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点整。
阳光几乎垂直洒落,林带投下的影子也最短。空气仍旧闷热,蝉鸣不再稠密,却透出一种迟滞的压迫感,仿佛整片天地都屏住了呼吸。
无人机电量缓缓跳至50%,电量条在屏幕上亮起柔和的蓝光,像是启动的信号。
张砺站在操作台前,戴上了一副薄指手套,手指在屏幕上滑动,最后一次确认飞行路径。航线将从二楼窗台起飞,绕过东南方向的高树,在12米高空滑行至盲区边缘的三十米外,投放点位于一块高草遮蔽的小土丘后。
“定时器十秒延迟,六十秒推进,信标五秒后点亮,十分钟后自动熄灭。”他一边读,一边核查参数,语气像在审查一道逻辑闭环。
王沐晴蹲在无人机旁,将泡沫缓冲舱卡入挂载平台下方。她又检查了锁扣、缓冲接缝,确认减震结构与小车底盘之间无干扰,“车体固定完毕,缓冲结构测试通过,投放高度控制在四米以内,冲击吸收率超过80%。”
客厅角落,辰宇趴在沙发边上看着,不说话,手里还拿着那辆玩具车剩下的外壳,眼神复杂。
“你造的车今天有任务了。”张砺走过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那语气既轻松又郑重。
辰宇歪着头:“它会回来吗?”
张砺笑了一下,蹲下来与他平视:“它不会回来。但它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轻轻地把手放在辰宇的肩上,“有时候,真正的英雄并不是回来的人,而是留下记号的人。”
他从辰宇手里接过那截外壳,轻轻放到一旁的工具盘中,“我们会记得它的,也会记得你造它时的样子。”
王沐晴在一旁听着,微微一笑,声音低而柔:“没想到你儿子的玩具救了我们一命。”她顿了顿,温柔地看向辰宇,“而且,是在最关键的时候。”
阳光下,屋内所有光线都压在无人机银灰色的机身上,像是整个空间的重心聚拢到了它身上。阳光折射在外壳边缘,隐隐带出一圈细微光晕。
王沐晴低头看了眼仪表:“电压稳定,挂载锁定。”
她抬起头,深吸一口气:“准备起飞。”
张砺点头,伸手按下启动键。
无人机从窗台缓缓滑出,马达驱动下的推进扇叶启动,空气在它身后形成一道短暂的微风涡流,吹动窗帘一角轻轻起伏。
它朝着“灰幕”边缘飞去,那片静默的林带,此刻宛如等待回应的深渊,阴影在阳光下愈发显得密实,像极了某种闭合的眼睛。
飞行画面实时投射在控制屏上,张砺目不转睛地盯着轨迹线。航向稳定,无风,光照均匀。无人机在高空划出一道安静的弧线。
五十米、四十米、三十米——
“准备进入投放区。”王沐晴报告。
画面下方出现缓冲框,自动识别地形起伏与杂草密度。
张砺点头:“开始倒计时,五、四、三……”
“投放!”
无人机底部卡扣松开,泡沫减震舱脱离挂载,在气流中翻转两圈后稳稳坠向目标区。
“落点准确。”王沐晴低声说。
小车落地后陷入草丛,缓冲材料外壳吸收了冲击,结构未损。
十秒倒计时开始——
张砺看着屏幕上的微型时间轴缓慢跳动,那一刻安静得连风扇转动声都清晰入耳。
倒数归零,玩具车启动。
它从泡沫壳中缓缓爬出,沿着预设路径直线推进。前轮带动着压过干叶和细枝,履带发出轻微的“嗡嗡”摩擦声。
五秒后,车尾的信标亮起一束橙红色的脉冲光,在热成像频段中呈现出强烈热源特征。
“它点亮了。”王沐晴呼出一口气。
张砺却没有放松,眼神仍锁定着屏幕右侧边缘,那片灰幕后的林影还在沉默不动。
几秒后,热成像图像右下角的边缘像是被轻轻拂动了一下——一团模糊的热源在林带后方缓缓浮现,形状不规则,起初像是风吹动的动物,但旋即它停顿、压低、并紧贴地面缓慢移动。
“有反应。”王沐晴低声说,立刻将镜头推近,对比图像曲线,“但不是热扩散,是有节奏的。”
“像是在匍匐。”张砺喃喃。
那团热源越靠越近,但始终停在那道“静线”之外,仅仅贴着边缘缓缓游走,仿佛在确认信标的真实性。
突然,它停了下来。
图像冻结了两秒,下一帧里,另一道极细的热源线条从林后延伸出来,像是某种金属棱角,在阳光下呈现出温差裂纹般的亮斑。
“它不只是在看。”王沐晴低声道,“它在测距。”
张砺眼神一紧,立刻在终端上调出辅助频谱分析视窗。
“这是一种扫描式回波。”他说,“它的装置正在收集我们信标的反射特性。”
王沐晴将画面冻结在扫描路径交汇点,调出数据叠加:“热源没有扩散,是它主动在避开红外干扰。它像是……知道我们会监视。”
两人同时沉默,控制屏前只剩下风扇的低鸣。
忽然,画面右上角的林带边缘,浮现出一条极细极弱的水平热迹线,像是某种物体在阳光下缓慢滑动。
“看——那不是植物的反光。”张砺瞬间锁定,“那是一块平面。”
图像轻轻拉近,是一片金属外壳反射的痕迹,正对着他们信标所在的位置,仿佛一只“眼睛”正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确认。
“它在进行目标指向校准。”王沐晴声音极低。
“它知道我们用了假信标。”张砺吐出一句话,语气冷峻,“它在分析我们说谎的方式。”
王沐晴迅速将频谱调至短波区段,试图捕捉是否有微弱回波信号回传。
“有没有可能……它也在试图说话?”她低声道,“不只是看,而是在模仿我们建立沟通。”
张砺没有回答,而是切换到无人机音频监听通道。
耳机里传来一阵极其细微的规律噪音,不像风,也不像动物鸣叫,而更像是一组重复的点击与回弹——似乎是机械间隙间摩擦发出的节奏。
“它在模拟某种回声。”张砺沉声说,“或者是在对我们发出测试性的语言包。”
屏幕上,林线中的金属平面轻轻偏转了一个角度,仿佛故意暴露了一个棱角,下一秒,又重新归于树影之中。
“它想让我们知道,它在。”王沐晴道。
“也许下一次,它会主动说话。”张砺低声道,“但我们不确定……是以什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