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快步走来,热情握着陈明远的手,笑道:“陈教授啊,抱歉,回来这几天一直很忙,只能让你亲自上门。”
“郑总客气了。”陈明远也是笑着点了点头。
接着陈明远指着杨帆,介绍道:“郑总,他叫杨帆,是我的朋友。”
杨帆有些受宠若惊。
以陈明远的学识还有地位,但凡介绍一下杨帆的名字,杨帆已经满足,但陈明远却说是他的朋友。
“你好,陈教授已经和我提过你。”郑博涛礼貌地点了点头,也没有说太多。
“陈教授,里面请。”郑博涛让开一条路。
庄园四周绿树环绕,繁花似锦,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溪边种满了翠竹,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宛如天籁之音。
远处的青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为庄园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
进入别墅大厅,杨帆的目光立刻被中央展柜里的青铜簋吸引,郑博涛示意佣人打开防弹玻璃罩道:“陈教授,请上眼。”
陈明远又一次介绍杨帆道:“郑总,杨帆对青铜器有些研究,不如让他先掌眼?”
郑博涛又一次看向杨帆,心里诧异。
他是看在陈明远的面子上,才和杨帆客气的,却没想到陈明远是二次推荐杨帆。
杨帆礼貌地道:“我这点皮毛在陈教授面前算不了什么,陈教授,还是您先来吧。”
陈明远笑了笑,也没有说什么,拿出了工具包。
一旁的郑晨枫有些撇了撇嘴没说什么。
杨帆站在陈明远的身后静静观察,阳光透过落地窗照在青铜簋上,幽绿的铜锈泛着诡异的光泽,但却显得有些黯淡。
他忽然一瞥簋内壁的铭文,眼睛一眯,让人吃惊的一幕出现了,这些铭文居然焕发出了明亮的青色!
甚至比簋身都要浓郁。
“怎么样?”郑博涛忍不住问,也开始紧张了起来。
陈明远思索了片刻,忽然看向杨帆。
“小杨,你觉得呢?”
郑博涛和郑晨枫都忍不住看向了杨帆。
陈明远已经是第二次举荐自己,再推脱的话,反而显得太造作了。
杨帆这次没有推脱,而是直接道:“这尊簋,一半一半吧。”
郑晨枫眼神闪烁了一下,道:“真就真,假就假,什么叫做一半一半?”
郑博涛思索了一会,忽然问道:“你是说这是做旧?”
他虽然鉴宝能力不高,但喜欢收藏,而且古玩行当的东西也知道一些。
杨顿了顿道:“差不多是这个意思,这尊青铜簋虽然不是赝品,但也不是完整的西周器物。”
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郑博涛的脸色变了变。
“小子,你别信口开河,这是经过欧洲实验室检测的!而且你就在边上,甚至也不过看一眼就下这样的判断?”郑晨枫哼声道。
一般来说,青铜器的鉴定,需要结合眼看、手摸、耳闻、鼻嗅、舌舔等传统方法,还要凭借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
杨帆这么脱口而出自己的判断,确实显得有些太过武断和儿戏。
而见过杨帆的鉴宝能力的陈明远显然要镇定不少。
“小杨,说说你的想法。”陈明远开口道。
杨帆走近展柜,指向簋足道:“这里的纹路与簋身不一致,应该是后来修补的。”
接着他的手指移到簋腹,道:“这些饕餮纹也有问题,线条过于流畅,不像是商周时期的工艺。”
郑晨枫冷笑一声:“就凭这个?”
杨帆不慌不忙:“郑总,你们家有便携显微镜吧?”
郑博涛连忙让人拿出一个精致的显微镜,然后端详起来。
当他看清簋足内侧的细节时,脸色突然变得古怪起来。
“这……”
“明清时期的修补工艺。”杨帆平静地说,“这件青铜簋确实是西周的真品,但在某个时期破损后,被人用明清时期的工艺修复过。”
郑晨枫的眼神有些惊疑不定,旋即也一副恍然的样子。
“真没想到,居然真的是做旧。难怪能通过机器测试,就是因为青铜簋的躯壳是真的。”
杨帆看了郑晨枫一眼,没说什么。
郑博涛的表情从震惊逐渐转为惊喜:“所以它确实是真品?”
“是真品,但不完整。”杨帆解释道,“这种修复过的青铜器,价值会大打折扣。”
杨帆没有说下去,但言下之意已经很明显了。
3000万,明显是买贵了。
“哈哈哈!好好好,后生可畏啊!”
郑博涛哈哈大笑,对陈明远道:“陈教授,没想到你今天带来了这么厉害的鉴宝大师!”
“实不相瞒,我有个朋友自从知道我这件青铜簋之后,说愿意用他收藏的那幅《溪山清远图》来换!”
杨帆吃了一惊:“明代沈周的那幅?”
“正是!”郑博涛眼中闪着精光,“那幅画我惦记很久了。现在知道这青铜簋的真实情况,这笔交易我更赚了!”
沈周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在画史上影响深远。
而且因为沈周的画作年代久远,历经岁月沧桑,能够保存至今的作品数量有限,且多被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市场上流通的真迹较少,因此具有很高的稀缺性。
就连陈明远听了之后都为之惊诧。
“《溪山清远图》是沈周的代表作品之一,而且市面上并没有公布《溪山清远图》的拍卖成交记录,很多人猜测私下被大的收藏家给买走。”
郑晨枫眼睛闪烁了一下,问道:“陈教授,你觉得如果放到市面上拍卖的话,那画的价格能到多少?”
陈明远感慨道:“之前沈周的《松窗高士》和《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都以一亿多的高价成交,而且还是十几年前,这幅画的价格,只会只高不低。”
难怪郑博涛会显得这么兴奋。
杨帆眉头一皱,不禁道:“郑总,请恕我直言,那幅《溪山清远图》是真品?找人鉴定过吗?”
“当然!”
郑晨枫抢先回答道:“当时有三位专家在场的,我爸看过之后十分地喜欢。”
郑博涛迫不及待地拨通了朋友的电话,杨帆和陈明远则被安排在会客室等候。
从刚才陈明远推荐自己,到现在一直都是没有怎么开口,但终于还是忍不住道:“小杨,你是不是觉得老郑的做法,有些让人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