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日,五环内伍号别墅的书房被暮色浸染,智能灯光自动调至暖黄色。我滑动着平板电脑,星宁影视公司的签约名单在屏幕上闪烁——80位明星、导演的头像整齐排列,其中赫然包括陈道明、张涵予等实力派演员。而三家子公司的掌舵者,正是影视圈赫赫有名的陈凯歌、张艺谋与冯小刚。
“沈总,三位导演已经到了。”助理小林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我按下书房的智能按钮,暗门缓缓打开,会客室内,陈导摩挲着剧本,张导专注地看着分镜图,冯导则端着咖啡与陈道明低声交谈。“各位,”我步入房间,目光扫过众人,“这次找你们,是要拍一场‘大戏’,一场足以改变全球舆论风向的戏。”
三位导演对视一眼,陈凯歌率先开口:“沈总,听说要我们配合半导体布局?但影视和芯片……似乎八竿子打不着。”我调出大屏幕,展示着棒子国半导体企业的舆情分析数据:“他们现在紧盯星宁的技术动向,我们就用娱乐这把‘软刀子’,让他们分神。”随即,我将一份策划案推到他们面前——《亚洲影视风云榜》《全球顶流养成计划》等项目跃然纸上。
张艺谋接过文件,眉头微皱:“用影视活动吸引全球目光,再暗中转移他们对半导体的注意力?”我点头笑道:“正是。老祖宗说‘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我们要把整个娱乐圈变成烟雾弹。比如,举办一场跨国电影节,邀请棒子国顶流明星,再用铺天盖地的娱乐新闻掩盖我们的技术动作。”
冯导摸着下巴思索:“这倒是个新思路。不过舆论战讲究快准狠,得有爆款作品支撑。”我早有准备,点击屏幕切换至新项目界面:“这是一部跨国合拍的科幻巨制《星际熔炉》,剧本已经过量子计算机推演,确保话题性与商业性双赢。陈道明老师,”我转向一直沉默的陈道明,“希望您能出任监制兼主演,用演技镇住场子。”
陈道明放下咖啡杯,眼神锐利:“沈总既然信得过我,我自然全力以赴。不过这‘烟雾弹’背后,怕是藏着更大的局?”我笑而不语,示意小林播放一段视频——星宁半导体实验室的三纳米芯片生产线正在调试,而画面左下角,《星际熔炉》的宣传海报占据了三分之二的版面。“舆论是最好的掩护,”我说,“当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红毯与票房时,我们的技术早已完成迭代。”
次日,星宁影视的官宣引爆全网。#陈道明出任星宁影视副总#、#三大导演联手打造科幻巨制#的词条瞬间登顶热搜。微博上,粉丝们疯狂转发海报,热议哪位明星将出演主角;泡菜论坛里,棒子国网友酸溜溜地评论:“中国企业又想用钱砸出影视霸权?”却不知,这场娱乐风暴的幕后,是精密的战略布局。
随着《星际熔炉》开机,全球媒体的镜头对准了横店影视城。狗仔队蹲守明星绯闻,影评人预测票房走向,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星宁半导体基地,一批批三纳米芯片正通过暗线运往合作企业。更绝的是,我授意旗下娱乐账号故意放出“星宁将进军韩娱市场”的假消息,引得棒子国财阀紧急召开应对会议,无暇他顾。
三个月后,《星际熔炉》全球首映,票房破百亿。颁奖典礼上,陈道明捧着奖杯,对着镜头笑道:“感谢星宁给了我们创作的自由。”而此时的半导体市场,星宁已悄然与欧洲企业达成光刻机技术合作。当棒子国企业后知后觉时,我们的技术壁垒早已固若金汤。老祖宗的“瞒天过海”之计,在娱乐圈与商业战场的跨界联动中,发挥出了惊人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