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8日,西伯利亚的烈日炙烤着冻土,科雷马公路延伸段的工地上扬起阵阵尘土。岛国间谍松本直树握着磨出老茧的铁锹,奋力铲起一块结着冰碴的冻土。他的囚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又在冷风中结出盐霜,但听到狱警伊万宣布“本月超额完成5公里修路任务”时,疲惫的脸上还是闪过一丝惊喜。
“所有人听着!”伊万站在挖掘机上,扩音器的声音盖过机械轰鸣,“今天加餐!每人一个大鸡腿、两根火腿!表现最好的小组,额外奖励牛奶!”工地上响起一阵欢呼,囚犯们握紧铁锹的手不自觉发力——在这寒冷荒芜的西伯利亚,一顿热乎的肉食是比金钱更诱人的奖赏。
右翼分子头目山本浩二抹了把脸上的泥,转头对身旁的同伴狞笑:“看来那些中国女人的手段还真有用,以前在岛国,我做梦也想不到会为了一口吃的拼命修路。”他的调侃换来几声苦笑,却无人反驳。曾经不可一世的极端分子,如今都深谙一个道理:在这远离故土的监狱,表现直接等同于生存质量。
夜幕降临时,大通铺宿舍里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囚犯们围坐在长桌旁,捧着不锈钢餐盘大快朵颐。鸡腿的油星滴落在粗糙的木桌上,有人连骨头都要反复吮吸。松本小口啃着火腿,思绪飘回两年前——那时他伪装成商人,在中俄边境窃取情报,而现在,他的“工作”是用铁锹一寸寸凿开坚硬的冻土。
“听说了吗?”隔壁床位的年轻间谍压低声音,“表现连续三个月优秀的人,能搬进砖房宿舍,还有独立书桌。”松本的手顿了顿,目光扫过墙上斑驳的裂缝。大通铺的拥挤他早已习惯,但想起砖房里温暖的壁炉、能看书的台灯,心底还是泛起一丝渴望。他默默盘算着:明天修路时,或许能再快些。
而在表现不佳的囚犯区,阴冷潮湿的石砌牢房里,三名因怠工被罚的右翼分子正蜷缩在发霉的草堆上。他们的晚餐只有冷硬的黑面包和清水,其中一人望着窗外大通铺方向透出的暖光,恨恨道:“不过是多修了几公里路,凭什么他们能吃肉?”话音未落,狱警踹开铁门:“吵什么?明天去最北边的冻土区,干不完双倍量,连黑面包都别想!”咒骂声中,牢房重归死寂。
网络上,一段记录西伯利亚监狱修路奖励的视频引发热议。画面里,囚犯们挥舞铁锹的身影与热腾腾的鸡腿交替出现,配文“用劳动换尊严,在西伯利亚也不例外”。评论区瞬间沸腾:
“这才是改造的意义!让罪犯知道付出才有回报!”
“岛国那些右翼看了该气疯吧?以前作威作福,现在靠挖土豆换火腿!”
“建议全球推广!比关在小黑屋有效多了!”
更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视频背景中出现了星宁集团的工程标识。“果然是沈总的手笔!”热评第一写道,“从东南亚反诈到中东引资,再到改造监狱,三十六计被她玩出花了!”随着舆论发酵,俄国政府主动联系星宁集团,希望扩大合作——不仅要修建更多公路,还要在沿线设立职业培训基地,让刑满释放的囚犯能掌握生存技能。
深夜,松本躺在大通铺上,听着此起彼伏的呼噜声,悄悄摸出藏在枕头下的日记本。他用铅笔写下:“今日修路进度超额20%,离砖房宿舍又近了一步。或许真如那些狱警所说,劳动能洗净罪孽……”窗外,西伯利亚的寒风呼啸而过,远处工地上的探照灯刺破黑暗,照亮蜿蜒向远方的公路——那是无数囚犯用汗水浇筑的,通往救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