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顺着她的目光解释道:“这是二十年前见空活佛赐的,哈拉城人人信佛,佛修高达数十万人,能显圣通的也有上万余人。
阿尔压低声音:“哈拉城明面上是金顶寺主事,实则城中三大势力盘根错节。”
“一是金顶寺,掌寺的见空活佛已活了三千余年,二是王族。”
阿尔面露不耻,“这三嘛,三是沙海商会,明着做买卖,暗地里专干打劫商队事情。”
白薇边听边点头,倒是和书里说的相差无几。
阿尔似是想到什么,从包里掏出一个木牌递给白薇,“姑娘拿着,这是我们朗平城的身份牌,姑娘入城会用得到上。”
白薇双手接过,对阿尔大叔道过谢,仔细查看起了木牌,木牌很简单,上面有个方形雕刻的印章,反面是朗平二字。
这一路走了七天,遇到了三批劫匪,一次猛兽袭击,阿尔大叔的商队果然是经验丰富的商队,基本没怎么让白薇出手就把劫匪赶跑了。
白薇若有所思地望向前方。
烈日之下,哈拉城的轮廓已隐约可见,七座金顶在炙热的阳光下中如同燃烧的火焰。
阿尔却停下脚步,:“姑娘,我们商队还要前行,就此告别,姑娘初到哈拉城,注意安全。”
白薇拿出十灵石交给阿尔大叔,拱了拱手,转身就要离去。
小米诺上前两步拉着她的衣角仰头问道:“姐姐,你会记得米诺吗?”
白薇转身笑着说道:“我和白雪都会记得你的。”
小姑娘这才心满意足地挥挥手,跟着阿尔大叔离去。
站在城外就看到不少穿着袈裟的佛修,还好白薇也给自己买了几套本地人的衣服,已经穿上了。
她可不想一进城就因为穿着被注意到。
进城倒是不收取费用,白薇出示木牌,守卫也只是随便看了一眼就放行了。
与太墟城的古朴清雅不同,哈拉城的建筑处处彰显着西域特有的华美。
街道两旁的房屋多用黄土夯筑,但外墙都精心绘制着色彩艳丽的佛教壁画,门廊的立柱上雕刻着繁复的莲花纹样。
夕阳下,七座佛寺的金顶熠熠生辉,虽不是真金打造,但上好的铜鎏金在阳光下依然耀眼夺目。
沿街商铺的屋檐下悬挂着铜制风铃,微风吹过时发出清脆的声响,为这座沙漠之城增添了几分灵动。
地面铺就的是本地特产的红色砂岩,经过常年踩踏已变得光滑如镜。
街道中央每隔百步就立着一座石雕佛塔,约一人高,塔身上刻着六字真言,不少信徒经过时都会驻足绕行一圈。
佛教和道教不同,但也没有多大冲突,青州也有佛寺,不过太佛了,很少外出走动,主要还是分布在凡界。
白薇对佛教了解不多,还是决定先去城里找书肆,了解一下这里的情况和回青州的办法。
白薇走在哈拉城繁华的街道上,目光在鳞次栉比的店铺间搜寻着书肆的踪影。
与青州道门崇尚的清静不同,这里的佛寺烟火鼎盛,空气中飘散着酥油与檀香混合的气息。
转过一个街角,她终于发现了一家不起眼的书肆。
店面不大,门楣上挂着一块褪色的木匾,上书“智慧海”三个大字,笔法圆融浑厚,显然是出自佛门中人之手。
推门而入,扑面而来的是纸张与墨香混合的气息。
书肆内光线昏暗,四壁书架直抵屋顶,摆满了各式经卷。
一位白眉老僧正伏在案前抄经,见有客人进来,只是微微颔首,便继续专注于笔下的经文。
白薇轻手轻脚地在书架间穿行,指尖拂过那些或新或旧的典籍。
她发现这里的藏书分为三类:一类是佛经梵呗,占了大部分空间,一类是西域各国的地理志异,还有一小部分则是关于修行的杂记。
“这位施主,可是在寻找什么特别的典籍?”老僧不知何时已站在她身后,声音温和如春风拂面。
白薇双手合十回礼:“大师,我游历致宝地,想了解一下宝地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免不小心犯了禁忌,还有一些周边地图,以及西州和青州地界的些信息”
老僧的白眉微微扬起,目光在她腰间悬挂的飘雪剑上停留片刻,随即了然一笑:“原来如此,请随老衲来。”
他引着白薇来到书肆最里间,从一处暗格中取出一卷泛黄的地图:“这是商路图,标注了西州与青州之间的两条商道。”
枯瘦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快的当属天驼道,大约两年可以到达,但需穿越死亡沙海,不太适合施主,最安全的是绿洲道,却要绕行五年有余。”
白薇正专注记着路线,老僧突然压低声音问道:“施主不是西州人士吧,老纳认识一位小友,正是青州人士。”
白薇听了这话双眼一亮:“可否请大师帮忙引荐?”
“那位小友如今不在城中,不如你两个月后再来,到时候老纳帮你们二人引荐。”
“施主若想寻同道中人,可去城东的听雨轩,那里有位云游道长,每月十五都会来讲课授道。”
白薇放下心来,至少可以听出这里佛道二教相处融洽。
又在店内选购了几本书籍,与大师约好两月后再来,大师点点头目送白薇离开。
白薇离开书肆时,天色已近黄昏。
她抱着新购的几册书籍走在哈拉城的街巷中,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这些书籍中既有《西域风物志》这样的地理见闻,也有《佛道异同考》这样的修行札记,最珍贵的当属那卷详细标注了商路的地图。
转过几条街巷,白薇在城西寻到一处僻静的小院。
院墙由黄土夯筑而成,爬满了耐旱的藤蔓植物。
推开斑驳的木门,里面是个方正的天井,角落里一株老沙枣树正开着细小的黄花,散发出淡淡的甜香。
房东是个寡居的老妇人,头裹靛蓝纱巾,说话时带着浓重的西州口音:“这院子清净,离金顶寺也远,夜里听不到诵经声。”