昂的电子乐,播放量24小时内突破5000万。热评区炸开了锅:“原来工地可以这么酷!”“求应聘,想去这样的公司搬砖!”
随着热度飙升,两家公司开始将短视频运营常态化。“筑梦科技”推出“量子建造日记”系列,记录从设计到完工的全过程。在一期视频里,张明远戴着VR头盔与团队成员进行全息会议,讨论如何优化建筑的量子储能系统;下一期,镜头对准工地食堂,机械臂制作的分子料理让网友直呼“想辞职去当建筑工人”。
“未来建造”则另辟蹊径,发布“科技改造老小区”特辑。林薇带着团队走进京城胡同,用3d打印技术修复百年老宅,同时植入智能安防与能源系统。当镜头扫过焕然一新的四合院,院墙上的光伏瓦片与传统青砖完美融合,外国网友留言:“这是东方美学与未来科技的奇迹!”
流量带来的不仅是关注,更是实打实的商业机会。建筑材料厂商蜂拥而至,希望合作测试新型量子混凝土;高校纷纷抛出橄榄枝,邀请团队成员担任客座教授;甚至好莱坞电影公司发来邀约,想借用他们的工地拍摄科幻大片。张明远在直播中感慨:“以前我们求着甲方给项目,现在是甲方排着队等我们档期。”
更令人瞩目的是,两家公司的成功引发了行业变革。中小建造企业争相模仿,推出自己的“科技工地”短视频。星动短视频顺势开设“智能建造”专区,沈知意亲自担任首期嘉宾,在直播中拆解量子建造的核心技术:“当建筑拥有‘大脑’,每一块砖都能与电网对话,这就是未来城市的模样。”
半年后,“筑梦科技”与“未来建造”的官方账号粉丝量分别突破3000万与2500万,广告收入与项目溢价让他们的利润翻了十倍。张明远开着奥迪A7回到老家,给父母盖了栋智能别墅;林薇则成立了公益基金,用科技改善偏远地区的住房条件。
在伍号别墅的全息会议室里,沈知意看着两家公司的成长报告,欣慰地对妹妹们说:“科技造富的意义,不仅是个人财富的增长,更是让整个行业看到可能性。”她调出星动短视频的大数据看板,“智能建造”相关内容的播放量已突破200亿,衍生出的就业岗位超过十万个。
夜幕降临,京城的楼宇间,量子建造的光芒与短视频的流量交相辉映。张明远在最新视频中站在自家公司的智能大厦前,身后的无人机群拼出“感谢沈知意”的字样:“是她让我们相信,只要敢创新,工地也能成为聚光灯下的舞台。”这条视频发布后,瞬间登上热搜榜首,而属于智能建造的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