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贺的心底深处,爷爷李守齐宛如一座巍峨耸立、不可撼动的高山,巍峨雄伟,气势磅礴,是他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在他的情感世界里占据着无可替代、独一无二的位置。这份情感,犹如深埋地下的树根,深深地扎根在李贺的心底,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深厚浓烈。
爷爷在李家庄是备受敬重的长者,在这片土地上,他的名字就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村民提起他,都满是敬意与钦佩。他身形高大,脊背微微有些弯曲,那弯曲的弧度恰似岁月书写的沧桑诗篇,是岁月与劳作留下的深刻印记。古铜色的脸上刻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这些皱纹犹如古老城墙的斑驳砖石,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生活的沧桑与智慧,记录着他一生的风风雨雨。他的眉毛又浓又黑,恰似两片舒展的柳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眉毛下是一双深邃而明亮的眼睛,那双眼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总是闪烁着温和又坚定的光芒,仿佛能看穿世间的一切,给予人们无尽的力量与安慰。爷爷常穿着一件洗得微微泛白的衬衫,衣角在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领口的扣子总是规规矩矩地扣着,彰显着他严谨的生活态度,袖口也整齐地挽起,露出被日光晒成古铜色的小臂,上面青筋凸起,那是他一生辛勤劳作的勋章,见证着他为家庭、为土地付出的无数汗水。
爷爷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在那个贫困落后的年代,由于家境贫寒,他没上过学,一生都在与土地打交道。然而,在自家的天地里,他的故事却充满了传奇色彩,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精彩小说。二爷离世后,王屋山区瞬间沦为各方势力的角斗场,局势变得错综复杂,犹如一团乱麻。八路军在此英勇抗击日寇,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国民党军、皇协军与日本兵来回周旋,各自心怀鬼胎,这片土地上弥漫着硝烟与战火,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家所在的和平村,不幸就在这动荡的核心地带,如同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被吞没的危险。
有一次,四爷家藏着的打鸟鸟铳被皇协军搜出。皇协军这群恶狼,瞬间露出狰狞的面目,他们像发了疯的野兽一般,把四爷按在门口大石头前的打麦场上,凶狠地毒打。四爷的惨叫声回荡在整个村子上空,令人毛骨悚然。他们的拳头如雨点般落在四爷身上,四爷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土地,气息微弱,生命垂危,仿佛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熄灭。紧急时刻,奶奶心急如焚,慌乱中从箱壳楼里翻出之前在下大河滩捡到的日本军帽。
爷爷听到消息,心急如焚,一颗心瞬间悬到了嗓子眼,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他的脑海中一片混乱,四爷痛苦的惨叫不断回响,每一声都像重锤砸在他的心尖上,让他痛不欲生。“不能让四爷出事!”这个念头在他心中疯狂呐喊,如同汹涌澎湃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他紧抿着嘴唇,额头上的皱纹拧成了一个“川”字,那深深的纹路里满是焦急与担忧。眼神中透露出焦急与决绝,仿佛燃烧着一团愤怒的火焰。尽管双腿止不住地颤抖,心里满是恐惧,可一想到四爷危在旦夕,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我得去救他,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他在心里给自己打气。用微微颤抖的双手接过帽子,稳稳地戴在头上,挺直了脊梁,那脊梁仿佛钢铁铸就,承载着家族的希望。他迈着略显沉重却又坚定的步伐,在大石头旁缓慢地转了一圈。没想到,皇协军看到后,以为惹到了不该惹的人,他们的眼神中瞬间闪过一丝恐惧,如同老鼠见了猫一般,立刻停止殴打,灰溜溜地逃走了。四爷保住了性命,这段惊险的经历,成了家族里代代相传的传奇,每当家族聚会时,长辈们总会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让子孙们铭记爷爷的勇敢与智慧。
李贺刚上学那年,命运却对这个家庭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爷爷永远地离开了他们。那时,一家人还挤在下脉的院子里,那院子虽小,却充满了温暖与回忆。整个冬天,爷爷身体都很差,仿佛被病魔紧紧纠缠,无法挣脱。他频繁去走马站药铺抓药,那药铺里弥漫着浓郁的药香,每一次抓药,都承载着家人对爷爷康复的期盼。他还多次前往王屋医院住院,医院里充斥着消毒水的味道,白色的墙壁和冰冷的床铺,都见证了爷爷与病魔抗争的艰难历程。快过年时,爷爷病情稍有好转,大伯和父亲用平车把他接回了家。那平车在崎岖的道路上颠簸,仿佛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缓缓驶向家的方向。
临近过年,家里一片忙碌。奶奶留在家里精心照料爷爷,爷爷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他静静地躺在床上,身形消瘦,颧骨高高地凸起,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只剩下一层皮包着骨头,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他说话时气息微弱、有气无力,每说一个字都要停顿好久,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可他的眼神依旧温和,透着对家人的眷恋,那眼神如同春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家人的心。
此刻,爷爷躺在病床上,看着忙里忙外准备过年的家人,心中五味杂陈。他欣慰于一家人的团结与和睦,那忙碌的身影、关切的眼神,都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又暗自伤感自己可能无法陪他们度过更多新年,想到这里,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落寞。“孩子们都盼着过年,希望这喜庆劲儿能冲走所有的霉运,可我这身体……”他在心里默默叹息,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角落,试图将这熟悉的场景深深印在脑海里,那破旧的桌椅、斑驳的墙壁,都承载着他一生的回忆。
日子一天天过去,儿孙们满心期待着过年,想着到时候张灯结彩,穿上新衣,放鞭炮、敬社神,热热闹闹地冲一冲,也许老爷子的病就能彻底康复。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过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年,在人们心中仿佛是神秘的怪兽,过年如同过关。时光匆匆,转眼就到了寒冬腊月。“二十三,祭灶官”,空气中开始弥漫着年味。那是一种混合着喜悦与期待的气息,仿佛能让人忘却一切烦恼。二十四,大家清扫房屋,屋内扬起灰尘,阳光透过窗户洒下,灰尘在光线中飞舞,仿佛一群欢快的小精灵。每一个角落都被仔细打扫,仿佛要把过去一年的晦气全部扫走。二十五,推磨磨豆腐,石磨缓缓转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在演奏一首古老的歌谣。雪白的豆浆流淌出来,醇厚的豆香弥漫在小院里,那香味让人口舌生津,仿佛预示着新的一年生活将如这豆浆般甜蜜。二十六,开始炖煮猪肉,大锅里的肉在汤中翻滚,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香气四溢,引得孩子们不断咽口水。他们围在锅边,眼睛紧紧盯着锅里,仿佛那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随着年关临近,一家人忙得不可开交。爷爷也整天乐呵呵的,看着孩子们放假在家嬉笑玩耍,他的脸上常常浮现出笑容。那笑容里带着慈爱,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原本深陷的眼窝里也满是笑意,仿佛这一刻,病痛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李贺和小伙伴们的笑声、欢呼声,伴随着袅袅炊烟,在王屋山那黛色山体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活泼。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偶尔有几只飞鸟掠过天空,留下清脆的叫声,仿佛在为这喜庆的氛围增添一抹生机。温暖的阳光洒在充满天伦之乐的小院里,照在爷爷那朱色的脸庞上,岁月的痕迹在暖阳下似乎也变得柔和起来,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也为这即将到来的新年增添了几分温馨与祥和。爷爷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幸福与满足,他知道,这就是家的意义,哪怕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份温暖与美好也将永远留在他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